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三无村”蝶变“绿富美” ——鄄城县董口镇崔泗庄村振兴小记

日期: 来源:菏泽日报收集编辑:菏泽日报

仲夏时节,走进鄄城县董口镇崔泗庄村,整个村庄的绿化让人赏心悦目,绿植郁郁葱葱,街道干净整洁,一排排路灯像接受检阅的士兵矗立在两侧。

“三年前,我们村还是无资金、无人才、无项目的‘三无’村,现在我们村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产业有产业,各家各户的水费和卫生费都是村委会支付的,看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候感觉真的像做梦一样。”村民崔贵峰激动地说。

村党支部书记崔贵山介绍,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也完成了,柏油路实现了户户通,最主要的是把产业发展起来了。现在村里有三个企业,都是崔泗庄村积极响应上级“人才回引”政策,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创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苏云投资160万元的潇美发制品入驻村内扶贫车间,吸纳150人就业;2022年,利用政策资金建成一座800平方米的致富车间,引进了崔海军投资350万元创建的美恒包装加工厂,吸纳40人就业;2023年,利用政策资金新建一座1500平方米的致富车间,引进周登品投资180万元创建的服装厂,可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120余人就业。

每年春节期间,村委会都会组织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召开座谈会,介绍一年来村里的新变化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和对返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征求他们对村里各项工作的建议。经过一次次沟通,在江苏常州经商的本村村民崔张意已有初步回乡发展的意向,计划在村里创办一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机械加工厂。崔泗庄村通过实施“筑巢引凤”“引雁归巢”行动,已实现了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之前村民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在家守着几亩地,现在村里把各家各户的土地流转出去,一方面有地租收入,另一方面还能在家门口的车间里工作,一个月有3000元—5000元的收入,我们都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村民崔永先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崔泗庄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全村1000余亩耕地全部流转,每年每亩租金960元,其中种植芍药等中药试验田100余亩,油料作物500余亩,逐步从传统种植向特色种植转变,在解放村内劳动力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

崔泗庄村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村东头建设了两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长廊,村民们日常休闲时都会来这里坐坐,尤其是晚上,村里扭秧歌的、跳广场舞的都来这里,非常热闹。近三年来,每年村里都会拿出专项资金,举办戏曲惠民活动,发挥戏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谈及今后的打算,崔贵山表示,目前村里外包出去的1000余亩耕地,准备收回来自己经营,预算了一下,除了给各户的地租之外,每年至少还能有7万余元的盈余。另外,还打算把每年过节慰问村里困难群众的费用确定下来,作为每年的一项固定支出,对每年考上专科以上的大学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数额的现金奖励。更远一点的设想,就是根据村集体收入的不断提升,逐步承担起村里高龄老人的合作医疗费用。

菏泽日报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任明丽 


相关阅读

  • 下港镇上里村:齐心除杂草 美丽“信”篇章

  • 近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下港镇上里村组织开展“齐心除杂草 美丽‘信’篇章”活动。活动主要对河道、堤坝上的杂草进行了集中清理。志愿者们分工合作,带着铁锹、除草剂、麻袋
  • 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 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稳步推进共同缔造活动深入开展。在群众广泛参与下,该村村容村貌、村风民风不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 国网石狮市供电公司支援灾区抢修电线路

  • 抢修“赶路”助村民“重见光明”6月18日凌晨,受强降雨影响,与外界“失联”了30多个小时的龙岩市上杭县六甲村2000多名村民终于“重见光明”。在这背后是来此支援抢修复电的国
  • 难得一见!“关公磨刀节”,6000人同席

  • “结义关公渔夫聚,捕鱼归来笑声高。”6月18日,象山石浦镇东门渔村亲水平台人如潮涌,一年一度的“关公磨刀节”如约而至。雨后初晴,海边的空气格外清新。6000余人齐坐在海边,清蒸
  • 哈尔滨市五个区实现“城里产权乡村办”

  • “来咨询宅基地办证,没换地方,就把市里房子的不动产权证办了,不用再到市里跑一趟,真方便。”哈尔滨市香坊区黎明乡村民刘先生开心地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村镇区域逐步
  • 致敬30年丨姜振悦:聚焦群众需求 赋能产业振兴

  •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莱山区“三十而立”之年。30年来,广大村居(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扎根一线履职尽责、担当实干,以良好的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