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老建筑“活化”,解好三道题

日期: 来源:爱平度收集编辑:爱平度

有人说,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是有生命的,它历经风吹雨打,记录岁月变迁。而林立着历史建筑的老街、老城,更是浓缩着记忆、深藏着情怀,在斗转星移间,承载时光与历史的馈赠。

北京的南锣鼓巷,氤氲着浓郁的京味儿;杭州的清河坊,淡妆浓抹总是江南古韵;成都的宽窄巷子,厚重历史与时尚潮流巧妙混搭;青岛的中山路,百年商脉赓续与中西文化融合……

万字会旧址,现青岛市美术馆  王雷 摄

在各大社交平台,年轻人在老街、老城打卡的视频比比皆是。仅在抖音上,“历史建筑”相关话题的浏览量就超百亿。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意识到,“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前段时间,首批山东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公布,青岛2家上榜——万字会旧址活化利用项目、青岛山炮台遗址活化利用项目。

历史建筑的记忆如何“唤醒”“焕新”?在历史街区的“活化”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点与面,“致广大而尽精微”

历史建筑是从时光中走来的杰作,老街、老城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关乎一座城市的文脉。

青岛老城区美景

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需要匠心、情怀与卓识的统一。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致广大而尽精微”,稳得住节奏,出得了精品。

保护好城市的格局。历史城区是一件完整的“作品”,其价值在于建筑的整体性和文化的完整性。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不能只着眼于细枝末节,还要从宏观的视角审视。比如,福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制定《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广州构建起“1+1+4+N”的政策法规体系,都从顶层设计上提供了制度保障。

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中国最早的实践地之一,青岛山、海、城相互依傍,浑然一体,其精华浓缩于老城区。2023年10月,《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布,这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进阶版”,指导保护更新有条不紊地开展。

青岛龙江路4号老建筑化身“网红”咖啡馆  王雷 摄

留存好老街的神韵。历史学家王笛说:“我们不能把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看作是一场简单的转变,而应将其视为从远古时代到无限未来连续体的一部分。”老街便是这种延续的鲜活体现。比如,成都的春熙路、宽窄巷子、玉林东路等风格迥异,互为补充。青岛历史城区则有12片历史文化街区,每一片街区都有独特的基因,只有留住记忆,才能“不变味”“不跑偏”。

位于青岛的胶澳总督府旧址

呵护好建筑的肌理。历史建筑修缮是“内外兼修”的工程。一砖一瓦、一木一梁,各有“道道”,就像房梁上的木梁纵横交错,每一颗螺栓打在哪个位置,都有力学讲究。青岛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0处,核心保护区范围 6.3平方公里内拥有历史建筑297处、传统风貌建筑1200余处、名人故居50处。众多修缮好的历史建筑已重焕光彩。比如,1903光影俱乐部变身文化领域的新地标,广兴里、三江里等老里院成为年轻人新的“接头地点”……


二、新与旧,找到“平衡点”

关于古城、古建筑的修复,学界一直有“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的讨论。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提出,古建筑修复“可分为二大类,即修(repair)及复原(restore)是也”。

那么,具体是“修”,还是“复原”?为找回历史建筑的“旧时光”,延续其“生命”,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在“新”与“旧”之间探索,寻找“平衡点”。

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把握“旧”的尺度,谨慎恢复“初建”。修复,是让古建筑“拉回”到时间轴上的哪个点?是恢复到初建最原始的状态,还是维持现状进行修复?

早期,我国对于古建筑的修复偏向于“恢复原状”。在缺乏对原物形制的依据之下,某些老建筑以人们的想象加以修复,不仅效果不甚理响,甚至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拒绝“拆真建假”,延续古街“生命”。曾经,一些地区将仅存的散落古迹推倒拆除,进行大规模重建。这样的大拆大建、拆真建假,造成诸多文化遗产的流失。现在,对于古城古镇和历史街区,更倾向维护其生活的延续性,保持地区经济活力,不建造专供参观的旅游景点。

青岛山炮台遗址  刘洁 摄

坚持“最小干预”,保持“原真性”。如今,对历史建筑普遍的修复观念是,遵循“最小干预”“维护文物的原真性”“可逆性”等原则。《文物保护法》明确提出“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护文物初期以及后人修复过程合理添加的真实情况。

比如,青岛山炮台遗址建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一度因年久失修,建筑结构老化,破损严重。修复时,工作人员依据原本结构,对原建筑材料进行取样分析,严格按照原貌对新敷设墙面及地面进行海沙修复。


三、活与火,永葆“亘古常新的生命”

历史建筑既是“沉思与回想对象的建筑物”,又具有“亘古常新的生命”。为让历史建筑充满生命力地“活起来”,并生机盎然地“火下去”,许多城市进行了有益尝试。

重现历史与创意。现代设计和科技,正在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文化遗产,重现历史。

运用数字科技复原古迹  图源: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太原的天龙山石窟,过去有240余尊造像被盗凿,流落世界各地。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从10个国家采集了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完成了11个主要洞窟的数字复原。通过实体与数字景观相结合的展陈方式,让观众获得更为完整的文化体验。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损毁后,地下遗址原样保存,上方悬挂一排排屋檐立柱造型,恍如无形的殿宇。这座遗址公园,通过现代化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放大了文化遗产的魅力。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部展陈

空间修复与再生。空间修复和再生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方式,即通过研究历史建筑本身的内涵特点,在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原则的基础上挖掘建筑的潜能,赋予老建筑新的功能。

在青岛万字会旧址,即如今的青岛市美术馆,有一座穹顶建筑——罗马厅。其构造带有天然“声场”,无需借助扩声设备,即可达到理想的声学效果。根据这一特点,青岛美术馆在罗马厅推出音乐会、朗诵会,实现了建筑、美术与音乐的美妙“跨界联动”。

文化创造与延伸。合理开发利用是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挖掘文化遗产的商品属性,使其转化为文化产品,能更有效地推动文物的保护传承,增强文物的生命力。

在青岛市美术馆举办的主题音乐会

眼下,大鲍岛新春漫游记活动正在举行,传统年味与多元潮流在历史街区激情碰撞。近年来,青岛陆续推出“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文遗悦青岛”等活动,让市民在Citywalk中感受魅力。还有各种创意市集、文化展等活动,带来大量人气、商气、烟火气。

历史城区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它从漫漫历史长河中走来,在21世纪与你我相见,又以多姿多彩的形态,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对老楼、老街多一分珍爱之心,对历史、文化多一分崇敬之心,就能让老城“越活越火”,更好地奔赴未来。


来源:青岛宣传

平度融媒编辑:康薇



相关阅读

  • 去年全省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

  • 昨日,河北省气候中心公布了2023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其中,2023年河北省年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夏季(6-8月)高温日数创历史最多纪录等事件入选。专家介绍,2023年,河北省天气气候形势
  • 官宣!这条跨平度的“新高速”年内开建!

  • 据了解,莱青高速(莱州至青岛高速)由青岛市与烟台市共同推进实施,起于莱州市东的荣乌高速,在莱州市郭家店镇与平度市旧店镇交界处进入青岛市,在青岛境内由北向南跨越平度、莱西、即
  • 交警携手公交志愿者助力春运 文明出行守护平安

  • 春运伊始,佳节在即。2024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将持续40天。为营造和谐春运氛围,共同打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春运环境,助力春运期间广大市民和乘客的安全顺畅出行以及长途客运驾
  • 来即墨过大年

  • 来即墨过大年#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来青岛过大年#在一起就是年
  • 公交+地铁!00后小伙“特种兵式”跨省游

  • 不坐高铁,不坐大巴,从青岛到南京,你会选择怎么走?来自青岛的00后小伙张子昂,选择全程以公交和地铁换乘的方式,来一场“特种兵式的旅行”。1月19日,他从青岛出发,途经日照、连云港、
  • 健全责任落实机制 守好改革“责任田”

  •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莱西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建立健全改革责任落实,通过建立顶格协调、专班攻坚、协调推进等多机制,蹚出我市改革工作打法新路径。梳理确定243项牵引性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老建筑“活化”,解好三道题

  • 有人说,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是有生命的,它历经风吹雨打,记录岁月变迁。而林立着历史建筑的老街、老城,更是浓缩着记忆、深藏着情怀,在斗转星移间,承载时光与历史的馈赠。北京的南锣鼓
  • 百岁老人办证,民警暖心服务

  • 新年伊始,居民海女士搀扶着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来到夏都中心派出所户籍室。海女士介绍,老人是她的母亲,今年已是107岁高龄,最近急需用老人的身份证办理相关业务,但却发现证件已经
  • 手牵手艺术团走进福利院送演出

  • 延吉市手牵手艺术团日前走进延吉市社会福利院,以歌舞的形式为福利院老人送上慰问和祝福。当日上午,福利院百余位老人怀着喜悦和期盼,早早地来到一楼活动大厅等候。演出在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