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青春在线》第十一期:报喜不报忧背后的心理原因

日期: 来源:潍坊市广播电视台收集编辑: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青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青年人普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情感、学业负担、择业就业等压力,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已成为制约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提升青年人心理健康素养,特开设青年人心理健康专题栏目,邀请权威机构心理专家走进直播间,开设“心理小课堂”普及心理学知识,同时开通树洞邮箱答疑解惑,通过广播的传播力,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化解心理危机,激发学习内在动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塑造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能量满满地迎接未来!

本节目由潍坊市广播电视台、潍坊市卫健委、潍坊市教育局联合倾力打造。每周二、周六22:00 FM89.9新闻广播首播,同日23:00 FM107交通广播、FM88.1音乐广播,次日12:00 FM93.3经济广播重播。

本期嘉宾

李晓芹,寿光现代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心理教研室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第二批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潍坊市家庭教育指导师,潍坊市最美家庭教育志愿者,潍坊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从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6年,先后获得“寿光市心理健康教学能手”、“寿光市政府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有的父母认为,报喜不报忧是一件好事,说明孩子不愿意让父母担心,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也有父母感到很苦恼,发现孩子不仅不报忧,连报喜的话都很少说,好不容易回趟家,却很少和父母聊天谈心,感觉一点儿也不亲昵。孩子为什么会报喜不报忧呢?究竟是因为孩子成熟了、懂事了,还是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已经错过了什么?本期《青春在线》特别邀请寿光现代中学心理教研室主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李晓芹和您一起聊一聊:“报喜不报忧”背后的心理原因。

孩子“报喜不报忧”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

“报喜不报忧”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但是,如果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的话,就需要我们找找原因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怕父母担心。

二是很多孩子认为即使父母知道了自己的忧愁,也帮不上什么忙,没有什么用处。

三是说了会更烦。在孩子诉说自己的烦恼时,父母可能会不自觉的抱怨和诉苦。

四是孩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五是孩子的性格原因。与性格外向的孩子相比,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报喜不报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喜忧都不报的话,这很可能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针对孩子经常报喜不报忧的状况,该怎么改善呢?

如果你就是那个只听喜不听忧的父母,请你静下来好好审视自己与儿女的关系,想想自己是否曾经忽略过孩子的感受或者对孩子的言行反应过度。与其纠结孩子应当报喜还是报忧,不如看看自己,须知只有当父母疗愈了自己的匮乏,你才有力量去为孩子搭建一个足够结实的、有容纳性的容器。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你永远都还是父母的孩子,父母是你坚强的后盾、诉“忧”的平台。

而作为报喜不报忧的子女,我们可以这样做:

1、尝试真实地表达自己,尝试与父母倾诉心声,展示真实的自己。

2、看见父母的匮乏,不妨告诉自己:“父母是有局限的,可能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托住我的情绪。”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换个时间,换个地点,说不定就有好的交流效果。

3、寻找其他情绪容器,除了父母,我们其实还有其他的渠道来安放自己的糟糕情绪和遭遇。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投稿让网友帮忙支招;可以和亲密的朋友、伴侣倾诉,寻求安慰;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起探讨、面对和成长;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烦恼、挫折记录下来……去试试吧,学会排解压力和情绪,让情绪流动起来,我们就能积攒足够的能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以及修炼一个坚韧的心。

其实,孩子对父母报喜还是报忧,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彼此心中,是否有以下这三个感受:

1、这段关系是不是具有容纳性的,无论是我优秀或者不优秀,你都能接受我本来的样子?

2、这段关系是不是足够分化的,你是否能够允许我做自己,同时又和你在一起?

3、这段关系是不是足够结实的,你能不能接受我的爱,同时也能扛住我的愤怒和攻击,又或是我的一些不好的消息和感受?

如果是,这便是一段美好的天伦之旅,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关系中感受内心的真实表达,情感的亲密流动,心灵也同时得到牢固的滋养和支持。

愿新的一年

我们能与父母

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

能开心报喜也放心诉忧。

愿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路上回头望时,

你的父母都能准确地接住你。


相关阅读

  • 最新!莆田中小学生家长速看→

  • 寒假不打烊莆田市教育局联合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开通“中小学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为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莆田市教育局、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联合开通心理健康支持热线
  • 新春走基层|书春送福进千家,翰墨飘香润童心

  • 春节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祈愿,更是家庭团聚、欢乐祥和的时刻。在春节众多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中,贴春联和福字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近日,南京市浦口区不老居民俗文化
  • 打开孩子快乐的寒假方式

  •     一年一寒假,快乐是不变的主题。孩子归家时,应让他们感受更多的快乐。那么,如何打开孩子快乐的寒假方式?我们看到,在许多孩子寒假的实践中,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有意
  • 荷老师讲故事:家访

  •     期末家访,我来到学生小文家中。小文和爸爸正蹲在地上,清洗着一口大铁锅,两个小手黑乎乎、油腻腻的,见到我,憨憨一笑。  小文妈妈把我让进屋里说:“孩子放假回来就开始到
  • 回家过年,大学生怎么成了“德华”?

  • 今年春节假期,“大学生德华”成了互联网上备受关注的群体。她们在寒假回家后承担起了照顾哥哥或者姐姐孩子的重任,就如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江德华的角色,而被称为“大学生德华
  • 锦绣中国年|初三,来科技馆找年味

  • 12日,正月初三。省科技馆内,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学习。在这里可以体验各种各样的科普器材,混沌水车、模拟飞行、舞剑机器人、纳米材料等设备让孩子们目不暇接。孩子在玩
  • “200元拿不出手,最低600”!网友热议压岁钱

  • 这两天话题#给的压岁钱快赶上1个月工资#冲上了热搜榜春节假期,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火热。不少年轻人发文感叹,“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知音故里年味浓|探寻民俗文化,沉浸自然之美

  • 今年春节期间,蔡甸区各大景区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跟随Citywalk的步伐,让我们一同沉浸于蔡甸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体验“景区过大年”的独特氛围
  • 市南区:历史街区年味浓

  • 迎新春,挂龙灯。青岛市中山路历史街区焕然一新,一盏盏花灯在劈柴院高高挂起,大红灯笼点亮太兴里的许愿廊,九条威武霸气的“神龙”在上街里庆新年,邀市民打卡许愿……百年中山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