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山东新泰:将文明的种子植入百万市民心中

日期: 来源:泰安日报收集编辑:泰安日报

      “一朵莲花盘平阳,一条汶水长又长,我家窗外吹麦浪,小城故事里飘着那槐花香……”这首歌,名字叫《美丽的新泰我家乡》。

  昔日,人们夸赞宋人柳永的词深受大众喜爱,这样形容:“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如今在新泰,但凡新泰人,无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没听过、唱过《美丽的新泰我家乡》的人恐怕不多。而且,无论男女老少,歌唱者充满自豪,倾听者倍感骄傲。

  一声“美丽的新泰”,背后都是故事。


培育新泰文明品牌

  暮色初起,晚风习习。一声铜锣开场,接着笙、板胡、大鼓等乐器奏响,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公园内顿时热闹起来。循声望去,村民们聚在一起,正在欣赏当地羊祜红韵艺术团的义务演出。闲暇时光,除了遛弯、聊天,村民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我们每周六都在这里演出,已经坚持5年了,大家伙都爱看。”说起演出,羊祜红韵艺术团团长李洪泉的言语里是藏不住的欢喜,每次的节目单既要有老年人爱看的传统戏曲、年轻人喜欢的热辣歌舞,还有为宣传党的政策自编自演的小品、情景剧。

  好风尚就是这样一点点培养起来的,经过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文明因子已浸入小城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善举正在被看见、被传扬。

  有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全国道德模范、青云街道管家洼村村民赵利,30多年来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水上救援,成功救起16名落水者,打捞溺水死亡人员40多次。

  革命烈士李林雨,龙廷镇将军堂村人,2021年入伍,2022年勇救落水群众后壮烈牺牲。他的父母,在儿子牺牲后仍坚持替他偿还助学贷款。

  也有的,人们对他们的名字或许还有些陌生,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一样令人动容——

  宫里镇王家隅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森,赡养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40余年;

  石莱镇西高家庄村村民魏新娥,主动照顾失去劳动能力的小叔子和他的两个女儿……

  漫步街头,常常看见这样的情景:行人过斑马线时,汽车常提前减速或停下,让行人先过,而行人也往往加快脚步,减少司机的等待时间;人力三轮上坡上不去了,总会有人及时帮上一把。

  他们是千千万万新泰人的缩影。他们穿着普通,样貌平凡,做的事“细如微尘”,但他们在微小中塑造了伟大,温暖着身边的人。

  “这是新泰推进市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结果。”新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典红说道。

  在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的路上,新泰孜孜以求。新泰古称平阳,在全市推出的“语润平阳、文润平阳、德润平阳、爱润平阳、诚润平阳”五大工程,让文明风尚以惊人的速度在普通市民间“裂变”: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达到2800余支,志愿者达23万人,每6个新泰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崇德向善、文明有礼成为新泰人的鲜明特质。


政府是公共道德的“引导员”

  “城市发展,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但精神财富积累更不可少——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这一观点,是新泰市历届班子的共识。在今年的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上,市委书记宋鸿鹏再次强调,如今,人们吃饱了穿暖了,拿起筷子有肉,端起杯子有酒,然后就是让市民精神生活得充足、得满意。

  如何积累一座城市的精神财富?新泰的经验是:让政府成为“公共道德的引导员”,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地生根”,为此,新泰市作了不少探索。

  漫步城市街巷,不经意间就能看见一家家城乡书房。走进书房,翻阅一本喜欢的书,徜徉其中,感悟百味人生。在新泰,越来越多小而全、小而美的城乡书房,嵌入商圈、园区、村庄,成为当地的城市“文化名片”和市民的“精神粮仓”。

  只要有空,市民袁丽就会到距家不远的师旷古琴研究院去学琴,一开始是陪孩子,慢慢地,她和母亲也成了这里的学员。目前,新泰市试点建成师旷古琴研究院、平阳舞蹈学校、晓雯音乐学校等10家文旅家园,其中9家利用培训机构的场所设施、师资力量来为群众提供免费文化服务,1家是培训学校托管运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闲置用房,定期开展公益文化服务。

  让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是新泰的新追求。设立文旅家园,不但培训机构扩大了知名度,市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政府还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的目的。

  新泰还组织编写了《新泰历史文化》《美丽新泰我的家》等系列乡土教材,让更多人从小就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此举让乡愁有了源头,让爱国有了根基。“老井讲堂”“山楂树下”“小高讲医保”“普法微课堂”“小镇会客厅”等宣讲品牌,坚持“说理”与“叙事”相结合,运用“送学、点学”、“线下、线上”等形式,使宣讲更接地气,也把文明有礼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微波轻荡,潋滟千里。文化的“种子”植入丰厚的土壤,便会长出动人的风景:

  在西张庄大集上,一位赶集老人的100元钱掉出了口袋,恰好被新泰市小花盛开艺术学校的老师徐文倩看见,立刻拾起归还给了老人。

  涌动的车流中,卡车上的货物掉落路口,一位黑衣男子主动上前帮助司机捡回物品并抬上车。

  ……

  这些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被广泛传播。这些“小事”有一个显著特点——来自身边,因此“小事”中的他们更可信、可亲,也更可学。这些“小事”,带动整个新泰的文明风尚,让政府精心呵护的“盆景”,变成了蔚为大观的“风景”。


“文明指数”也是“幸福指数”

  有经验的城市管理者都很清楚:一座城市,盖一座摩天大楼容易,形成一种文明风尚很难。前者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直观形象,后者则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与温度,度量着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今年开始,市委决定,年初召开经济工作大会,年底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这要作为一个惯例坚持下去。”宋鸿鹏一席话掷地有声。

  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这足以看出新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新泰此举,目的在于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比翼齐飞。

  近年来,新泰的物质文明得到快速提升,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在此背景下,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泰如何开展围绕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

  年初,新泰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八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这已然是新泰推进市域现代化的显著标识。在这一进程中,人的精神世界、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无疑是发自内在的要求,同样也是一把衡量“人的现代化”进度的标尺,激励着人们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

  从大处着眼,这无疑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程;从小处来说,不吝啬对凡人善举的尊崇,才能让善更多地被看见、让美更广地流动起来。

  让每个人成为文明的参与者,在全市范围内广泛组织以“春之声、夏之舞、秋之韵、冬之乐”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2000场,开展庄户擂台赛、广场舞大赛、歌手大赛、戏曲票友大赛、消夏文艺晚会等活动,继续做好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等文化惠民工程。

  在“登高望远 星耀平阳”品牌基础上,打造更多文明品牌。由政府推出的“登高望远 星耀平阳”,意在让各行各业的典型成为新泰的明星;在民间,组织“寻找身边感动瞬间”随手拍征集活动;开展“榜样新泰·最美人物”系列评选,发动各行各业评选最美人物,努力让精神文明建设有更多鲜活载体的同时,也展示出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的饱满能量。

  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让文明从局部向全域覆盖。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城乡书房、文旅家园等文化场馆建设,建成集文化产品陈列展示、文化影像留存、艺术交流、研学体验的综合性场所,做好免费开放、错时开放、延时开放,鼓励夜间服务,让广大群众有渠道了解新泰文化,让新泰文化真正根植群众内心。(岳风)


相关阅读

  • 我省发布近年六月份典型事故警示案例

  • 省政府安委办、省应急厅发布近年六月份我省典型事故警示案例6月份历来是我省道路运输、建筑施工、工贸等行业领域较大事故多发月份,特别是进入夏季汛期,气温升高,暴雨、大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山东新泰:将文明的种子植入百万市民心中

  • “一朵莲花盘平阳,一条汶水长又长,我家窗外吹麦浪,小城故事里飘着那槐花香……”这首歌,名字叫《美丽的新泰我家乡》。  昔日,人们夸赞宋人柳永的词深受大众喜爱,这样形容
  • “问暖”服务进小区 “慧暖万家”无止境

  • “我们来了解一下去年供暖的情况,希望你们多提意见,真实反馈情况。”5月26日下午,中环寰慧(焦作)节能热力有限公司(简称“寰慧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宗辰与该公司供热一所维修工张万
  • 【清凉一夏】槐花盛开漫山野 芬芳四溢沁心脾

  • 五月的空气里带着香甜的气息顺着那一缕清香找到了枝头上满挂着的槐花一簇簇,一团团,晶莹雪白不知何时,微风拂过她嫣然一笑,便沁入了我的心里来源:集安市融媒体中心
  • 廊坊农业高效节水 作物增产又增效

  • 廊坊是河北省唯一没有地表水库的设区市。长期以来,廊坊市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地下水来维持。农业既要高效节水,粮食又要增产增效,成为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战略重点。廊坊依托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