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从上万张照片里看三名摄影志愿者

日期: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收集编辑:成都日报锦观

 
每当展览上新、活动举办,一群扛着相机、穿着红马甲的身影总是活跃在博物馆中——他们就是摄影志愿者。随着成都博物馆跨年大展“风华万象”拉开帷幕,博物馆里的“红马甲”又忙起来了。

对着文物、展品“咔嚓”“咔嚓”拍下的照片,一年得有上万张。由图及人,我们今天把镜头对准这群博物馆里的记录者。

左:张焱 中:席原 右:李丹

记录:发现文物美的“刁钻”角度

“我叫李丹,大家都喊我‘肥牛’。”头上戴着与志愿者马甲同色调的鸭舌帽,肩上扛着“长枪短炮”,脸上的笑容豪爽而又不失认真,摄影志愿者李丹正在成博新展“风华万象”中寻找“最佳角度”。

2018年,“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来蓉展出。了解到来自阿富汗的文物,因战争经历“九死一生”,中国巡展正在“接力守护”。李丹想用镜头记录下来展品的“美”。

李丹 摄

“开幕式上,透过相机清晰看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眼神深邃似有泪光,我立马用相机捕捉下了来,”他回忆道。

李丹 摄

此后五年时间里,李丹在将镜头对准文物的同时,也始终留心观察和记录博物馆里人的动作神态,用他的话来说,是想要拍出博物馆、文物、历史与人的“联结感”。

李丹 摄

“我最喜欢拍的是孩子。”李丹告诉记者,“他们的目光总是很真诚,神态总是很专注,你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对于历史文化满满的好奇和喜爱,所以拍出来的照片是生动、充满希望的。”

李丹 摄

李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拍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名站在常设展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之下,久久不愿离去的小观众。“仔细看,才发现他在一笔一画‘临摹’文物。”。

李丹 摄


李丹 摄

这样宁静有力量的画面,正是“联结感”最好的体现。

李丹 摄

“斜杠”:拍照、服务两不误

2016年“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南北丝绸之路文化大展”期间,张焱来到成都博物馆做临时志愿者,喜欢拍照的她不久后便转正,开始长期的志愿服务。

张焱 摄

“我从前是拍风景照的,是成博让我爱上了拍文物。”

张焱 摄

文物的美需要摄影语言去诠释,张焱直言,自己有时还吐槽昏暗光线、摆放的位置对拍摄太不友好了。直到2020年特展“映世菩提”,她参与到成博展览布展工作的拍摄,忽然找到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张焱 摄

“当时看着工作人员们如何布展,包括他们对一件非常重的石刻文物,不断地进行细微调整,才了解到展览的展陈布置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工作。”张焱说道。

“或许大家有时会觉得不理解,觉得‘这件文物摆在这里一点也不好拍’,但其实每件文物的摆放,都一定是经过文物保护、展览逻辑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

张焱 摄

张焱喜欢以观众的视角去欣赏文物的美,也热衷于从志愿者的角度,记录志愿服务中的瞬间定格——在她看来,被需要、被信任,就是志愿者的意义所在。

比如这张志愿者同事为她拍下的照片中,当时张焱与其他两位志愿者受一名母亲委托,带着四个孩子逛展厅,最小的女孩不到四岁。“我逗她说:‘你以后可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小女孩却对我说:‘你是志愿者,你是好人’。”

张焱 摄

又比如这张在新志愿者考核过程中拍下的照片。“我们都特别喜欢这张,我对那位志愿者说,这张照片让我感觉到你‘眼中有光,心中有上下五千年’。”

除了拍物、拍人,和其他大多数志愿者一样,张焱会随时切换身份,为游客指路、维护现场秩序,满足观众的志愿服务需求。

张焱 摄

“这是我一边帮安保人员维持秩序,一边拍下的孔雀之光。”

“带盐”:爱摄影也爱分享

去年12月正式加入成博志愿者团队的席原,是“老摄影师”,也是“新志愿人”。一直对成都历史文化兴趣深厚的他,在成为志愿者前,就曾拍摄过包括成博在内的成都市大大小小各家博物馆。

“工作没有那么忙碌后,机缘巧合之下,我经朋友推荐来到成博。”说起为何来成博做志愿者,席原表示,“成博是西南地区比较大的综合性城市博物馆,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一直都觉得这里展览的水平很好,在策划展览上特别讲究。”

席原 摄

成为志愿者后,除了以前就很爱逛的常设展,席原也先后参与了“百年无极”“广府外销扇”“汉字中国”等多个临展拍摄工作。最近几天,他则正在忙于新展“风华万象”的拍摄。

席原 摄

“虽然对于我们摄影志愿者的要求是一年120小时的服务时长,但我一有空就去,每次几乎都是一整天。估计去年一年在博物馆里待了有超过200个小时。”席原告诉记者。

席原 摄

席原之所以“加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于照片精益求精。以“风华万象”展中的那顶“十二龙九凤冠”为例,为了拍出它的华丽与珍稀,席原相机中的废片成堆。“我常常和学生们说,摄影师的一张好照片,很多时候都是百里挑一、万中选一的结果。”

席原 摄

热爱历史文化的席原说,自己不仅是摄影志愿者,也是博物馆的宣传“游击队员”。原来,他以“蓉城布衣”为名,平日里会将摄影作品发布在各大社交媒体中,“通过我们的账号,也能进一步对博物馆、优秀文化进行分享和传播。”

作为一名成都大学的教师,他也常常将自己的拍摄作品以及拍摄过程分享给网友,让更多人欣赏、体会到文博的魅力。

席原 摄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视频 王茹懿 未标注图片由受访者或成都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相关阅读

  • 来黑龙江,200余座博物馆诚邀您来探寻

  • 触摸历史脉搏 感受黑土魅力冬日的龙江 琼花玉树中200余座丰富的博物馆宝藏诚邀您来探寻让精彩纷呈的博物馆之行璀璨您的冰雪之旅让一件件别具特色的黑土文物丰富您对黑土文
  • 陕西又添一座博物馆 榆林宋夏历史文化博物馆开馆

  • 1月5日,榆林宋夏历史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免费向观众开放。据介绍,榆林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无定河、窟野河等河流蜿蜒而过。除汉民族聚居之外,先后有匈奴、鲜
  • 【示范创建进行时】携手禁毒 并肩作战

  • 辞目尔尔,烟火年年。岁末元春,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为进一步营造全民禁毒的良好社会氛围,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预防禁毒宣传中,1月5日,在郑州市禁毒办、
  • 在雪域高原绽放青春风采

  •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为保障2023第四届跨喜马拉雅国际公路自行车极限赛第三赛段在拉萨顺利开赛,共青团拉萨市委
  • 志愿服务进社区 暖心举措给城市文明“增温”

  • 为深入服务社区,将温暖关怀送到居民心坎上。5日上午9时,应信新相映和辽源路街道东莞路社区邀请,交警市北大队辽源路中队民警,城运控股公交隧道八分公司、城运控股公交崂山七分公
  • 甘肃西峰区志愿“暖风”吹拂文明之花

  • 日前,西峰区解放路街道北大街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走进西峰区教育局家属楼,看望帮助因意外致残的住户高军伟,志愿者详细询问他近日的身体状况,并为他打扫了屋内的卫生,让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从上万张照片里看三名摄影志愿者

  • 每当展览上新、活动举办,一群扛着相机、穿着红马甲的身影总是活跃在博物馆中——他们就是摄影志愿者。随着成都博物馆跨年大展“风华万象”拉开帷幕,博物馆里的“红马甲”又
  • 错峰出行,不要鸣笛!德州发布最新倡议!

  • 为夏季高考外语听力考试保驾护航——德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致广大市民的倡议书各位市民朋友:漫漫求学路,莘莘学子心。2024年夏季高考外语听力考试将于1月8日上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