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黄金“一口价”是逮了便宜还是跳了坑

日期: 来源:山西晚报收集编辑:山西晚报


  “克价1200多元,如果店主告诉我这个价格,我是不会买‘一口价’黄金的。”6月6日,太原市民林女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1400元买的串珠回收仅592元
  去年年底,太原市民林女士在网上买了一颗黄金串珠配件,花费1400元。前两天,黄金配件变形,林女士去金店做回收处理。称重显示,林女士的黄金仅1.1克。林女士说,她购买黄金时曾问过卖家,当时古法金的价格是每克595元。而算下来,林女士所买的金饰克价为1272元。
  林女士去问卖家,得到的答复是林女士买的是“一口价”商品,单品单价,与克价无关。林女士追问,为啥那么贵,卖家回答说工艺贵。林女士要求其回收,卖家称,只能按克价回收,这两天回收的价格为每克539元。“我买的时候是1400元,回收价只有592元,这亏得也太多了。”林女士说。
  “一口价”金饰十分普遍
  6月5日、6日,山西晚报记者登录某购物网站发现,“一口价”黄金饰品在网络上十分普遍。在某知名品牌旗舰店,一个品名为银杏叶款的配件标价为1550元,折后价为1269元。这款产品的商品页,并无克价的介绍,仅在详情页用小字标注,该商品为1克左右。这么算来,即便是用折扣价计算,该商品克价为1200多元。在线下实体店,标注“一口价”的金饰也十分常见。而这些金店的店员在介绍“一口价”黄金时,基本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黄金的克重,而是着重介绍产品的款式和工艺。只有在消费者明确提出称重要求时,才会进行称重。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口价”金饰折算下来的价格一般比按克计费(实际克数×当日金价+加工费)的金饰要卖得贵。由于价格自主性强,商家利润空间更大。此外,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消费者“以旧换新”时,大多数金店只能“一口价”换“一口价”,不能与克重黄金等价置换。消费者要想将“一口价”黄金置换成克重黄金,则只能依据当日金价,按克重来计算。有金店店员坦言:“这种置换对消费者来说,是亏的。”
  商品的信息透明度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口价”黄金因买卖过程中信息不透明、置换条件受限等引发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很多消费者对“一口价”黄金并不满意。6月6日13时左右,山西晚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一口价黄金”,可以看到4434条相关投诉词条。投诉的消费者普遍反映,金店销售人员并未明确告知“一口价”产品的克重信息,导致他们购买的黄金饰品单价远高于正常金价。也有从业人员认为,现在黄金产品工艺升级,有些镶嵌了宝石,有些是做了珐琅彩,所以工艺和用料要复杂很多。如果消费者一直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不为设计买单,这个行业就不会获得发展。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产品本身没什么特色,工艺又很简单,也不值得为其买单。
  上述观点孰对孰错?或许可以参考中消协的态度。中消协此前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一口价”黄金计价模式不透明。经营者在销售时故意隐瞒黄金首饰克重或置换限制条件等,存在诱导消费、价格欺诈等问题。
  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坑,面对商家不规范的销售行为又该怎样维权呢?律师张建华表示,在黄金销售过程中,商品的信息透明度至关重要。消费者在金饰店购买黄金首饰并支付价款时,买卖双方建立了事实上的买卖合同关系。黄金饰品的价格不仅包含黄金价格,还包括工艺费用,商家“一口价”的方式进行明码标价并无不当。但黄金属于特殊商品,其克重是重要交易因素,也是消费者在购买金饰时较为关心的问题。商家应在消费者购买时明确、真实说明。如金店不明确告知“一口价”黄金重量,就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和第二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法定的知情权,而经营者有如实告知的义务。作为特殊商品,黄金的克重以及首饰换购规则事关消费者的权益,金饰店作为经营者,应当将售后规则以清晰明确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如果金饰店仅是在消费者提出要将标价类首饰兑换为克重类首饰时,才告知具体的换购规则,显然金饰店告知义务没有履行到位,存在对换购事项明示不清的问题,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张建华表示。
  张建华提醒,消费者购买黄金饰品时需要向商家了解详细的退换规则,同时应当向商家索要正规的消费凭证,要求商家标注清楚有关材质、重量、单价、手工费、总额、售后规则等各项信息,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事后发现与购买时金店描述不符的质量问题或加价换购问题,可以尝试与商家协商和解,或请求消费者协会和其他依法成立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如果无法调解,则可以通过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维权。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相关阅读

  • 黄金回收店用“鬼秤”被顶格罚款:自食恶果

  • 近日,网红打假博主发视频称,在安徽芜湖某黄金回收店遭遇“鬼秤”,约31克的黄金,店内称重仅不足16克,按照每克546元回收,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6月1日,芜湖通报黄金回收店“缺斤短
  • 解压玩具“捏捏”出圈,消保委:小心甲醛超标!

  • 最近,一款名为“捏捏”“捏捏乐”的解压玩具,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然而,这种玩具背后也存在安全隐患。6月5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声,提醒消费者警惕安全性无法保障的“三无”产品,并呼
  • 最高法就预付式消费司法解释公开征求意见

  • 为正确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
  • 免密支付存隐患,小心这些套路!

  • 免密支付存隐患 谨防“便捷”变“踩坑”当前,我国网购用户已超9亿人,越来越便捷的支付手段让网络消费体验更加“丝滑”。但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等方式在简化付款流程的同时,也成
  • 人民日报:“网红”探店不能损害消费者权益

  • 近年来,不少“网红”博主的探店视频走红社交媒体,引来众多消费者前往其所体验的店铺等“打卡”,也带动了新的消费风尚。不过,部分“探店”背后却藏着消费“陷阱”,一些消费者在实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黄金“一口价”是逮了便宜还是跳了坑

  •   “克价1200多元,如果店主告诉我这个价格,我是不会买‘一口价’黄金的。”6月6日,太原市民林女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1400元买的串珠回收仅592元  去年年底,太原市民林
  • 山西临汾境内一国道将改线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磊)6月5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临汾境内的国道241线翼城县石桥至梁壁段,改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批复。  呼和浩特—北海公路,中国境
  • 每年至少对监管专员进行一次轮换调整

  •   山西晚报讯(记者 薛建英)近日,省政府修订出台《山西省矿山安全监管专员制度》,有效遏制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此次修订是在2023年制定的《山西省矿山安全监管专员制度
  • 政策务实助推金融活水润泽民企

  • 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在深圳召开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会议强调,要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助力民营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