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悼念胡锦矗丨 院士魏辅文深情回忆:恩师教我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书”

日期: 来源:封面新闻收集编辑: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在大熊猫漫长悠远而跌宕起伏的800万年演化历史中,我的人生能与之发生交汇,何其幸也!此生能够成为胡先生学生,步入大熊猫科学殿堂,也乃何其幸也!”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回忆恩师胡锦矗,说先生教他读懂了大自然这本“无字书”。2月17日,魏辅文院士在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中深情回忆恩师,他将在2月19日参加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再送先生一程。

胡锦矗教授和魏辅文院士

遇见先生,大熊猫走进我的生活

1984年,魏辅文在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后,考上了本校胡锦矗教授的研究生,和胡先生初次见面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一年初夏,知了在窗外树阴里此起彼伏地高声鸣唱,午后的阳光明晃晃地透过窗户,照在桌上摊开的书本及大熊猫头骨标本上。房间里有些闷热,桌上一台老式风扇吱吱嘎嘎地转着头。先生略显清瘦,但精神矍铄,留着寸头,头发根根直立。“我有些局促,为这次研究生面试而忐忑不安。”先生的眼神里则满装着和蔼与慈祥,话语不多,临走的时候送了好几本书,叮嘱要好好学习。“从那时起大熊猫便走进了我的生活,一直延续至今。”

魏辅文介绍,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先生就扎根南充师范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大熊猫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因先生在大熊猫生态与保护领域的突出贡献,南充师范学院曾被国外友人称为“中国的熊猫大学”。魏辅文说,先生一生默默耕耘,不迷恋于权势,不受累于声名。先生在大熊猫科学研究与保护事业上的贡献将会永载史册,与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也将成为鞭策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学术大道上的追逐与梦想,将野生大熊猫生态学研究提升到崭新的高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大熊猫科学保护事业的发展。”

野外考察,先生教我读懂“无字书”

1984年暑假,在先生带领下,魏辅文深入王朗、唐家河等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腹地内开展调查工作。初到野外,内心不免充满了好奇和激动,暗暗期盼与传说中的“国宝”大熊猫来一次不期而遇的美丽邂逅。然而,这种感觉很快就被单调而艰苦的野外工作消磨殆尽。大熊猫不仅没遇见不说,蚊虫、蚂蝗、草蜱等的叮咬常常让人心烦气躁,还得时时提防扭角羚等小动物的攻击。先生年近六十,日复一日地带领大家在野外跋涉,辨识动物痕迹,讲授大熊猫生态学知识,教会大家如何阅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身体力行阐释着一名科研工作者在科学大道上的严谨、执着与坚韧。至今与先生围坐在森林深处篝火边整理野外记录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成为了人生中最为珍贵的记忆之一。

2001年暑假,魏辅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他邀请先生一道到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考察建立野外研究基地,主要开展大熊猫和小熊猫两个同域分布物种的比较生态学研究。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系中段,山势险峻,是大熊猫模式标本的采集地。时值盛夏,山间潮湿多雨,山路泥泞不堪。从大水沟保护站出发到青山沟,再到头道坪、二道坪、望天坡……先生拄着木棍,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稳稳地留下一个又一个脚印。

夏天山里的蚂蝗是极惹人讨厌的。在头道坪一个山窝里,大家清理爬在腿肚子上的蚂蝗,“一根,二根,三根……”先生数蚂蝗,看着腿肚子上的淋漓鲜血,哈哈一笑,血压高,蚂蝗吸点血,正好可以帮助降血压呢!“正是先生这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才使先生在野外研究中经历了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与磨难,推动先生翻越了人生一座又一座的高峰。”先生自20世纪70 年代初开始野生大熊猫研究,在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足迹所至几乎踏遍了野生大熊猫分布的每一片山水。

高峰会议,数度哽咽回忆恩师教诲

2018年4月28日上午,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南充召开,“熊猫教父”胡锦矗教授受邀参加,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等业内大咖悉数参会,一对师生,成为业内“大家”,成为业内佳话。参会者很多都是胡老先生的学生,大会选择了一个特别的日子,胡锦矗90大寿之际,借此表达学界业界对老先生的敬重。

胡锦矗在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上

90岁的胡锦矗高兴得像个孩子,声音洪亮,思路清晰,他以讲故事的形式回顾了自己60多年的从教经历,对现场的学生寄予殷切希望,希望他们通过此次研讨会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方法,继续为我国濒危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魏辅文深情回顾了与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对恩师的敬意和祝福,高度评价先生为我国大熊猫保护生物学研究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淡泊名利、执着奉献的高尚情怀,勉励大家要传承先生之精神,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濒危物种保护奉献力量。字字真情,句句真心,那天,魏辅文数度哽咽,感动在场所有人。

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合影

新闻延伸:

四代“熊猫学者”的守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西华师范大学的野生大熊猫研究在全国高校中开展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时间跨度来看,已整整持续了48年,经历了四代人,从未间断。在佛坪、卧龙、蜂桶寨、唐家河、栗子坪、大风顶、大相岭等川陕多地建立大熊猫监测站,这些研究点延伸出来,覆盖到大熊猫分布的各个山系,描绘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一张生态地图。摸清了野生大熊猫的资源现状,深入揭示了大熊猫生物系特性与生态需求,发表大量研究论文、著作并获得许多科研奖励,很多成果也被运用到大熊猫保护和管理中,取得一系列国际瞩目的成就,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以创始人胡锦矗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为代表的第二代;张泽钧、张晋东教授等所处的第三代;韦伟、杨彪、白文科、洪明生、唐俊峰和韩菡等年青一代为代表的第四代……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西华师范大学三代科学家胡锦矗、魏辅文、张泽钧同获大熊猫研究与保护最高奖。(学校供图)

相关阅读

  • 川渝首个共建共享献血屋启用

  • 李勇 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川渝地区第一个共建共享献血屋——高竹新区献血屋正式启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邓莉、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世贵,重庆渝北、黔江,四川成都、
  • 南充市召开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

  • 2月16日,南充市召开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了省委十二届二次、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及国、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通报表扬了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总结了2022年工作,部署了2023
  • 守护国宝的国宝老人,走了

  • 2月16日晚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的胡锦矗(chù)病逝享年94岁他牵头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发明了研究野生大熊猫的
  • 南充顺庆:8名监督员持续上岗 民主监督再添力量

  • 2月17日上午,国网南充供电公司顺庆供电中心8名基层一线班组员工获聘国网南充供电公司群众监督员,公司纪委民主监督力量进一步增强。为深入推进纪检工作,更好发挥群众的民主作用
  • 尹念红任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

  • 川观新闻记者 林凌 张斌2月17日,南充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决定任命尹念红为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决定接受古正举辞去南充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报南充
  • 始远行以游目 书丹青以骋怀

  • 始远行以游目 书丹青以骋怀赵景宇 癸卯春正时节,我把目光聚焦在了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怀着对那片热土深沉的眷恋,我开启了这段灵魂深处的艺术旅程。 沈德志先生是和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高健带队赴新加坡考察

  • 2月13日至15日,市北区委书记、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高健带队赴新加坡考察,与相关机构、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对接洽谈合作事项。高健一行首先来到新加坡凯德集团
  • 外交部正告:美方没有资格!

  • 2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美国总统拜登昨天表示,美国将制定更严厉的规则来应对气球或者其他飞行物对美国领空的“入侵”。在这一问题上,中美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