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男子被拐33年因好心人举报终于回家,人贩子已执行死刑,过世奶奶为孙媳留下礼物

日期: 来源:极目新闻收集编辑: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谢茂 杜光然

1991年,3岁的余波在母亲进屋盛饭的几分钟时间内,被人拐走。

此后警方侦破了拐卖案,拐卖他的人贩子也被判处了死刑并已执行。但余波却因在火车站被人随机卖出,无从得知去向。

没有儿子的音信,余波的父亲余富强将寻人启事尽可能散发得更广,希望能有人提供线索。这一找,就是33年。直到2023年12月,因为余波养家的同村人出于良心向警方举报,事情才有了转机。

2024年3月8日,余波终于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四川绵阳,和亲生父母相见。欢笑与热泪,是父母与儿子阔别33年积压无尽思念的表达。

余富强一家的全家福(极目新闻记者杜光然摄)

母亲盛饭时儿子丢失

“余波,男,生于1987年11月26日,于1991年4月8日丢失,至今下落不明,瘦长脸,头顶双旋,如有知情者,定重酬。”这是一份寻人启事,来自四川绵阳人余富强。

如寻人启事所写,他的孩子丢了,丢失时仅仅3岁,对余富强来说,这就意味着他的天塌了。

余富强曾是绵阳某食品厂的工人,在制冷车间工作,居住在绵阳涪城区一处公寓。他告诉记者,1991年4月8日中午,他因为加班没有回家,妻子吴思容将儿子余波从幼儿园接回家后便开始煮饭,孩子就在家门口玩耍。

吴思容看到孩子在门口玩耍得开心,便进屋盛饭,打算盛好后喊儿子进屋。结果就在她转身的几分钟时间里,儿子就此消失,不光是消失在她的视线中,也消失在她今后几十年的人生中。

余富强说,他们的住处临近公路,人来人往,车流量也不小。儿子丢失后,他和妻子心急如焚,然而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处找起。他们报了警,自行制作寻人启事四处张贴,并找报纸刊登,只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有人看到儿子的身影。寻人启事张贴着一张大头照,照片中的男孩头戴白帽,大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十分可爱。

由于余富强不遗余力地散发寻人启事,他收到了来自各地的线索,每当线索中描述的孩子和余波有相似之处,他就会跑去亲眼验证。

“当时没有手机,寻人启事登的都是我工作单位的电话,要通过人转达。”余富强说,那时候他到处关注着寻人的消息,接到的线索来自四海八方,山东、河南、河北……他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但都满怀期待而去,失望而归。

余波和父母相拥(极目新闻记者杜光然摄)

涉案人贩子被执行死刑

寻子期间,余富强得知在他家附近还有其他孩子也被人拐走,他对人贩子的痛恨又增加一分。

绵阳警方向记者介绍,当时持续3年组织大量警力侦查,侦破了多起涉拐案件,最终于1993年成功侦破余波被拐案,抓获人贩子3名,并获知有3名儿童被拐卖至河南安阳。

余富强说,当时他得知民警要去安阳解救被拐的孩子,当即就决定和民警一起去,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是这3人之一。“当时我们和当地警方对接上后,他们先是把被拐儿童的照片拿来初步辨认。”余富强说,当时他一张张看,越看心沉得越低,直到最后,他也没能看见自己儿子的照片。

不过,余富强从被拐儿童的照片中看到了邻居家的孩子,他决定帮助邻居把孩子带回家。

“那个孩子的家离我家就100米左右,和我儿子非常相似,也是3岁丢的。”余富强说,因为自己儿子的丢失,所以他对邻居的孩子也是格外上心,一路上都把孩子带在身边,给他买各种吃的、穿的,一直带着孩子回到绵阳。

“虽然能看出是邻居家的孩子,但为保险起见,还是要做DNA比对后才能让孩子和家人相认。”余富强说,因为那时候DNA对比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等待期间,那个孩子就住在了他家中。

余富强回忆起那段时光,有幸福也有辛酸。他表示,邻居的儿子和自己儿子年纪相仿,而且头顶都是两个旋。由于那个孩子被拐时年幼没有记忆,从安阳回绵阳后,“他一直把我当他的爸爸,后面DNA比对成功要送他回家,他抱着我的腿嚎啕大哭不想走。”

“看着被拐的孩子和父母团圆了,我发自内心高兴,但一想到我的孩子,又忍不住流泪。”余富强说道。

绵阳警方介绍,涉案的3名人贩子因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于1994年被判处并执行死刑。但人贩子交代,余波系在郑州火车站随便找人卖出的,导致后续警方的查找毫无进展。

迟迟找不回自己的孩子,余富强的妻子吴思容也是格外担忧,茶不思饭不想,一度瘦得“皮包骨头”。吴思容说,她经常会做噩梦,担心孩子变成残疾在街上乞讨,每当想起这些,她都忍不住抹泪。

余波儿时照片(图源:受访者供图)

过世奶奶为孙媳留下礼物

后来,邻居搬家离开,余富强也因城区改造搬家,渐渐和邻居家的那个孩子失去了联系。而他的身体也随着年龄增大而衰弱,再无力像年轻时一样经常外出寻子。

儿子被拐始终是夫妇俩心中的痛,他们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吴思波,意为思念儿子余波。

吴思波说,从小爸妈就告诉她还有个哥哥,但她只看见了哥哥小时候的照片,心中也一直期待着和哥哥相见,“我的名字就是一家人对哥哥的思念,父亲的余,母亲的思,和哥哥的波,三个人成就了我。”吴思波表示,因为哥哥被拐,她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天都由父母接送,风雨无阻,直到高中毕业。

寻子路上也充满了遗憾,2017年余波的奶奶离世,“她是叫着余波的名字走的。“余富强说,儿子在被拐前,曾和奶奶一起生活过,祖孙俩十分亲密。自余波被拐后,奶奶一直念念不忘,总问孙子什么时候回来。奶奶去世时,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见孙子一面,她将自己的佩戴了一辈子的金耳环留下,并叮嘱儿子余富强,这对耳环一定要转交给未来的孙媳妇,这是她送给孙媳妇的礼物。

2018年,余富强患上了脑瘤。“做脑瘤手术前,我就担心自己挺不过这一关,儿子就成为我永远的遗憾了。”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他得以康复。

余富强因过去从事特殊工种,在55岁时退休。他没有精力再外出寻子,但丢失孩子的感受他时刻不忘。每到春节,附近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也经常会出现孩子和父母走散的情况。于是,余富强决定去当一名志愿者,每年春节期间,他固定在广场义务执勤一个月。

余富强说,虽然孩子在广场上走失往往很短暂,但对父母来说,每一秒都是煎熬,“曾经看到一个老人,把孙子弄丢了,急得用头撞墙,好在最后帮他找到了孙子。”

几年间,余富强帮助找到的走失孩子超过20个,可他的儿子余波一直杳无音信,他不知道这种重逢的喜悦,何时能降临到自己头上。

在余富强即将绝望之际,转机出现了。

余波(右二)和父母(极目新闻记者杜光然摄)

因好心人举报而团圆

2023年12月底,河南郑州一位市民向绵阳市公安局胡祥雨工作室举报,1991年,他老家同村一户人家突然出现了一名四川口音的男孩。当年他碍于情面未能举报,此事一直压在他心头,如今决定将情况透露出来。

根据这位举报者提供的信息,绵阳警方查询发现,被举报人家中的儿子和父母的年龄差距很可疑。随即,民警胡祥雨通过短信,同这名疑似幼年被拐的男子进行了沟通。对方告诉胡祥雨,其实自己在十多岁时就知道自己非亲生,并一直在私下查找,但又担心影响现在的家庭关系,故找寻时断时续。

经过民警指导,男子采集了血样进行比对,2024年1月初步结果出来,他的DNA信息和四川绵阳的余富强夫妇高度吻合。余富强也接到了绵阳警方的电话,需要再次采集血样进行复核。“以前志愿者帮我的时候,出现过初步对,复核不对的乌龙,但这次我觉得肯定是我儿子找到了。”余富强激动地说,他接到消息后就整晚整晚睡不着,又是开心又是期待。

3月7日晚,余富强终于接到复核比对成功的消息。8日,在绵阳市公安局,夫妇俩终于见到了阔别33年的儿子,这一刻,多年的思念随着泪水喷涌而出。余波两只手将父母紧紧拥入怀中,将自己的头埋到母亲的肩头,放声哭泣。这份泪水,为父母,也为自己。分别时,他还是刚上幼儿园的蒙童,重逢时,他已为人父。

余波和父母三人哭至声音沙哑,才念念不舍地分开拥抱。母亲的双手一直和儿子的手紧紧相握,好似生怕他再次从自己眼前消失。

相见后,余富强夫妇拿出了余波奶奶生前留下的礼物,交给余波的妻子。对余富强来说,这不仅是完成了自己母亲的遗愿,更是了却了自己最大的心结。

随后,余富强带着儿子回到了家中,“欢迎爱子余波回家”的横幅高高挂起,更是有一支锣鼓队载歌载舞欢迎这位离家33年的游子。

“儿子回家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开心的事了。”余富强双手抱着孙子的肩头,拍下一张全家福。

相关阅读

  • 全职妈妈重返职场:在海底捞找回了自信

  • 中国商报(记者 贺阳)从警校毕业,当过警察和销售,投资做过老板……晓平(化名)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餐饮店的服务员;她更没想过,海底捞会成为她舍不得离开的职场。毅然决定“北漂”202
  • 小儿吃错药,如何紧急处理?

  • 安全用药是每个家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正确使用药物关乎他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然而,小儿吃错药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需要家长们了解如何紧急处理
  • “委员通道”上,湖北这位乡村教师被点名了!

  •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郑军,向中外记者分享了湖北乡村教师王值军的故事。令全国政协委员郑军感动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一途经漳州的高铁车内冒烟!官方通报是这样!

  • @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 发布《关于G3046次车内冒烟的情况说明》 :2024年3月7日13时45分,G3046次即将到达汕尾站时,坐在9号车厢2A位置的旅客手机不慎掉进座椅缝隙,该名旅客在寻找手
  • 突发火情,他提起灭火器冲了进去……

  • “关键时刻,要不是网格员及时相救,我们家的损失可不敢想象了!”近日,家住广州黄埔街道港前路社区的李阿姨,将一面写着“真情为民,抢险救危”的锦旗送到社区专职网格员周安文手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