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变好“空间魔术” 把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

日期: 来源:洛阳日报收集编辑:洛阳日报

居民在市府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活动

一边是中心城区开发接近饱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用地协调难度大,一边是城市老龄化程度加剧,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需要大量用地用房。当两者产生矛盾时,该如何破题?

一手扩大“增量”,一手盘活“存量”,自2021年起,西工区多渠道破解难题,共增加了30处总面积共计2.2万平方米的养老用房,较好地保障了该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用房需求。

新增用地、用房从何处而来?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聚焦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用房难题,记者深入西工区采访,本期《时政·深一度》为您解读。

1 巧用空地 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政府解决用房问题,我们得以专心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了三方受益。”昨日,在位于014小区的西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益深有感触地说。

李益是慈河南首康健养老集团工作人员。在他看来,用房问题是最困扰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大难”问题,“光靠养老服务机构力量不中,政府该出手就得出手。”

就拿西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来说,此处用房正是由西工区政府负责建设,并交由专业机构运营的。

014小区属于老旧小区,随着小区建设时间渐长,小区设施出现老化等现象。为此,西工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改造的同时,征求居民意见,在社区空地上同步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无独有偶,西工区健康新村、凯旋东路43号院等老旧小区养老用房、用地也是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的。西工区民政局局长钱进介绍,近几年,西工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拆除私搭乱建、“小院变大院”等,为老旧小区拆出了一些空闲地。利用这些空闲地,西工区“插建”养老设施,实现了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两项工作统筹考虑、联动推进,实现了综合效益最大化。”钱进表示。

2 盘活资源 闲置房屋充分利用

昨日,临近中午,西工区市府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越发热闹起来。食堂里传来阵阵香味,老人们陆续走进来,有的把饭菜打包带回家吃,有的堂食。

“从早到晚,人气不断。尤其是到了中午、傍晚就餐的时候,买饭的人更是排起了长队。”市府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朱滢说。

市府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有上下两层,共计800平方米,空间宽敞明亮,各功能室齐全。老人们在这里画画、唱歌、做手工、学模特步,其乐融融。“这里活动丰富,还有老姐妹们陪伴,我基本每天都会来这儿。”居民刘东升笑着说。

市府院社区60岁以上居民占常住人口40%以上,是一个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的社区。由于社区建成时间较早,当时并没有设置养老用房,无法满足辖区居民的养老需求。

是选择远离社区、新建养老用房,还是内部挖掘潜力、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西工区选择了后者。考虑到社区实际情况,西工区对社区内用房进行梳理排查,终于找到一处闲置用房。

“这里以前是社区用房,上层办公,下层当仓库,东西杂乱、破败不堪,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市府院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西工区按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求进行了重新装修,交由西工区大爱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很多老旧小区建成时间较早,当时建造时并没有配备相应的养老用房,如今增设用房是难上加难。”钱进介绍,针对这种情况,西工区从社区闲置用房入手,开展摸排调查、征求意见,把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用房,既提高了闲置用房利用率,又解决了实际困难。通过这种方式,西工区共为市府院社区、春晴社区等17个社区解决了养老用房问题。

3 功能叠加 多方共赢齐受益

西工区王城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位于行署路4号院的一栋四层小楼内,门口还挂着另外一块牌子:洛阳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行署路活动室。

两个机构,何以同处一栋楼?这还得从养老服务中心选址说起。

行署路沿线老旧小区较多,老人也多,他们对家门口养老需求迫切。不过,由于社区内一直找不到适合的养老用房,相关工作无法开展。

在一次走访排查中,工作人员发现行署路4号院的一处老干部活动中心,平时主要供老干部活动时使用,利用率不高,很多空间都闲置着。能不能实现功能叠加,增加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呢?

经过西工区多方协调,各方达成共识。西工区对这栋楼进行统一装修改造,建成后交由两家单位共同使用,实现了“1+1>2”的效果。

“今年7月才开始试营业,现在人气旺得很。”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顿新燕说,供餐服务最受欢迎,一天光就餐就有200多人次。

“想吃啥就来打点啥,家门口有了养老服务中心,真是太方便了。”行署路4号院居民王应文对此赞不绝口。

“西工区地处洛阳中心城区,用地用房相对紧张,这是我们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突出瓶颈问题。”西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这一问题,西工区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扩大增量、盘活存量,让地尽其用、房尽其用,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下一步,西工区将持续开展养老用房用地排查,引入优质的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源,提升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能力,夯实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进一步织密辖区养老服务网,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养老服务。

洛报融媒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沈文娟 文/图

来源:洛阳晚报

相关阅读

  • 这位网格员,感谢信拿到手软

  • 在海港区北环路街道建新里社区,网格员朱胜云是居民心中亲切和善的“马大姐”。她热心助人,无论居民家中的大事小情,朱胜云总是竭尽所能帮忙。她像一个散发着光和热的“小太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变好“空间魔术” 把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

  • 居民在市府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活动一边是中心城区开发接近饱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用地协调难度大,一边是城市老龄化程度加剧,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需要大量用地用房。当两者产生
  • 河源和平:税惠加持 “小药材”变身“大产业”

  • 坐落在九连山下的河源市和平县,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孕育出一条制作中成药的中医药产业,国家税务总局和平县税务局聚焦“百千万工程”发展契机,创新推出一系列服务举措,助力中医
  • 普法讲座进基层 服务企业“零”距离

  • 天山网讯(记者 闫啸天报道)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11月17日,在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鸟湖大讲堂”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