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主引擎动起来⑪签下118亿美元创新药“出海”大单 看这家药企如何创新突围?

日期: 来源:四川观察收集编辑:四川观察

不久前,四川科伦药业与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签署了总金额高达118亿美元的创新药对外授权,一举创下了创新药“出海”的中国纪录,并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而创造这一纪录的正是科伦药业的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药业。而这张引人瞩目的成绩单背后,又书写着企业怎样的发展之路?

记者了解到,科伦博泰药业是科伦药业创新药研发主要企业之一,从成立之初,就把“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盘,能够与海外医药巨头合作,得益于自身强大的“研发创新”基因。如今,企业已在肿瘤、感染、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相继启动了362项仿制药和40项创新药的研制。

当记者走进位于成都温江的科伦博泰药业的质控实验室,科研人员们正忙碌在各种仪器设备周围,进行国家一类新药——针对乳腺癌的靶向药物研发,目前该药已在临床试验阶段,预计两到三年内获批上市,届时会给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而这也是与默沙东合作的新药研发项目之一。科伦博泰质量研究分部副部长李森武表示:“生物靶向药,是制药领域非常重要的方向,我们已在此方向布局30多个品种,涉及癌症、自身免疫等多个疾病领域,下一步,我们将大力突破现有治疗药物在疗效、耐药、安全性、用药可及性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持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生物靶向药物,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

回望发展之路,2012年科伦药业刚进入新药研发领域时,因是后来者,几乎不被同行和市场看好,10年来,企业坚持每年将营收的10%以上投入研发创新,总计投入超100亿元,而它已从国产仿制药输液龙头企业,转型为创新药研发的头部药业。现下,不论在新药研发还是国际化发展之路上,格局已全面打开。

科伦药业的成功转型,既离不开企业对创新的坚持,也得益于成都市在医药健康产业布局上的培优育强。近年来,成都以建圈强链为主线,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两条产业链,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746亿元。

作为成都的优势产业,以科伦药业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如今正以“以研育产”路径,乘势而上,加速寻找突破方向。

相关阅读

  • 辉瑞靶向BCMA/CD3双抗Elranatamab获得FDA和EMA备案受理

  •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2023年2月22日,辉瑞(“Pfizer”)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接受elranatamab的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并授予优先审查权,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 2022年中国新药注册审评分析

  • 近几年,国家药监局多举并施,一方面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指导原则,鼓励药企进行创新药开发,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自身审评效率,持续推动新药快速上市。本文将结合医药魔方报告对20
  • 肺癌战场里的“绿意新生”

  • 全文共4856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医学治疗不仅需要拿得出科学研究的证据,也需要临床医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并且考虑患者自身的治疗需求和愿望。”吴一龙教授把这三点比作
  • 中药ETF涨超2%,投资万亿中药蓝海市场

  • 近日,有关部门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对中药注册分类与上市审批、人用经验证据的合理应用、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上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笔记20230209— 给市场紧紧皮】

  • 边际变化==风险/机会边际效应决定价格,这是经济学的规律。债券价格同样如此。虽然大的趋势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来决定的,但更微观的交易价格则是由边际来决定的。——笔记哥《应
  • 【笔记20230213— 内循环改善,外循环存忧】

  • 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历炼,交了那么多的学费,为什么依然还是亏损?尝遍了各种方法,见识了各种亏损,积累了各种图表,发现了各种规定,感觉快要云开雾散时,在接下来的操作
  • 【笔记20230215— 报复性出差,报复性调研】

  • 下笔交易的入场,与上笔交易无关,只与交易系统的信号有关,只要新的信号出现,就入场,没有,就等待。——笔记哥《分析》【笔记20230215— 报复性出差,报复性调研(-资金面平衡转松=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