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五一”我在岗,守护不打烊!他们“医”直在线诠释劳动最光荣

日期: 来源:长江日报收集编辑: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日讯 “五一”是国际劳动节,是每一个奋斗者的节日。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节日里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在急诊室、产房、病房,奔波于医院与居民家中。5月1日,记者走进多个医疗机构,直击医护工作者用爱岗敬业来庆祝劳动节,呵护生命与健康。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士申微:

劳动节凌晨接生两个可爱宝宝

1日早晨8时许,武汉市妇幼保健院6楼分娩室传来新生儿响亮的哭声。“让宝宝贴着妈妈的胸口,她找到熟悉的安全感,就会平静下来。”助产士申微正在帮市民方女士调整新生儿的睡姿。

这是方女士家中的“二宝”。她凌晨3时许出现临产迹象,考虑到经产妇生产过程较快,就迅速从家中赶到医院。值班的助产小组成员正是申微和同事赵风、陈文、路丰阁,检查确认情况后,她们安排方女士接受分娩镇痛。方女士7时3分轻松生下了女儿,宝宝体重6.3斤,面色红润,头发乌黑,睁着小眼睛四处张望,十分可爱。擦身、换衣服时,宝宝还咿咿呀呀找申微“说话”,引得分娩室里笑声一片。

当天早些时候,助产小组还接生了一名早产儿,产妇几年前做过剖宫产,属于疤痕子宫,这次怀孕不足月就突发早产,有子宫破裂、大出血的风险。接生全程,申微和同事严密监护产妇,及时应对潜在风险,最终宝宝平安出生,听到他的哭声,大家放下心来。

申微正在给新生儿换衣服、包包被。记者王春岚 摄

“忙的时候,一晚上要接生好几个新生儿。”申微说,但看到新妈妈与新生儿的笑脸,疲累就会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受。

“不管是平日还是过节,我们都在产房尽最大努力协助产妇,顺顺利利地迎来自己的宝宝。”分娩室护士长夏雪说。

姑嫂树路急救站医生刘丹峰:

一上午没遇到急危重症

刘丹峰医生正在调试车载设备。

5月1日,武汉天气晴好,记者跟随武汉市急救中心姑嫂树路急救站工作人员,体验“急救人”工作日常。

姑嫂树路急救站工作人员两班倒,24小时守护“生命线”。当天值班的急救单元共有5人,包括急救司机成世新、医生刘丹峰、护士徐鹍和担架员李师傅、陈师傅。

上午10时30分,急救站值班电话响起,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名94岁的坠积性肺炎患者余奶奶住院治疗十余天后病情平稳,需要一辆救护车送老人回家。

急救人员送髌骨骨折患者回家。

几分钟后,急救人员赶到余奶奶所在病房。余奶奶早年间曾发生髋部骨折,此后长期卧床。为了让老人舒适一些,急救人员在担架床上铺上厚厚的被褥,并为老人盖好被子。救护车一路平稳匀速行驶,20分钟后将她送达东西湖的家中。

安置好老人,刘丹峰向家属详细交代了日常护理注意事项:长期卧床容易并发坠积性肺炎和压疮,一方面要注意老人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嗜睡、食欲不振、反应迟钝等异常表现,一方面要注意老人的皮肤护理,避免压疮。

刚从余奶奶家中出来,急救单元又接到一项出院转运任务:一位46岁女士髌骨骨折,经治疗病情康复,准备出院回家。来不及返回站点,救护车便又匆匆赶赴下一个任务现场。

截至中午12时,姑嫂树路急救站执行了两趟转出院任务,未遇到急危重症需要紧急救治的情况。刘丹峰坦言,大家能够平安祥和地享受假期时光,这比什么都好!

湖北省中医院急诊科医生丁树梅:

给头晕游客吃下“定心丸”

急诊科是医院24小时开放的就医窗口。1日早上8时,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花园山院区急诊科主治医师丁树梅开始有条不紊地工作,一上午接诊了差不多10个病人。

医院毗邻热门景区昙华林,早上10时,来汉旅游40岁的李女士突发头晕,担心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到院就医时非常紧张。“情况还好,脑部CT结果显示未发现明显异常,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头晕。”考虑到李女士来汉度假,病情稳定,丁树梅叮嘱她回去用毛巾热敷一下脖子,贴点膏药,平时要注意看手机不要保持低头姿势太久,经常活动脖颈。吃了“定心丸”的李女士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开心地走出医院,继续后面的行程。

丁树梅为患者治疗。

除了绷紧“急诊”这根弦,丁树梅还和另一名值班护士承担便民门诊的服务工作,为慢病患者开具处方。“上午来了大概30个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来开药,面对听力不好的患者,我们更需要耐心。”丁树梅说,能看清字的老人,我们就在纸上写出药名、用量,不能识字的就在他们耳边提高音量,放慢语速多说几次。

今年是丁树梅在急诊科工作的第四年,节假日、周末,大部分时间她都处于待命状态。“只要有患者,医生就必须一直在,坚守岗位是我们的职责。”丁树梅说。

硚口区家庭医生黄莹:

担心慢性病患者过节管不住嘴,敲门服务送健康

“奶奶好,‘五一’过得怎么样,我来看您了。给您量血压、测血糖、调调药。”5月1日上午,阳光高照,热气袭人。硚口区汉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黄莹身穿白大褂,拎着家庭医生服务包,一口气爬上5楼,敲开汉正街红燕社区张奶奶的家门。

硚口家庭医生黄莹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

“黄医生,放假休息的时候,天这么热,还麻烦你爬上来啊。你辛苦了!”张奶奶一边念叨,一边将黄莹迎进门。

独居老人张奶奶最近常头昏,有时感觉天旋地转、手发麻,黄莹迅速在客厅桌上打开服务包,熟练地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当发现检查结果正常时,黄莹耐心地和张奶奶沟通,告诉她如何快速简单判断有无中风先兆,并建议她有空进行一次卒中筛查。张奶奶边听边点头:“虽然我一个人住,你就是我的亲人,陪着我,想着我。”

硚口家庭医生黄莹与老人和家属沟通注意事项。

“五一”假期,亲友聚会增多,一些糖尿病患者容易管不住嘴。黄莹带着膳食宝塔宣传折页,为72岁的罗爷爷讲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罗爷爷感动不已:“你们家庭医生服务态度真好!有你们上门服务,我就不用再担心自己的血糖不稳定了。”

“以‘仁心’才能赢得‘人心’,居民沉甸甸的信任是我最珍视的职业荣誉。”黄莹说,“居民过节,我们守护他们的健康。只要居民需要,我会随叫随到。”

(统稿:王春岚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武叶 江梦晴 余丹夏 通讯员高琛琛 李爽 胡梦 万凌翔 王晓辉)

【编辑:余丽娜】

相关阅读

  • 河北退休民警向武汉洪山民警致敬,这是为何?

  • 极目新闻记者 叶文波通讯员 罗维舟实习生 宋珍妮 闫世超在武汉洪山民警王保库帮助找到30年没见面的侄子后,来自河北石家庄89岁的老警察高爹爹在临别时,用一个标准的敬礼向面前
  • 洪窟村 老人居家养老活动中心 主体工程封顶

  •   4月27日中午,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浇筑,在项目业主、施工单位、总监代表、村委会有关负责人的共同见证下,蚶江镇洪窟村老人居家养老活动中心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封顶。  据
  • 泪目!他们用微光点亮世界,让世界充满爱

  • 曾经的留守儿童创立“爱心书屋”、司机暖心护送孩子顺利与父母团聚、女孩跪地撑伞为摔倒老人遮风挡雨、交警帮助轮椅老人过马路……友爱是离家千里,他乡是故乡;友爱是素昧平生
  • 老人不慎摔倒 十堰警民医护人员合力救助

  •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喻波 通讯员 许慧超)服务群众无小事,点滴为民暖民心。4月26日18时许,张湾区公安分局花果派出所民警接到居民刘女士求助,称在四九河道一名老人摔倒在地。花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游客、景区这样做 让文明旅游成为亮丽风景

  • 五一假期,成都旅游市场热度狂飙,各景区在做好游客接待服务的同时,积极倡导文明旅游,践行文明旅游理念。5月1日,记者在成都融创乐园看到,景区将文明旅游宣传工作贯穿日常管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