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通川区:奏响“哆来咪” 谱写“和美曲”

日期: 来源:达州日报收集编辑:达州日报

宛若水墨画般的金石场镇 李平 摄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川区农村户籍人口占比25.3%,乡村建设面临推动难、任务重、压力大等诸多问题。近年来,该区坚持城乡融合“一盘棋”、塑形铸魂“两手抓”、资源要素“三保障”,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和美乡村。先后成功创建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并入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坚持城乡融合“一盘棋”

统筹联动聚合力

高位推动强统筹。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乡村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乡村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

科学规划绘蓝图。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项目一盘棋”思路,坚持“专班、专家、农户”联动,编制完成乡镇级片区规划,全面启动村庄规划,高标准高质量绘制乡村发展蓝图,推进乡村依规有序建设。

压实责任聚合力。制定出台《达州市通川区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将乡村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分工,绘制乡村建设任务书、线路图、时间表,构建起“统筹协调、点面结合、衔接有序、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塑形铸魂“两手抓”

和美乡村焕新颜

一方面抓塑形,聚力建“面子”,夯实和美乡村新根基。抓环境,让乡村颜值更“美”。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场镇、聚居点、农户”三级分类治理模式,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收运处置模式,创新“两不三原”“四旧四新”经验做法,建成美丽庭院130个,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07个,“一村一景、一院一魂”的乡村面貌基本形成。抓提升,让乡村基础更“强”。开展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新(改、扩)建农村道路1000余公里;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08个,农村常住农户自来水入户率达98.1%、水质达标率达100%;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改造电网300余公里,推进燃气管网向乡村延伸200余公里。抓惠民,让乡村服务更“优”。升级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68个,改善农村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12所,新建2个中心卫生院次中心,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乡村。

一方面抓铸魂,聚力树“里子”,塑造和美乡村新风貌。抓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有效治”。推行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工作法”,大力实施“农村党建红色雁阵”行动,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8个,党组织政治、组织功能不断增强,示范引领建设和美乡村。抓体系建设,实现乡村“有序治”。健全完善“一核四治”乡村治理模式,“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落实,“乡贤议事厅”等经验做法持续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3镇18村成功创建国、省、市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入选“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县。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人人治”。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实施乡村文明新风培育行动,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44个,成功选树国、省、市好人、道德模范50余人,评选“星级文明户”200余户,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

坚持资源要素“三保障”

破除瓶颈强支撑

培引并举,保障有人才建乡村。深入开展“柔性引才”“引凤还巢”行动,引进乡村规划、医疗教育等专业人才200余人,回引新乡贤近600人、吸引大学生500余人、培育职业农民和乡村建设工匠800余人回到家乡干事创业、建设乡村。

综合施策,保障有土地建乡村。综合考量“发展”与“留白”的关系,在规划上预留指标用于乡村建设,优先安排融合发展产业新增建设用地,纵深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预留10%指标专项用于乡村建设,整治复耕撂荒土地1.6万余亩,有力破解用地难题。

广辟来源,保障有资金建乡村。落实区级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涉农资金项目整合,加大专项债券和融资贷款力度,本级财政投入真金白银逾10亿元、发行专项债券贷款超20亿元,主要用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撬动工商资本、社会资本30余亿元进乡村。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通川区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积极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共享建设成果,让农民群众真正体会到了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从而发自内心感谢党的好政策,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

乡村宜居宜业条件更加完善。通川区在推进乡村建设中,紧紧围绕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优化、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风文明明显提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速呈现。

乡村发展潜力得以有效释放。通川区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坚持以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发展,强化政策措施,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吸引了大量人才进留乡村、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壮大了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发展活力全面激发。


相关阅读

  • 颂歌献给党 礼赞新时代

  •   颂歌献给党,礼赞新时代。6月26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举办的“文艺进乡村”主题活动走进大竹县月华镇井岗村。  文艺汇演在舞蹈《盛世欢歌》中拉开序幕。随后,二胡
  • 半岛象山:打造一方“无毒净土”

  •   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章挺伟   日前,象山县首个无毒乡村示范点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象山“无毒乡村(渔村)建设”工作进入新阶段。贤庠镇蒲门村成为首个“象山县无毒乡村示范
  • 挑起乡村产业振兴“金扁担”

  •   “今天太阳很好,正好晒晒我们的麦子。”6月15日,在岚山区黄墩镇大辛庄村金黄的麦田边,村党支部书记赵龙祥笑着说。  眼下,我市麦收基本结束,大辛庄村为何仍不收割?面对记者
  • “小积分”推动滩营乡“大治理”

  •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雪 通讯员 韦新妹近年来,防城区滩营乡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以“积分制”为手段,动员村民行动起来,激发广大村民共建美丽乡村的热情,形成群众人人
  • 奏响乡村振兴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

  •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通川区:奏响“哆来咪” 谱写“和美曲”

  • 宛若水墨画般的金石场镇 李平 摄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川区农村户籍人口占比25.3%,乡村建设面临推动难、任务重、压力大等
  • 廊坊:“穿越”丝绸之路 探秘文化美食

  • 近日,廊坊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丝路中心”)联合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李斯特中心——匈牙利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了匈牙利文化与美食节,市民在家门口一站式体验匈牙利
  • 槐安路西二环立交桥即将开始施工!注意绕行→

  • 石家庄市槐安路西二环互通立交桥二期工程西向北匝道承台和立柱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槐安路西二环互通立交桥二期工程西向北匝道承台和立柱定于2023年6月28日(周三)23:00开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