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探索 | 古街巷中的人文传承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探索 | 古街巷中的人文传承

《新华日报》记述前后北岸的前世今生

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常州老城中心,自五代子城河、北宋后河开凿以来,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明清以来名士云集、灿若群星。“坊巷制”格局中,宅院相套,曲径通幽。近年,前后北岸被列入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在时代变迁中,《新华日报》始终关注着前后北岸,记述着街区人文在当代的传承发扬。


2007年6月5日《新华日报》

名人故居中探人文往事

常州历代作为郡、州、府的所在地,依托运河而繁荣。前后北岸是常州历史文化街区和文脉所系,名人故居众多,曾出过7位宰相、5位状元、200多位进士,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文眼、状元福地”。

苏东坡曾先后十余次到过这里。前北岸61-70号是苏东坡终老地“藤花旧馆”,此处原为“孙氏馆”。据2007年3月22日《新华日报》B07版《大运河,在历史与现实中传承文明》记载,北宋建中靖国元年,苏东坡遇赦北归前来常州时,两岸“千万人随观之,观者如堵,望之若仙”,百姓们跟着船呼喊:“苏学士!苏学士!”苏东坡伫立船头,热泪盈眶,拱手致意,禁不住连声说道:“羞煞老东坡矣!”一个半月之后,苏东坡仙逝于他寓居的顾塘桥堍之孙氏馆,终年66岁。

刊登于1992年6月1日《新华日报》04版的散文《“龙城”掌上明珠——舣舟亭小记》写道:1757年乾隆来常州游览,地方文人为讨皇帝欢心,特将苏东坡故居藤花旧馆里的洗砚池移至舣舟亭,如此宋清两代古迹,集中一起,相得益彰,倒也令人愉悦。

东坡仙逝后,孙氏馆屡易其主。明中期复建后,因东坡曾在此手植紫藤,改名“藤花旧馆”。清时,紫藤犹盛,赵翼、洪亮吉均作诗记其事。原建筑毁于火,除一般木结构房屋外,尚留有楠木厅三间,保存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今已修复一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出自“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赵翼。赵翼,常州人,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系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乾隆进士。前北岸11号的湛贻堂,是他的故居。值得一提的是,祖籍常州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正是赵翼后人。

赵翼一生撰述繁富,著有《瓯北诗集》《二十二史札记》等。其史学巨著《二十二史札记》素为后世治史者所重。赵翼硕学淹贯,至今仍为人所称颂。1984年6月11日《新华日报》01版发布要闻,常州纪念赵翼逝世170周年,举办学术座谈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有关专家、教授、研究员参加。


2007年9月3日《新华日报》

从古民居保护谈街区更新

直到现在,很多古民居仍被使用,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保护古民居,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东邻赵翼故居的是管干贞故居。管干贞是常州画派的著名画家,喜工诗文,擅画花鸟,尤精于着色牡丹。著有《五经一隅》《明史志》《松崖诗钞》等十余种文集。故居为抬梁式建筑,梁柱粗大,柱下加阴沉木柱础,为常州罕见。内悬镶金“福”字大匾(现藏常州市博物馆),乃管氏庆五世同堂时乾隆特书,故称“赐福堂”。

2007年6月5日《新华日报》B03版《“72家房客”难住古建筑保护》一文提到,当时常州仍有约500户居民在各类古建筑里过着“72家房客”式的生活,“他们守着老宅子不愿搬出,给古建筑保护出了一道难题。”那一年,在管干贞故居,恰好住着72户人家。它所在的前后北岸,总共有400多户人家,当时还有381户没搬,使得前后北岸的保护修缮工作很难推进。

同年9月3日,《新华日报》B03版《保护古民居,留住文化江苏的“家”》中,时任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束有春表示,江苏成片的古民居保存不少,常州的前后北岸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在传统的文物分类上,古民居往往指的是名人故居或艺术价值比较高的古民居,现在古民居概念大了很多,包括达不到文物级别的普通民居。另外,与江南园林、书院、庙宇、典当行和作坊等融为一体的居住区,也都属于古民居。

报道中,时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认为,文物保护肯定是保精品、保单体,而古民居的保护却不能走“精品路线”,因为只有成片地保护,才能比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宁可保的片区少点、面积小点,也不要处处动刀,搞得不伦不类。

一天后,《新华日报》A01版刊发《江苏斥资1000万抢救保护十大名人故居》。文中提到,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组织文物保护专家确定了管干贞故居等第一批10个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推进全省名人故居和古民居抢救保护工作,使遍布我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化遗址以及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和生机活力。


2022年11月18日《新华日报》

“活”在古巷里的方志馆

“老城市区旧貌换新颜……从前后北岸、古运河、古城墙,到莱蒙都会、火车站南北广场、凯纳商务广场……兼具独特文化个性和现代化的都市风貌,彰显着城市的生机与魅力。”2010年9月16日《新华日报》A08专版《常州,因变而美》这样写道。

近年来,常州依托运河生态、文化廊道建设,做靓大运河沿线节点,吹响了老城厢复兴发展的号角,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也正紧密实施保护性修复工程。据了解,整个工程坚持尽可能采用原材料、原尺寸、原工艺原则,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建筑的建筑风格和特点。除此以外,还纠正了之前修缮错误的文物建筑的形制。

现在的管干贞故居,是常州方志馆所在处。约十年前,管干贞故居“72家房客”的问题就已得到妥善解决,目前已经没有居民居住。常州市委市政府在2013年决策建设常州方志馆时,看到了方志文化和方志馆的特殊价值,果断选择市中心黄金地段,选定前后北岸这一知名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主要历史建筑管干贞故居,建设常州方志馆。

方志对于大众而言,一直是“藏在深闺人不识”。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资料处工作人员冯影说:“建馆之初,我们地方志办一直在考虑,如何把藏在‘深闺’里的方志馆和方志文化主动展示到城市中心、市民中间,成为城市最亮丽的‘文化客厅’。”常州把底蕴丰厚的街区和建筑镶入方志馆和方志文化,实现了街区、古建、方志的三重审美叠加,使方志馆具有了特殊的人文魅力和特有的公众吸引力。

江苏省拥有数量众多、内容广泛、主题多样的反映地方文史的场馆等,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江苏省史志馆联盟”,探索打造多形式、多组合、多方式的场馆联盟,常州被列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2022年11月18日《新华日报》5版报道,江苏省史志馆联盟常州系列馆在常州方志馆举行挂牌仪式,首批组建的“江苏省史志馆联盟常州系列馆”,有包括常州方志馆在内的8个馆。

常州方志馆开馆近十年来,已接待参观约50万人次,来自国内外的重要团队600多批次,获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一座面向大众的“地情馆”。记者自前院西侧入口进馆,透过圆形花窗细细审视,整片前院的景致格调幽静绰约,清丽典雅。“志、地、城、人、文、魁、研”,方志馆的七大主题节点按照“Z”型顺序排列于此,恰有一番趣味在其中。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相关阅读

  • 常州为学生家务劳动立法:每周不少于两小时!

  • 常州市首部教育领域立法,全国首部劳动教育领域地方性法规《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出台,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 常州高新:开展司法救助调查核实工作

  • 8月17日上午,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人民检察院院第五检察部控申干警就一起涉困境妇女儿童司法救助案件,至奔牛镇祁家村委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控申干警通过实地走访救助对象家庭
  • 常州高新:召开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

  • 为深入贯彻大检察官研讨班精神,加快构建“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机制,8月16日上午,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人民检察院召开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
  • 检察长包案办理 化解当事人心结

  • “检察长亲自为我这个案件主持会议,解开了我心里的疙瘩。”近日,在刘某申请立案监督案公开听证会结束后,她对常州经开区检察院检察长吴小强说。刘某原是常州某环卫公司的一名职
  • 立足检察职能,督导消防工作

  • 为落实常州经开区检察院与常州经开区消防部门建立的消检协作、“行刑公”三法衔接等机制,推进辖区内乡镇、街道消防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近日该院安全生产团队和公益诉讼团队干
  • 雯雯口中的“她”终于变成了“妈妈”

  • 经过常州经开区检察院的介入疏导,曾经因为女儿偷钱把女儿打成重伤的继母,得以悔过自新,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女儿的接受与信任。近日经过家访,承办检察官对这个家庭的变化深
  • 检察开放日 | 常州高新:小记者走进检察院

  • 近日,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现代快报开展青少年“学法护成长 橘灯照前行”主题法治实践活动,来自河海实验小学、西夏墅中心小学、孟河实验小学等学校的29名小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共护碧水 共迎亚运

  •   近日,象山县五水办联合丹城五小教育集团、东陈乡假日学校开展“共护碧水·共迎亚运”暑期科普实践活动。40多名小学生走进水文化展示馆,了解象山“水情”,学习节水护水知识
  • 盐城:抓好项目引建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盐城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把工业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引建,坚持一手抓优势产业提升,一手抓未来产业布局,
  • 关于七夕节的典故

  • 七夕典故:牛郎织女故事  牛郎织女是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关节日为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人们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