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国家艺术基金《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项展览举行

日期: 来源:猛犸新闻收集编辑:猛犸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付雨涵

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美学思想。早在2003年,古琴就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1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在周口市博物馆盛大开展,线上展览同时开展。

该项目旨在推动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的复兴,为传统古琴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资料支撑,展览中系统展示了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的工序和体系,300余件/套实物及历代名琴为大家呈现一个丰富多面的古琴文化世界,在一弦一柱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厚植文化自信根基。

线上+线下 共赏非遗之美

据了解,此次展览以“斫匠琴心——传统古琴斫制技艺展”为主题,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周口师范学院主办,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周口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周口市博物馆、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

展览分为“传统古琴斫制技艺”和“项目结项成果”两大部分,“传统古琴斫制技艺”中,展出“工艺流程”“斫琴材料”“斫琴工具”“斫琴研究”“槽腹结构展示”“传统琴式和名琴”六个部分,分别展示了传统古琴制作的工艺流程、材料、工具和古代文献、现代研究成果、常见槽腹结构展示、常见传统琴式和名琴实物及模板等,共计展出实物300余件/套。“项目结项成果”中,展示了集中培训期间30位学员创作的55件/套古琴作品,以及29位授课教师的基本信息和主要授课教师的12件古琴作品等。特别是斫琴技艺及“松石间意”“九霄环佩”“一池波”等历代名琴,让现场参展的专家及古琴爱好者们惊叹不已。

“展览内容非常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真是学习到了不少关于古琴的文化知识。”古琴爱好者冯先生表示,他非常喜欢古琴的文化内涵及清越音色,也期待能有进一步学习古琴斫制技艺的机会。

为进一步拓宽展览影响力,此次展览同步在大象新闻客户端展出(https://static.hntv.tv/total/zcp/ctqy/),足不出户,即可感受传统古琴艺术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境界,了解古琴为器的形制之美、工艺之美、音韵之美、非遗之美。

传统+科创  焕发时代新生机

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琴,它的科学文化基础是什么?传统和科技的碰撞又将带来怎样的文化传承?《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在科技方面也进行了实践创新。

据悉,《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培训于2022年7月11日至9月28日,在周口师范学院举办,招收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涉及10余所高等院校和近20个知名古琴生产研发机构的学员,其中集中培训46天近500学时、外出调研4天。该项目通过名师示范引领,以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教学理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助力培养一批既掌握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又能熟练实操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队伍。

展览中,也展示了每位学员制作的古琴及木胎,形制优美、工艺考究,令人赏心悦目。“此次人才培养项目中比较注重科技元素的参与和体现。”项目负责人顾永杰介绍,课程中增加了很多琴材、声学、音乐考古等方面的课程,从经验和理论中让大家了解古琴斫制的科学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去做,如:古琴追求一种中正平和的音质,需要用一层厚厚的漆胎来裹住木胎,纯用大漆则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除课程外,制作理论、制作工艺、制作流程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据了解,项目聘请29位业内顶尖专家作为主讲教师和实操辅导教师,其中博导10人、教授13、博士15人,有中国琴会会长、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中国漆艺协会副会长、古琴制作名家、古琴制作研究专家、提琴制作大师、音乐考古专家、音乐声学专家、木材研究专家等,名家学者运用专长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理论课程和实操指导,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在两个多月的培训中,我们系统学习了斫琴理念和实操技艺,也向专家、教授们请教了琴面弧度、木材结疤如何处理等疑难问题,收获颇丰。”山东一学员表示。

保护+传承  弘扬文化自信

作为“国家三大基金”之一,国家艺术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一直以来,其在推进我国新时代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其扶持的项目之一,结项展的成功举办,也充分展现了周口师范学院成功实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实力,“这也是周口师范学院近年来重视科教兴校、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周口师范学院科研处长陈寒冰认为。

在此次展览中,大象新闻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截至1月4日晚,线上直播观看数已超20万,在同步进行的网上展览中,话题总览也已突破300万。“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微博网友@含清木说。

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周口师范学院副研究员顾永杰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古琴斫制技艺这一优秀传统非遗文化,“传承需要多种形式,科技的发展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技术在促进斫琴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通过运用VR、AR、短视频等技术,将斫琴技艺的一些关键流程与工艺保存下来,短视频平台也让古琴技艺及文化在年轻人中传播开来。”顾永杰表示,未来还将继续进行古琴传统技艺的研究,并联合优势高校、院所开展琴材、琴弦、音乐考古、古琴制作等方面的科技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夯实文化自信根基。

相关阅读

  • 古琴非遗传承的大学力量

  • 传统古琴有着怎样的斫制工序和体系?身价过亿的“松石间意”等古代名琴,模样如何?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
  • 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命力

  •   近年来,国货、国风、国潮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身当代生活好物,掀起一阵阵时尚潮流。究其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商品的物用功能,更加
  • 新春走基层 | 烧制砂锅富村民

  • 元旦刚过,记者在长治市上党区东和乡南和村的王志砂锅专业合作社看到,一排排烧制完成的砂锅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工人师傅们正在把砂锅分拣入库,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这是河北一
  • 寻梦临川

  • 二等奖作品简介:“赣剧”是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传承悠久、影响深远,赣剧一直被视为赣鄱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本视频选取一位来华留学生的独特
  • 山东巨野:前王庄传统刺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 春节临近,随着旅游业复苏,核桃园镇前王庄村的传统刺绣迎来销售旺季,村民们趁着农闲抓紧生产,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绣工商凤玲说:“很多游客们都没见过这种
  • 李玉莲:“鸡司令”变身女画家

  •   仲冬时节,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土湾村,一片静谧的松林间,上千只鸡在觅食,一名老年妇女在鸡群里穿梭忙碌。与一般养鸡人不同的是,忙完一阵后她会蹲在地上或干脆席地而坐,静静地观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20年了,这些熟悉的身影温暖相伴

  • ▲每年的爱心年夜饭活动,志愿者们会早早地来到活动现场进行准备。每逢春节前夕,75岁的义工张福坤便会时刻盯着手机和报纸,等待着一条重要消息,他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带着老伴赶赴一
  • 针对韩国有关限制,香港特区政府严正要求!

  • 香港特区政府10日表示,高度关注韩国当局限制香港载客航班只能降落仁川国际机场,正积极跟进事件,以期减轻对香港旅客构成的影响。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特区政府知悉,由即日起至下月
  • 北京:“一市一照”加速企业复工复产

  •   买茶叶、买糕点,还能体验家庭环保品牌,经常坐地铁的乘客发现,20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便利店最近进驻地铁。在这背后,不少地铁便利店只花了一小时,就办好了营业执照。  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