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推广普通话,共育文明花

日期: 来源:日照新闻网收集编辑:日照新闻网

  “下雪路滑,请大家注意出行安全,做好防护措施……”晚饭过后,东港区西湖镇圈村家家户户都会准时收看“圈村电视台”志愿者栏目,这也是该村开展推普工作的创新亮点。周艳是该村的一名大学生,当了解到村里推普工作进行得火热时,她赶紧报名成为“圈村电视台”的一名志愿者。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东港区西湖镇圈村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村”,让推普之风“吹”到了西湖镇。我市以此为抓手,坚持“在乡融乡、立乡强乡、以语化人、以文兴业”的语言文字工作路径,以语言文字“软实力”穿针引线,将乡村振兴“成长点”串珠成链,在实现推普率新跃升的同时,实现语言文字工作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双促进双发展。

  实施六大行动 携手阔步语言文字“新高地”

  “爷爷,您吃过晚饭了吗?”在冬日傍晚的西湖镇圈村,志愿者从唠家常开始,帮助村民们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大家纠正难读易错词语,传授日常交流技巧。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的基础和主要阵地。在西湖实验学校校园里,学生们变身为纠错“啄木鸟”,组合成多个行动团队,检查校园内同学的作业、宣传栏、报纸、杂志等不规范用字情况,让学生们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

  在实践中,我市坚持全域高位统筹,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议事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形成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协同发力的高效格局,着力实现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新跃升。

  ——开展普通话岗位达标示范行动。对圈村党支部委员、常住居民等开展普通话“集训+测评”和语言文字数字化能力提升培训,实现乡村工作人员普通话达标率提升20.3个百分点。打造景区导览、金融服务、卫生健康、农家书屋、便民服务5处推普示范岗,以及政务服务阳光帮办、学校校车、理论宣讲团3处流动示范岗。按照年龄分层开展乡村居民语言文字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针对60岁以上居民,实行“精准滴灌”式辅导,帮助其学会浏览规范语言文字网页,融入现代美好生活。

  ——开展“山村金百灵”推普志愿服务行动。邀请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寒暑期到村支教并推广普通话,聘请2名普通话测试员及西湖实验学校教师作为村推普工作指导员,提升农民群众语言素养。从“村村响”到“村村看”,创新开设村级电视台,用普通话播报村内大事小情和上级政策。从“村村看”到“人人说”,村微信群开通每日一语,每天学说一句规范用语,代表性人群带头学说普通话,拓展了培训的时空。

  ——开展“N+1”结对帮扶共建行动。西湖实验学校是全镇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主动对标试点创建指标,与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新营中学、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金海岸小学、“双姿”规范市级示范校枣庄路小学等强校结对共建,通过“N+1”方式,实现推普师资统一调配、推普教学统一管理、推普教研统一要求,学生汉字规范书写达标率提升56.3个百分点。

  ——开展“小手拉大手”讲好普通话行动。发挥学校语言文字主阵地作用,家校共建,每周制作“推广普通话”家庭教育微课堂1期,通过家长群及时发布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内容。建成推普之家一处,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主题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其成为繁荣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推普骨干、实施“童语同音”和提升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讲习所”。

  ——开展“啄木鸟”规范用字纠错行动。镇宣传、语委、城镇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站所联动圈村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组成的“啄木鸟”志愿服务团队,利用“八小时”外的业余时间,对村域范围内的公益广告、横幅、广告牌、公示栏开展纠错行动。发动学生争做“小小啄木鸟”活动,对校内外标语牌、告示栏、标志牌、黑板报、作业本等地方寻找并记录不规范汉字,主动发现纠正社会层面标识牌等。

  ——开展乡村旅游推普服务行动。在花仙子风景区各景点设置文明用语提示牌、规范版面用字。导游和景区服务人员实行普通话达标持证上岗,创新开展推普志愿积分兑换活动,村民可通过参与推普活动累计相应积分兑换日用商品,有效增强群众参与感。

  创新“语言+” 聚势赋能乡村振兴“新蓝海”

  在西湖镇圈村东部,有一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花仙子风景区,是集观光游赏,生态休闲,农业科技,特色采摘于一体生态型乡村旅游综合体,也是圈村乡村振兴主战场之一。

  近年来,我市将乡村语言文字与“五大振兴”深度耦合,打造“语言+乡村振兴”新样态,以语言文字内源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实施“语言+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启智”高效贯通文化传承脉络。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中华经典诵写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特色语言文化项目。依托“推普之家”,持续开展语言魅力服务电商系列公益讲座,提升村民和乡镇企业营销人员电商营销技能与水平,发挥语言文字传承桃花鱼制作、柳编、舞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作用。

  实施“语言+乡村生态振兴”,“以文塑景”双向奔赴和美人文画卷。结合自身地形地貌,聘请专业艺术团队整体统筹设计,以“百鸟朝凤、倦鸟归巢”为设计理念,促进村域平面景观与人居环境“双提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典型带动作用,将文明健康用语写入村规民约。

  实施“语言+乡村组织振兴”,“以文铸魂”强效助推党建示范引领。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制定、宣讲村规民约等,将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培育文明乡风,建设文明乡村。

  接地气、聚人气、成风气,西湖镇圈村以建设乡村语言文字工作先行试点村为机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阔步新时期乡村振兴路。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全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普通话成为新乡语、新时尚。助推“库区圈村”“出圈”,先后荣获“省级景区化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卫生村”“日照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该村经济指标和安全考核指标居全镇前列。

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通讯员 张健

相关阅读

  • 邹城市看庄镇:这场“村晚”,很精彩!

  • 邹城市看庄镇:这场“村晚”,很精彩! 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文化活力,让群众文化“活”起来,让乡村文化氛围“浓”起来,2月6日,“看庄镇东柳下邑村龙年百姓村晚”在和园内
  • 村美民富产业兴 秦岭原乡入画来

  • 本报通讯员 李长虎  山阳县法官镇山清水秀、群山环绕,靳家河和两岔河穿流其中,独特的原乡梯田、浑然天成的千亩荷塘、传奇悠长的法官古庙及民俗街区、飞流直下的月亮
  • 体验曹风菏韵 感受浓浓年味

  • 地标亮起来,灯笼挂起来,对联写起来,锣鼓敲起来……踏“进”腊月门,年味“飘”起来。2024甲辰龙年,在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营造的浓厚过年氛围中,菏泽家家挂红灯,户户贴春联,村村有好戏
  • “村晚”让更多乡村被“看见”

  • 来源:光明日报山西临汾泊庄村“村晚”现场 韩业庭摄/光明图片“咚咚嚓,咚咚嚓,咚嚓咚嚓咚咚嚓……”冬日午后,伴着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声,一场融合传统锣鼓艺术与山西民俗风情的“
  • 《记住乡愁》:记录农村里的“青年力量”

  • 来源:光明日报牡丹江畔,体育老师陈雨佳变身“种米姑娘”;齐鲁大地,理工男梁其安转型“大棚菜农”;宁绍平原,海归学子杨一昕建造“智慧田园”……新年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记住
  • 塘口粮仓变身先锋书店

  • 聚焦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调查背景】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但文化生活却相对匮乏,闲暇时光待在家里,不是看电视、玩手机,就是打麻将、玩扑克。大力实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推广普通话,共育文明花

  •   “下雪路滑,请大家注意出行安全,做好防护措施……”晚饭过后,东港区西湖镇圈村家家户户都会准时收看“圈村电视台”志愿者栏目,这也是该村开展推普工作的创新亮点。周艳是该
  • 12条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公布

  •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12条“2024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