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打赢“创高升本”攻坚战

日期: 来源:三峡日报收集编辑: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阮仲谋 杨婧 实习生 沈俣鑫 通讯员 曾智 盛夏 张伯康

    

三峡职院全景大图

前言

7月10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以“产教融合 赋能提升”为主题的春季学期“创高升本”观摩拉练活动。

活动期间,10个二级学院院长逐一上台,围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聚焦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谈做法、讲成效、谋未来。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了一系列生动实践,为打赢“创高升本”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唱响主旋律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从职业教育实践来看,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产业是经济发展增长带,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动能,必须走产教融合之路。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数以万计的顶尖大师、领军人物,攻克‘卡脖子’问题,也需要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解决‘卡身子’‘卡腿’问题。”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军说。“培养把设计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创新变为现实、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解决‘卡身子’‘卡腿’问题。这是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

心怀“国之大者”,把技术技能人才放在培养的基点上。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都无一例外地提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

唱响主旋律,抢抓新机遇。三峡职院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先行先试,围绕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和“强产兴城、能级跨越”的发展战略,聚焦学校“创高升本”目标任务,大力探索产教深度融合。

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以产业赋能教育。牵头成立宜昌市域产教联合体、宜昌化工职教联盟,在共建兴发化工产业学院、安琪产业学院、正大农牧产业学院、烽火特色学院、人福药业产业学院、京东数字商业产业学院、茶旅学院暨茶旅产业研究院、新型软件(点军)学院、广盛产业学院、邦普产业学院、葛洲坝文旅产业学院、宜昌城发产业学院等12个现代产业学院、3个现场工程师学院、7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流动站)的基础上,还共建了生产性实训基地84个、虚拟仿真实训室2个,以及精细磷化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

观摩机电学院

学校坚持“立足宜昌、融入宜昌、服务宜昌”的办学定位,对接宜昌产业链,动态优化调整专业。先后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化工自动化技术、储能材料技术等专业;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规划教材7本、培训教材10本;开设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委托培养等班级43个。

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人才支撑产业。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有宜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校企联合创新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4个。积极申报湖北省教育厅“双校联百县”项目,立项14项。4人入选“院士专家企业行”项目,1人入选科技副总……

久久为功,三峡职院先后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60强”、产教融合发展活力100强、教师发展指数100强、学生发展指数100强、改革活力指数200强等各项榜单。

观摩医学院

打出组合拳 培育技术技能人才

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化工园区,三峡职院精细磷化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已现雏形,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

这是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也是我省首个建在工业园区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项目选址化工企业云集腹地,通过共享技术、知识、资源等,打造“产、教、研、创、训”五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我市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拉练活动 

精准对接化工支柱产业,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早在2019年,三峡职院机电工程学院就联合化工企业,组建了“绿色化工智能制造专业群”。2021年,该专业群“升级”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还以联合招生、订单培养为抓手,共同修订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了包括楚天技能名师李永刚等在内的“硬核”师资团队;常态化派送订单班学生到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等……

综合发力,短短两年时间内,三峡职院机电工程学院已培育高素质现代学徒840人。2023年,化工类毕业生在兴发集团等化工企业的就业率高达98.3%。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教材编在岗位标准上。三峡职院各二级学院不断探索,大力推动产教融合。

绿色化工产教融合基地

电子信息学院落实访企拓岗,将专业教师分派到全市63个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类企业,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依托产业学院,开办适应区域企业职工需要的技能培训班和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共建教学场所,实现双主体育人;开展社会服务,打造深入企业的“领军教师”,不断优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结构等。

医学院以临床医学专业为核心,护理专业为支撑,药学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两翼组建专业群;接轨产业升级需求,重构“四医联动、四位一体”医教融合协作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全科医学仿真中心等,实现教学场景互联互通;从“认识基层,走近健康,热爱康养”等多方面提升学生参与度,强化职业归属感。

旅游与教育学院加强专业建设,订单培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数字化运营等五个专业的人才;契合产业链条,与政府、企业、协会等共建茶旅产业研究院,培育能够从事茶叶加工与品质控制、茶制品营销与经营管理、茶艺展示与茶文化传播等上、中、下游的技术技能人才;对接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文化旅游专业群融合实训室等,助力专业改革升级。

该培养模式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2019届毕业生中,电子信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的毕业生进入中级以上管理岗位的占到了64.71%和63.16%;电子信息学院、医学院的毕业生进入高级以上管理岗位均占到了11.76%。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峡职院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也成功入选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活力排行榜100强。

锻造增长极 助力产业转型腾飞

应用“中低品位磷矿的绿色浮选及其联产高品质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关键技术”,湖北宜化肥业有限公司实现尾矿排放减少90%、有效磷排放减少95%。

共抓大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三峡职院与我市龙头化工企业以磷矿绿色高效利用、化工废水处理、化工装备研发等为重点,共建宜昌亿科环保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磷石膏建材工程技术中心等7个创新中心、4个工程技术中心,纵深推进科教融汇。

近三年来,校企共同参与教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2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授权136项。

依托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职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古永红等与湖北宜化、三峡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杉树垭矿业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开发出“中低品位磷矿生产中渣酸高效回收利用技术”“中低品位磷矿的配矿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

经第三方机构鉴定,项目整体相关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申请专利22项,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国家标准1项,为我市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更可喜的是,校企合作申报,项目还成功斩获产学研界协同创新最高荣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及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还有更多喜讯纷至沓来。

三峡职院与宜昌百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五峰道地独活品种筛选及质量分级研究》项目,成功破解独活选种育种难题,助力企业增收1000万元。

依托五峰优势自然资源,推动成立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药材研究中心,三峡职院积极参与生物医药、中医药课题研究,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在此基础上,三峡职院还通过“教育+旅游”的双轮驱动,申报旅游国培项目、开展茶旅研学旅行、建设五峰茶博物馆、排演原创民族歌曲《古道茶人》等,为五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在电子信息领域,也是亮点纷呈。

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湖北赛区)中,三峡职院团队的“智慧社区-AIoT”作品获创意作品项目-智慧社区本专科大学组优秀奖。

“智慧社区-AIoT”模型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wifi连接互联网和掌控板,实现人机交互,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高效化的服务,展现未来智慧社区服务的美好场景。

此外,获全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9项,全国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2个;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5项、省级一等奖17项;在省级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14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62项,其中金奖6项。

唱响产教融合主旋律,助力优势产业展翅腾飞。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邓曦东壮志满怀。他说,站在新的起点,三峡职院将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宜昌范式”,积极打造区域技能人才供给新高地,为宜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三峡职教力量。


相关阅读

  • 湖北宜昌通过湿地面积落地上图省级验收

  • 三峡日报讯(记者郑健捷、通讯员李灵芝)7月17日,湖北省宜昌市湿地面积落地上图省级验收反馈会在市林业和园林局召开,宜昌作为湿地面积落地上图工作省级验收的首站,顺利通过验收。
  • 陇西县双泉镇:点亮乡村致富路 接力万企兴万村

  • 近年来,陇西县双泉镇依托现有产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思路,依托现有基础设施,积极对接企业,发挥万企兴万村资源优势和利益联结机制,点亮了乡村致富路。在双泉
  • 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8个门类列入鼓励类发展目录

  •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向社会
  • “临渭葡萄”结出群众“致富串”

  • 渭南市临渭区是葡萄集中产区,葡萄种植面积26万余亩,年产量40万吨,总产值30亿元,葡萄种植面积居全国县级前列。近年来,临渭区聚焦省委、省政府“3+x”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以建设美好
  • 共同缔造强产业!看深山小镇如何旧貌换新颜

  •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泉溪镇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大巴山腹地,地处竹溪县南部山区地带,因万江河、泉溪河、石板河、成佳河四条山地河流交汇冲积而成。其山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
  • 推动菏泽市生物医药产业升级聚集

  • 7月24日,菏泽生物医药科技金融投融资路演活动暨生物医药产业双创研讨会在菏泽双创街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昌华出席会议。活动现场,五位企业负责人对各自的优秀项目进行推
  • 深挖“土特产”里的“大能量”

  •   近日,笔者看到这么一组数据:日照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9.9万亩,茶叶从业人员已达30余万人。全市涉茶生产经营业户达到1165家,年产干毛茶1.9万吨,总产值达到37亿元。从这组数字中,
  • 盛夏酷暑“送清凉” 高温慰问沁人心

  • 入夏以来,持续高温,给大家带来了炙热的“烤”验,近日,西固区四季青宏业农业科技产业园企业负责人一行赴四季青社区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用实际行动和爱心为在高温下仍坚守在一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特色产业强村富民

  • “今年5月份,汶上县康驿镇高效农业产业园成功举办第一届甜美西瓜节,来自周边县市区的5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庄稼地成了网红打卡地。”汶上县康驿镇农办主任蒋建龙感慨道。近年来,康
  • 湖北宜昌通过湿地面积落地上图省级验收

  • 三峡日报讯(记者郑健捷、通讯员李灵芝)7月17日,湖北省宜昌市湿地面积落地上图省级验收反馈会在市林业和园林局召开,宜昌作为湿地面积落地上图工作省级验收的首站,顺利通过验收。
  • 为农服务进行时|发展葡萄产业有专属服务

  • 浙江之声联合浙江省供销社、农合联推出专栏《为农服务进行时》富阳区供销社“汛”速行动日前,杭州市富阳区遭遇多轮暴雨袭击,多地发生山洪等地质灾害。富阳区供销社积极做好汛
  • 报!持续“007工作制”,长虫山“长满了人”

  •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自6月17日长虫山开放以来,上山的游客一直络绎不绝。这座一封就封半年的“网红”山,每
  • 干警入户走访答疑解惑

  •   6月以来,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安排干警组成平安宣传队,联合挂钩村居干部,深入村居入户宣传,向群众详细讲解平安建设的相关知识。  活动中,干警们深入挂钩村居,分发普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