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日期: 来源:大河健康报收集编辑: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梁露露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很多人觉得儿童青少年如同歌词中一样,不识愁滋味,其实不然,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烦恼。
儿童青少年情绪不稳定、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杂,若不及时疏导、治疗,心理不适和困扰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精神疾病。
当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灵感冒”?

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强调要提高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抑郁是青少年最为多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是自杀的重要风险因素,也会对青少年的认知、社交、学业等多方面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我国第三本心理健康蓝皮书中专题发布了《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其中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

国家心理救援队(河南)暨河南省第十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建宏告诉记者,儿童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强、情绪两极性突出、意志品质不断发展等特点,既喜欢探究、猎奇,但又因大脑尚在发育完善的过程中,情感中枢对情绪的掌控能力还十分有限,缺乏自制力,可能出现依赖性强、易激动等情绪。
此时,如果遇到养育方式粗暴、家庭气氛压抑、亲子关系紧张、睡眠不足、学业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时,容易患上焦虑、社交恐惧、抑郁、网瘾、自残、厌学等精神疾病。

和老师关系处理不好,11岁女孩出现心理问题

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接诊的多名儿童青少年患者中,11岁的佳佳(化名)因班主任的一个举动,出现抑郁倾向。
佳佳是一名五年级学生,一次偷偷将手机带到学校,被发现后,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手机扔进水盆中,并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
佳佳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开始厌学,不敢出现在班级里。
她对老师的愤怒无法表达,有时想起这件事就不自主地浑身发抖、伤心哭泣。
老师得知情况后主动家访,告诉佳佳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可佳佳的症状不轻反重,在母亲带领下来到医院就诊。
经过心理干预和必要的药物干预,佳佳在治疗40天后,才重新回到了学校。

与佳佳年龄相仿的瑶瑶(化名),因与同学关系处理不佳,患上抑郁症。

瑶瑶总被同班的一名男同学捉弄,揪头发、藏作业,甚至还被取难听的外号。

虽然在老师的帮助下,男同学跟她道了歉,但瑶瑶一直不能释怀,常感到情绪低落,也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

直到今年暑假,瑶瑶父母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医后,被诊断为抑郁症,目前处于休学状态。

失眠、厌学……注意这些求救信号

那么,什么状态才算精神心理健康呢?
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能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的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孩子出现精神疾病,有哪些信号?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治疗师苏连轩表示,孩子出现失眠、频繁自我伤害、学习成绩下降、厌学、无明显原因的各种躯体不适、暴饮暴食或者过度节食等情况,其实都是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孩子长期失眠,自然而然容易变得情绪低落,对所有事物都丧失兴趣。
可失眠、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等问题,他们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只会反复告诉父母“身体不舒服”,体检又检查不出来原因,导致这些求救信号往往被忽略。
频繁自我伤害是孩子隐藏真实情绪的一种方式,这些自残、自伤行为,通常在身体比较隐蔽的地方,家长不易察觉。
“家长要尽可能地关注、陪伴孩子,才能第一时间发现他们的异常行为。”苏连轩提醒,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行为,在经过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到医院的心理问诊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判断。
需要治疗的话,应及时用药,如果症状轻微,建议进行心理辅导。

孩子偶尔有抑郁倾向,属于正常现象

跟佳佳、瑶瑶的家长不同,有些父母对孩子抑郁话题比较敏感、过度关注。张建宏表示,其实孩子偶尔有抑郁倾向也是正常的。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抑郁倾向,少年儿童也不例外。及时发现抑郁倾向、主动寻找原因,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十分必要,这样能防止孩子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表示,孩子跟家长接触是最多的,家长应该像关心躯体健康一样来关注心理健康。
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要自己做到。
例如,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如果家长有时间,完全可以看书,而不是一味地玩手机,既要言传也要身教,以实际行动陪伴会给孩子带来亲情、温暖和力量。
在孩子心理发育、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民主的、相对平等的、充满爱意的、不以成绩为导向的家庭关系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许多出现严重精神问题的孩子在寻找原因时不约而同地说,家长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认为提供相对优越的物质保障就能够满足一切需要。
“其实他们错了,在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哪去了,现在我出问题了,他们来补偿,一切都晚了,我已经不需要了。”


相关阅读

  • 中国多措并举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10月9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
  • 黑暗世界里的音乐“点灯人”

  • 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华桂明30年如一日守护盲童成长,用音乐为他们的人生带去希望——黑暗世界里的音乐“点灯人”■本报记者 王小亮“来,第一声部的长笛刚刚进慢了,我们重新
  • 远安:农村夫妇真情守护残障养女37年

  • 37年前,家住远安县洋坪镇芭芒店村的曾庆国夫妇,在自家门前发现了一名刚出生3天的女婴,后经认定孩子为智力三级残障。但多年来,曾庆国夫妇将这个孩子视如己出,倾尽所有为其治病、
  • 小心!千万别忽视青少年脊柱侧弯!

  • 14岁的薇薇平时写字时的姿势并不是那种弯弯曲曲别别扭扭的样子业余时间体育活动也挺多什么跳舞唱歌训练形体一样不少只是偶尔被别人说两句“女孩子家,你能不能好好站着,有点正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 大河健康报记者 梁露露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很多人觉得儿童青少年
  • 海派泰安里,重装迎客成网红打卡地

  • “十一”去哪儿逛?这个国庆长假,不少人都把目光聚焦在西城区天桥地区的泰安里,自从今年四月重装迎客至今,这里已经接待各地游客3万余人次,成为青年人热衷的打卡地,也给周边居民提
  • “管好医生手里那支笔”,国家医保局重要发布

  • 本文综合 健识局 中国医疗保险医保监管的板子终于要落到医师、药师身上了。日前,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
  • 湖南疾控:田间地头,需警惕钩体病

  •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肖明霞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不过受阴雨天气影响,湖南省内一些农田存在积水。10月12日,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出提醒,此时在田间地头作业,更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