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安徽黟县: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日期: 来源:中国网收集编辑:中国网

中国网2月17日讯(记者 吴佳潼)新时代十年,是传统村落保护取得重大成果的十年。保护好传统村落,不仅是保护有形的历史遗存,更是挖掘无形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农耕文明优秀的特质。

2月16日,“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品牌活动走进安徽省黄山市,探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

2月16日,黄山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通报会举行。图为通报会现场。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将传统村落“微改造” 打造个性IP 

黄山市作为安徽省唯一同时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的城市,是中国的名片、世界的瑰宝,发展于此的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样本。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是黄山市最鲜明的标志。作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黄山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能保尽保、应保尽保上下“绣花功夫”,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城市发展目标相结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有利促进了传统村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黄山市副市长戴炜介绍,黄山市把传统村落作为“微改造”重点,实施古村落生态修复、古建筑单体保护等项目,123个传统村落建成美丽乡村。推进绿化美化、古建保护、农房改造、资源盘活等“微改造”项目1500余个,改造提升传统村落271个,打响了“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特色品牌,打造个性化IP,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定期开展古建筑和民居的安全排查,对破损严重建筑上报修缮。村委会还以百分制考核每个村民遗产保护过程中的表现,构建村集体与村民间联动的保护网络,让村民主动参与到古建筑活化利用当中来。 

截至2023年,黄山市共有31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492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共完成5个区县内1000处不可移动文物、4072幢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分区分类完成137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为保护传统村落,黄山市陆续投入资金21.22亿元。其中,示范市补助资金1.5亿元,政府配套资金5.6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4.07亿元。

西递村古建筑代表——胡文光刺史坊,建于1578年,工艺为“徽州三雕”中的石雕。中国网记者栗卫斌 摄

传统村落保护激活产业发展 让村民富起来

距离黄山市中心54公里的黟县西递村,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现有明清祠堂3座、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拥有“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西递村落独特的人文情怀。

古建筑的保护,千年文化的传承,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靠着这些“宝贝”,西递村保护并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探索开展旅游业。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自己的房屋改造后经营民宿、餐厅、旅游纪念品店等,也让不少在外务工的乡民回乡开店创业。西递村村民李声涛就是其中一员,他辞掉在镇上的工作回乡开民宿,不仅得到了村上、镇上等多方的支持,还带动了村里的人口就业。

目前,西递村从事旅游相关营业户有260家,从业人数超过1000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年前的13273元增长到如今的近5万元。西递村景区门票收入按比例分配,20%作为全县文物保护基金,保底620万元另加门票收入增长部分的8%用于村民分红及村集体留利,其中村民分红约80%,集体留利约20%。古建筑让村民们“富了口袋”,也让他们更加珍爱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

产业有了、口袋富了,可发展与保护之间总是需要不断平衡,如何处理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西递村面前的必答题。

“作为‘世遗’,村民们的房子不可以私自大拆大建,所有房屋的修缮,特别是挂牌古民居,都要按照申请、审核、勘察、设计等10项程序进行审批,如果申报改动地方较大,甚至要上报到国家。”西递村党支部书记胡傲立介绍说。

从曾经的闭塞乡村、穷乡僻壤蝶变为如今的“世遗”、世界级旅游乡村,西递村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历史与现代良性结合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宏村智慧消防监测平台。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智慧防火”助力守护古建筑 让“火”无处可生

与西递村一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黟县宏村,村内60%以上都是老房子,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徽派古建筑民居140余幢,建筑中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的“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令人惊叹,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据了解,宏村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且相对密集,耐火等级较低。如此连片的古建筑群如何避免发生巴黎圣母院的“悲剧”呢?

为进一步确保宏村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宏村镇积极打造集广播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系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监控系统等5大系统于一体的宏村智慧消防监测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宏村景区进行全面监测。

宏村专职消防队消防车库。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在宏村内,有一幢特别的小房子,这是宏村极具特色的宏村专职消防队。房子一侧是布有宏村智慧消防监测平台的监测间,另一侧是放有消防设备的消防车库。为适宜在古建筑群中相对狭窄的石板路上快速移动,防消结合三轮摩托车成为一大特色。

“宏村内目前安装了感烟探测器3064只,感温探测器274只,燃气报警257只,手动报警287只,广播音箱54个,在景区各角落安装了80多个高清摄像头,通过消防监控大屏幕就可以实时调取监控画面,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自动弹出对应的监控画面,实施远程指挥和现场调度。”宏村专职消防队队长舒建军介绍,目前,宏村专职消防队共有消防员10人,以退役军人为主,24小时值守,实时监控村内情况,一旦发生意外,第一时间响应。

一切历史都可以谱写为长诗,中国传统村落是一首彰显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瑰丽史诗。保护传统村落的目的,就是要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保护传统村落不仅是贴标签、喊口号,保护的过程一定要群策群力,一同保护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保护传承,让文化铸魂。作为古村落的村民,应该从‘要我保护’逐渐转变成‘我要保护’,大家一起动起来,任何人都责无旁贷。”被大家戏称为宏村民俗专家的宏村村民王瑞华感慨。

当前,正处于“十四五”重大战略机遇期,黄山市将坚定不移地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村落,完成新时代赋予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相关阅读

  • 民俗夜景点亮培田古村 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

  • 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在连城县培田古村落,热闹非凡,游客和村民们一起体验传统游龙、观赏芷溪花灯、畅游在浪漫梦幻的培田古村落夜景中,在龙抬头这个吉祥好运的日子里,敬龙祈雨,重
  • “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引导活动走进龙岩连城

  • 2月21日至22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华通讯社联合开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宣传活动“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引导活动走进龙岩连城。住房和城乡建设
  • 新华时评丨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

  •   新华社南昌2月21日电 题: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展厅工作日人头攒动;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家·国——中
  • 童心手工DIY感受我国传统习俗

  • 安青网讯 今年2月21是我国传统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会举行多种祈福纳吉活动,如舞龙、戴龙尾等,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在这一天上街舞龙庆祝。当日,肥西县民政局组织合肥市民欣
  • 传统文化润童心

  •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也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华山中心幼儿园景园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 八坼社区开展“欢庆民俗龙抬头”主题教育活动

  •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尚,八坼社区关工委联合八坼社区妇联、五老志愿者及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我国已批复80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

  •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刘诗平)记者22日从水利部了解到,水利部近日批复长江流域的滁河和黄河流域的窟野河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批复80条跨省江河水
  • 法国人面对通胀不敢消费 储蓄水平创新高

  •   海外网2月23日电 法国存托银行(CDC)2月21日介绍,截至1月31日,A种储蓄账户(Livret A)、持续和团结发展账户(LDDS)的累计存款总额创纪录。  据《费加罗报》21日报道,法国存托银行
  • 从《战上海》到《火种》丨凤凰书评

  • 王为松(左)和刘统 我认识刘统是许仲毅介绍。我那时还在上海书店出版社,仲毅是人民社历史中心主任。有一年上海书展,我陪沈昌文、陈子善、贺圣遂、俞晓群、陆灏等人在杏花楼吃饭
  • 三大方志主题展开幕!现存最早北京地方志亮相

  • 2月21日,“方志北京”“年鉴北京”“志说‘一城三带’”主题展在北京市方志馆开幕。3个展览包含3个参观区域,设置有一百余个“故事点”,观众可看到现存最早的北京地方志,找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