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紫牛头条】为给妻子量身定做旗袍,苏州小伙自学传统旗袍技艺成非遗传人

日期: 来源:扬子晚报收集编辑:扬子晚报

 
一个男人能有多么“宠妻”?苏州的一位传统旗袍制作者金毅给出了答案。本该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的他,为了让妻子穿上一袭合体的旗袍,寻访老师傅,拆解民国旗袍,终于掌握了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近日,金毅申报的“手工工艺旗袍技艺”正式入选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他说,希望能建成一间旗袍博物馆,将自己收藏的600多件老旗袍进行展示,向更多的人传承这份传统之美。

为给妻子制作旗袍

他走访苏州乡镇寻找老师傅

金毅读大学时学习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在一般人看来,这和他现在从事的事业有着很大的距离,而让他决定将旗袍作为自己的事业,是从经历的一场大雨开始。

金毅的妻子是苏州一位评弹演员,演出时总要穿旗袍。2006年大学毕业后不久,一次金毅陪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妻子去上海定制旗袍。那天他们坐火车回到苏州时,正赶上一场大雨,两个人在出站口等了许久。“想着她经常要穿旗袍演出,我就对她说,我们每次要乘火车去定做旗袍,难道苏州就没有师傅能定做旗袍吗?如果实在找不到我就自己为你做。”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自己就是这样和旗袍结缘的。

但真的找起来,金毅发现困难重重。他觉得,传统旗袍更契合妻子在舞台上弹唱的需要。但在当时,苏州观前街虽然也有几家店能制作旗袍,但和他们之前去上海定制的旗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亲自为妻子制作旗袍。

为了能学习传统技法,金毅开始走访苏州很多乡镇,寻找保存在民间的传统手艺。因为没有现成的线索,他采用了“遍地撒网”的方式。经常开着车子来到一个镇上,然后向年纪大的阿姨打听附近有没有会做“大襟”或者“斜襟”的老师傅。打听到消息后,他就立即上门拜访。

就这样他寻访了大半年的时间,找了近二十位60岁左右的裁缝师傅,遗憾的是,他发现不少老师傅也没有接触过传统的旗袍工艺,做出来的旗袍效果不是很理想。

拆解老旗袍

寻找传统工艺“密码”

看来,想要复原传统工艺,首先还是要熟悉真正的老物件。2007年左右,金毅开始收藏老旗袍,至今他仍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第一件藏品是从古玩店淘来的一件藏青色旗袍。此后,他将自己的藏品年代定在了民国时期。

“那时还没有像后来那样的旗袍热,因此一件普通的老旗袍也就小几百元,如果像现在这样的价格,真的就收藏不了那么多了。”金毅笑着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

由于他坚持不懈,一次机缘巧合,他终于在苏州相城区的东桥镇寻访到一位老裁缝,这位师傅虽没有学习过手工旗袍的制作方法,但是对传统服装的制作比较有经验。为了研究传统手工旗袍的“核心工艺”,金毅和这位老师傅一起拆解了不少老旗袍。从面料、滚边到盘扣,两个人边拆边琢磨,逐渐有了不少收获。

金毅和老师傅研究旗袍细节

见微知著,传统手工旗袍工艺的“密码”,往往藏在细节之中。就拿旗袍上小小的盘扣来说,金毅收藏的很多旗袍虽然已有百年历史,但旗袍上的盘扣仍笔挺有力。在拆解老旗袍的盘扣时,金毅发现了以前制作者通过对于蜡的使用,能达到“锁浆”的目的。

金毅介绍,用目前的缝纫设备制作一件现代旗袍不到一天就能完成,但是如果按照传统工艺,老师傅需要两天时间。“以前的旗袍,扣条在做好后不会马上盘起来,而是有一个‘压’的工序。需要用一块铁板把扣条压住一个晚上的时间,第二天再把铁板拿掉,做成盘扣。”按照这样的工艺,虽然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制作出的盘扣即使经历百年,经过多次水洗,依旧可以笔挺有力。

小小盘扣中蕴藏着传统工艺“密码”

掌握传统旗袍工艺后,金毅开始动手尝试,而他的妻子则成为了最早的体验者。尽管多年过去,他现在还记得,给妻子制作的第一件旗袍用的是带有黑色小花的淡色面料。而现在,金毅也会将妻子在面料选择、颜色搭配等方面的建议,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妻子身着金毅制作的旗袍

通过“复刻”传统旗袍,金毅的知名度逐渐增加,获得了苏州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收藏600多件民国旗袍

银丝珍品曾亮相创博会

十来年的时间,金毅总共收藏了大约630件民国时期的旗袍。为了这些旗袍,他四处寻访,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在他的眼中,600多件旗袍的背后,是600多个家庭的600多个故事……

而他认为最特别的,是2016年收藏到的一件银丝旗袍。当时,金毅在一位朋友提供的照片中看到了这件旗袍,尽管照片有些模糊,未能呈现出这件旗袍原本的光彩,但因为多年制作旗袍带来的敏感,金毅一眼就认定其价值不凡。

金毅花9万元买来的银丝旗袍

果然,这件旗袍原来的主人是当年上海的一位名媛,如今其后人准备将这件旗袍与一些老物件处理掉。金毅哪能放过这样的机会,立即打电话与对方联系,最终商定以9万元的价格收购。

“打完电话后,我和妻子立即开车赶往上海,直接就把这件旗袍拿下了。”金毅说。因为害怕对方后悔,他在上海见面后立即转账,拿到银丝旗袍后甚至没有打开衣服看一眼,就立即开车返程。

金毅说,这件银丝旗袍在圈子里很有名,因为大家都没有看到过第二件这样的旗袍。这件旗袍还参加过包括苏州创博会在内的多次展出,让不少旗袍爱好者一睹“芳容”。

尝试用非遗面料做旗袍

希望为它们带来新的生命力

采访中,金毅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大约10年前国内曾出现过一波“旗袍热”,近年随着“新国潮”的兴起,又有不少人开始穿旗袍。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在制作旗袍时,除了使用传统工艺,在面料的选择上会尝试云锦、苏罗、宋锦等江苏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料,希望为它们带来新的生命力。

金毅和他制作的传统工艺旗袍

同时,他还参加各种“非遗”讲座,走进社区、学校向大家介绍传统旗袍的历史渊源,传承其蕴含的文化。现在,金毅把自己的收藏目标扩大到了与旗袍相关的物品,包括老式熨斗、针线以及各种配饰等。走进他的工作室,一件件陈列出的传统旗袍和各种相关藏品,让这里如同一间小型展馆。

金毅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他有三个愿望:围绕传统旗袍办一场个展,出一本书和建一个博物馆。目前,相关的展览已经办了很多场,也已经和出版社商定合作出书。至于博物馆,他已开始积极筹划,如果顺利,今年下半年将启动相关项目。届时,他收藏的600多件旗袍珍品,将有机会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张毕荣

实习生|周明演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受访者提供 记者拍摄

编辑:秦小奕


相关阅读

  • “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引导活动走进龙岩连城

  • 2月21日至22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华通讯社联合开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宣传活动“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引导活动走进龙岩连城。住房和城乡建设
  • 新华时评丨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

  •   新华社南昌2月21日电 题: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展厅工作日人头攒动;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家·国——中
  • 童心手工DIY感受我国传统习俗

  • 安青网讯 今年2月21是我国传统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会举行多种祈福纳吉活动,如舞龙、戴龙尾等,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在这一天上街舞龙庆祝。当日,肥西县民政局组织合肥市民欣
  • 传统文化润童心

  •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也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华山中心幼儿园景园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 八坼社区开展“欢庆民俗龙抬头”主题教育活动

  •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尚,八坼社区关工委联合八坼社区妇联、五老志愿者及
  • ​扭秧歌背古诗 精彩活动进社区

  • (通讯员 张芊)传统民俗节目表演、义诊、义剪……2月21日,梁山县水泊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二月二 龙抬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郝山峰社区、杏花村社区、邵楼村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拉加地区与中国知识合作进入新时代

  • 当地时间2月18日,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FLACSO)在其官网正式发布《中国-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CHINA-FLACSO)特刊,以此纪念中国成为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观察员国和中拉知
  • 祥符区开展今春林业有害生物春尺蠖防治工作

  •   本报讯 报道员 郑劲松 报道 自二月份以来,开封祥符区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维护生物安全,保护生态平衡,绿色富农。共购防治农药仿生物制剂拦虫虎300公
  • 国货走出去,推动全球经济创新合作

  • 今年30岁的莱·苏萨和29岁的雷南·杰雷萨蒂是来自巴西圣保罗州的一对年轻夫妇。两人用4年时间攒够了钱,又花1年时间改造了一辆老式房车,然后便沿着圣保罗州海岸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