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岩茶里的“腐叶味”到底是什么?

日期: 来源:小陈茶事收集编辑:小陈茶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第一次听闻“腐叶味”,应该在十多年前。

那时候的武夷岩茶“小荷才露尖尖角”,虽喝不到现在如此多姿多彩的岩茶,却仍让麻花怀念不已。

因为武夷山人都遵循传统工艺,火功都焙得很足,山场正,品种纯,没有掺杂取巧和花心的东西。

每口茶汤都实打实的纯粹、饱满、厚实。

好比一家餐馆,开业时菜品新鲜,真材实料,特别讲究,几个月后便开始耍心机、偷工减料,暴露商人贪婪的本性。

在接触了肉桂、水仙、大红袍之后,才接触到了老丛水仙。

那次是在一处茶叶专业机构的审评室里,大家众筹了几泡老丛水仙,邀请专家来指导我们品鉴。

第一轮注水后,专家挨个儿闻带水的盖香。

遂指着一杯老丛说,这泡树龄够老,出现腐叶味。

从她的言语和行动可以看出,她对这泡有腐叶味的老丛十分认可。

《2》

当时,麻花对岩茶了解不多,老丛水仙更是喝得少,主要是市面上也少见。

跟着专家老师闻了那个带腐叶味的杯盖,那腥臭、骚臭味真让人一言难尽。

这种味道并不愉悦,至少站在新手角度来看,不容易接受。

那是一种在潮湿环境里慢慢腐朽的味道。

像走进原始而古老的森林,空气凝固着,非常非常久没有与外界交换过新鲜的空气,每一粒因子都散播着破败绝望的味道。

那些枯死的树干因为没有外界碰动,还牵连在树上。

直到有人走过去,带动空气的震动,让那树干自然掉落,化作颗粒粉末状松散地落了一地。

又像是走进长年无人居住的木结构老宅子,横梁上都长了青苔,陈年的腐朽的木头散发出的阴森发臭的味道。

即便专家如何安利这种腐叶味珍贵难得,还是觉得那些木质味、青苔味的老丛,喝起来更鲜活,更有生命力,直白易懂。

《3》

后来,慢慢地老丛喝多了,再多次尝试去接受腐叶味的老丛,倒有些豁然开朗。

可能跟吃臭豆腐同理,刚开始觉得臭,不能接受,多吃几次,便觉得好吃,越吃越欲罢不能。

从个人角度分析,这种腐叶味除了树龄老,火功的配合也很重要。

高质量焙火,高火功催发,才有几率出这种腐叶味。

过去的传统焙法多是焙到中高足火,用遒劲的炭火把老丛深厚的内质物完全逼出,直至转化至表面形成特殊气息。

可以说,腐叶味是炭火与木质、青苔结合后的产物,催生出工艺与树龄高度匹配的化学作用。

反而是那些轻焙火的老丛,虽然清新可人,总少了点醇厚感,和阅尽人生的沧桑感。

《4》

要说岩茶里的腐叶味,是好是坏?

生在树龄够老的火功到位的老丛里,腐叶味是值得一品的。

它犹如陈年老酒,带着的那股酱香,说不清到底有多好喝,就是令人着迷和上头。

虽然机会不多,但一次次与腐叶味老丛重遇时,我大脑里总能想起歌曲《北京北京》里的歌词。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我希望人们把我埋在这里,在这里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

在武夷山风化岩里站立了无数个岁月的老丛水仙,掉落了无数的老叶,又长出了无数的新叶。

落于土中的叶子同样也不愿离去,零落成泥碾作尘,腐化了自己成为养分,继续滋养着茶树。

它们化作另一种形式存在。

《5》

时至今日,岩茶市场混乱不堪,商人的巧思很是令人折服。

他们把发酵过重、杯盖上带出酸臭味的茶,特别是肉桂,演化成一种腐叶味的肉桂。

肉桂中携带腐叶味师出何名?

难道是老丛肉桂、荒野肉桂,还是古董肉桂?

有个茶友问,喝到一泡肉桂,闻盖香是清晰可辨的瓜果腐烂的味道。

商家告诉她,这是很高级的腐叶味,一般只有老丛里才有,肉桂能出腐叶味简直跟开光了一样,可以去买彩票了。

胡说!

做坏的肉桂,存坏的肉桂,都可能出那种商家所谓的“腐叶味”。

这种酸臭味跟老丛的腐叶味不可同日而语。

跟食物放烂了发臭,或是臭水沟常年没人清理的味道无异。

《6》

大自然赠予的腐叶味,虽有炭火历练的人工促成,但呈现出来的大多感觉还是一种气息、风味。

腐叶味融于汤水中,汤质稠厚无比,如豆浆般带着粮食纤维的颗粒感。

每道茶汤都在蜕变,从腐叶味,到木质味,到甜糯感。

过了两三水,随着炭火味褪去,腐叶味也越来越弱,喝到后面滋味变得淡雅清新,反倒会怀念起前面个性色彩鲜明的腐叶味。

而那些不良的酸臭腐败的味道,与茶汤是分离的。

大多时候闻着有臭水沟的味道,喝起来可能只有酸涩、酵味。

这类非“正规渠道”产生的腐叶味岩茶切不可多喝,导致反胃、眩晕都有可能。

除了告诫茶友,还想敲打一下卖茶的商人们。

茶做坏了就是垃圾,不要想着美化垃圾,也别想着贩卖垃圾。

能不能保留点为消费者考虑的良心!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任何垃圾茶都能给它们安个什么名头卖出去,那就没有人会认真做茶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阅读

  • 《我家在娄底》第二季:故乡心安处 乡味余韵长

  •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故乡的味道,总会瞬间打开藏在光阴深处的记忆,这是从童年时代就开始的美味期待,是对延续家族盛景的赤诚展望,是出走半生后,对故乡的深情回眸,是在他乡望故乡明。伏
  • 衣服上的火锅味,为什么很久都散不掉?

  • 春节的时候,和久违的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火锅唠唠家常,是大家很喜欢的事情。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是再幸福不过了。不过每次吃完火锅,衣服上、头发上总会散发出浓
  • 这款甜甜蜜蜜的春节味道 你家餐桌备上了吗?

  • 客家喜粄是惠州客家人的特色美食,对客家人来说,每逢喜庆日子,客家喜粄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它是小时候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惠州喜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 年轻人不喝岩茶,是因为太苦、太浓、太霸道?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初五一过,周围的年味立马感觉淡了。小时候过年时的兴奋感随着年岁增长,早已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
  • 走到山东过大年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回家

  • 在家乡,有我们最难忘的味道,这些味道是包裹在异乡人心里最难忘的乡愁,无论城市怎么变化,属于家乡的味道永远不会变。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抵不过家乡的烟火气……收拾好行囊,准备回
  • 年夜饭!最长情的守候!

  • 年夜饭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新春佳节一席家宴便是年味至浓所在 New Year's Eve dinnner爱的盛宴除夕前的一段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筹备过年街头巷尾弥漫着喜庆的氛围年
  • 【组图】舌尖上的家乡味——沙米凉粉

  • 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深深烙印在心底的记忆。那是妈妈做的红烧肉,香气扑鼻,肥而不腻,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温暖;那是街边小摊的小吃,热气腾腾,味道浓郁,让人回味无穷……过年回家了,来一碗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岩茶里的“腐叶味”到底是什么?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第一次听闻“腐叶味”,应该在十多年前。那时候的武夷岩茶“小荷才露尖尖角”,虽喝不到现在如此多
  • 九江港再添一条“通江达海”新通道

  • 九江新闻网讯(郑悦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朱曦薇 文/摄)2月28日,在九江彭泽红光国际港码头,一个装载着19.4吨、货值5.6万美元的丁腈手套集装箱,在九江海关关员的监管下顺利通关,搭
  • 【纪实散文】​在康乐回想幸福的牛

  • 在康乐回想幸福的牛丁智“家养几头牛,花钱不用愁;家养十头牛,盖起小洋楼;家养一群牛,奔向小康不发愁。”这是甘肃省康乐县民歌花儿的新词。牛在康乐有崇高的地位,近二十年,康乐每年
  • 体验银发志愿者——“西城大妈”的一天

  • 冬日的暖阳热情地洒在什刹海的冰面上,泛出金黄色的光。冰场四周一排排整齐的红灯笼、铁栅栏上一幅幅别致的红贴花,将这里衬托得格外喜庆热闹。在北京市西城区,有一个闻名遐迩
  • 军营,我想对你说——

  • 阳春三月,驼铃声响君子于役,圆满归期就算再刚毅的老兵也不禁变得多愁善感今天,你是主角“要走了,我还能给留点啥……”这是离别前退役老兵想的最多的话今日告别请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