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个核桃壳、上千根竹签筷子、60多个心心念念的日日夜夜……赶在小年儿,哈尔滨市木兰县“巧手铁匠”严继祥创作完成了一盏传统龙舟灯,捐赠给木兰县第三届灯火节,献礼中国年。
63岁的严继祥在木兰镇经营着一间铁匠铺,从事黑白铁加工。走进他20平方米的工作间,能看到室内堆满了核桃、竹签、秸秆、稻穗等材料,老严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扎龙舟灯的材料。老严个子不高,1.62米的单薄身板,自幼患小儿麻痹,行动要靠拄双拐……老严年轻时,周边街坊就习惯了叫他“小铁匠”。不过,现在他“巧手铁匠”的名号越来越响。这不,在他手中,普通到遍地可寻的材料仿佛有了生命,2000多个“零件”组成了眼前这个长175厘米、宽34厘米、高90厘米的龙舟灯,点亮LED灯,整座龙舟瞬间光彩夺目,惟妙惟肖。
说话间,老严发现“龙舌”上有点儿瑕疵,便立即掏出指甲锉去修饰。“龙鳞是核桃皮做的,核桃皮是邻居送的;船舫的屋脊、房梁用料都是冰棍儿杆,材料来自隔壁冷饮厂;龙头、龙尾是用树皮和胶合板做成的,漆上了金粉以后,效果很好,金灿灿的……”老严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自己的得意作品,“画龙容易点睛难”,要说这龙舟灯最关键也是最难创作的部位当属“龙睛”,为了让整条龙更有生气,老严把核桃锯成两瓣做成“龙眼”,镶上了绿色LED灯,闪烁间添了灵动。
龙舟的重檐歇山屋顶、黄琉璃瓦、门扇窗棂等部位,老严用电烙铁烫出了花,要保证美感,又要保证开灯效果,通透性很重要。
为了加入更多丰收元素,老严还在龙舟上安排了蔬菜瓜果和两个大粮囤造型。粮囤上醒目的“丰”字,映衬在暖色的灯光下,红火中国年的气氛瞬间爆棚。
老严边做边琢磨,材料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后他不忘用有机玻璃制作了条幅,写上了百姓的心里话:“脱贫不忘共产党!”
老严的工作间里摆了不少作品,他说:“我年轻时候就爱鼓捣这些玩意儿,但那时候啥材料都没有。如今日子好了,这种随心创作的幸福,其实就是好日子的真实写照。”龙舟灯一做好,老严立刻给木兰县第三届灯火节组委会打去了电话,把灯捐了出去。过几天,这盏灯就要搬进农家院进行展示。
“按咱们庄户人家的习俗,龙管行云布雨、消灾降福。愿来年风调雨顺,乡亲们都能五谷丰登,生活越来越富裕。”送出龙灯的那一刻,木讷的老严说着吉祥话,他说,这是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