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乡村建设六件事丨十堰实施垃圾分类 提升乡村“颜值”

日期: 来源:十堰广播电视台收集编辑:十堰广播电视台

 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但事关生活环境改善、城乡统筹推进和资源转化提升。十堰市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乡村建设“六件事”高位推进落实,构建起全民环保意识,擦亮生态绿色底色,推动美丽乡村增“颜值”、添“气质”、提“品质”。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展开,村干部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向村民们普及如何正确给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要真正落实,重在培养习惯,为此,当地常态化开展类似的活动。

谭家湾镇党委副书记常涛介绍,村干部坚持每月召开场院会,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现场的演示、有奖问答、自编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将环保知识传播到每一户、每一人,确保入脑入心。

为了提高村民的积极性,村里还建设了资源回收站,大到废弃家具,小到烟头,都能拿到这里兑换积分。

谭家湾镇黄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忠霞介绍,村民用纸壳、金属、塑料罐头等可回收物到积分超市兑换积分,一方面改善村子的环境,另一方面让村民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此外,村民分类过的垃圾还有保洁员统一上门回收。其中,可回收垃圾按照市场价收购,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统一集中处置,易腐垃圾投放到沤肥桶中,自然发酵后,当作肥料还田。

黄畈村村民高国军介绍,沤肥垃圾桶设置在菜园子边上方便施肥,菜的长势非常好,吃着也放心,现在都形成了习惯。

通过“一村一策”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如今,郧阳区的农村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也越过越舒坦。

郧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饶祥介绍,郧阳区341个行政村按照“乡村建设六件事”方案要求,2024年实行垃圾分类占比村达到70%,到2025年,实现全区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在农村按照“两类四分法”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在竹溪县,垃圾“两类四分法”和积分奖励制度也得到了全面推广。

龙坝镇肖家边村是远近闻名的电影小镇,近几年随着旅游业兴起,给当地环境卫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发动群众参与,让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肖家边村党支部书记徐远明介绍,该村引导老百姓在家里把垃圾分成两类,专人上门回收到中转站再进行四类分法,可回收的变成钱或做成肥料。

为了鼓励村民长期坚持,村里每月都会开展环境卫生评比,产生的分数积累起来可以到超市兑换成奖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垃圾分类纳入乡村建设“六件事”高位推进落实,今年,为了全面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率,各县市区加快补齐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短板,推进垃圾焚烧综合利用,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质扩面,新增400个行政村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5%以上,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73个。

相关阅读

  • 黔南都匀:瓮桃村龙须菜抢“鲜”上市

  • 田间育新绿,雨露立新芽,匀东镇瓮桃村龙须菜在夏日雨后茁壮生长。6月20日中午,2024年销往省外的第一批鲜嫩龙须菜装车启运,直接发往广西。为了保证菜品新鲜,瓮桃村副主任杨明友一
  • 一杯“村咖”里的“潮流经济”

  • 龙虎网讯(记者 陈志明)在南京绘制一张“乡村咖啡地图”,地处江宁区东山街道的佘村,定是“村咖”一员。这里依托乡野山水,融合历史古韵,唤醒乡村活力,吸引着如织的城市游客。热气腾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沪昆学者专家齐聚官渡 共话跨区域教育合作新篇章

  • 6月22日,昆明市第二十二届校(园)长论坛暨第二届沪昆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实验中学举行,来自沪昆两地的专家学者、校(园)长齐聚官渡区,以“推进教育跨区域合作,
  • 米粉 晶莹中尽显稻香古韵(10)

  • 我国米粉历史悠久,粉状米粉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民众的日常饮食之中,而后发展出米制糕饼及蒸粉系列菜肴;线条状米粉与面条关系密切,传承久远。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让各地饮食口
  • 全力抗旱保供水 多措并举“润”民心

  • 6月20日,霞峰水库开闸放水,滔滔清流从放水洞奔涌而出。“霞峰水库当前蓄水量为68.48万方,按照计划放水40万方,将满足沿线村庄夏种抗旱用水需求,并有效涵养地下水源,提高水源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