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跟着苏轼,领略五莲山水之美

日期: 来源:日照新闻网收集编辑:日照新闻网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读着苏轼的《江城子》,也就走进了美丽的五莲。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在辗转跋涉中饱览山水名胜,遍赏秀丽风光。他随遇而安,超然物外,边走边写,以审美的心境与山水对话,在不经意间留下了许多千古流芳的山水诗词名篇。在知密州期间,他谱写了一首首描摹赞美九仙山、马耳山的诗词,为五莲山水增添了流光溢彩的笔墨。“奇秀不减雁荡”“九仙今已压京东”,已成为五莲山水最经典的形象代言。

跟着苏轼的足迹,让我们走进五莲,寻访五莲的名胜古迹、绿水青山,尽情领略五莲山水之美……

马耳山

密州之山水,以东南为胜,马耳、九仙二山,屡屡出现在苏轼的诗词里。 

在五莲群山里,马耳山海拔最高,有记载的历史也最为悠久。马耳山主峰在今五莲县北侧许孟镇境内,海拔706米,因主峰二巨石并举,远望状如马耳而得名,山脊处有横亘绵延的齐长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其马耳,故世取名焉”“(马耳)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琊巨海。”

马耳山奇峰竞秀,山石嶙峋,自古有名,“马耳腰云”为古密州八景之一。耸于马耳山巅者为马耳峰,五老峰、松朵峰、鸽崖峰等奇峰林立,山间岚气霭霭,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覆盖,荆榛遍生,有仙人洞、一线天、鬼见愁、试剑石、鳄鱼石、鹰居崖、龙王泉、隐龙寺、石龙寺等名胜。隐龙寺、石龙寺为北魏正光时所建,今已废圯,仅存遗址,山脊处有横亘绵延的齐长城。

唐开元年间,官秘书正字、史馆待制的萧颖士曾登临马耳山,写下了《游马耳山》一诗。诗云:“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据诗中记载,马耳山仙人洞曾为东晋葛洪隐居炼丹之地。

在萧颖士之后,马耳山寂寞了三百年,直到苏轼来到密州。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作别杭州到达密州治所时已进入腊月,于次年正月一场大雪后赋诗《雪后书北台壁》: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北台,即后来的超然台。在诗中,位于密州南面的马耳山,首次出现在苏轼的笔下。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这句诗形象刻画出了马耳山的风骨。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苏轼的风骨,就如同峭拔兀立的马耳山。积雪虽厚,但埋没不了马耳山的双尖;打击虽多,却去除不了苏轼的忧国忧民之心;岁月虽久,也消磨不了苏轼的文学地位和不朽功业。当然,苏轼并非是马耳山,而应当是泰山、喜马拉雅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人们心目中,苏轼,就是这样一座仰之弥高的大山。

熙宁九年(1076)十一月,苏轼即将移任河中府。在告别密州的前夕,苏轼再度登上超然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触景生情,挥笔写下《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夜月婵娟,远山可爱。在即将离别的日子里,马耳山、九仙山、超然台,让苏轼恋恋不舍。鸥鹭聚散,人事倏忽易变,回首之间就成为过去。何日能重来?马耳山低首,默默无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元丰八年(1085)六月,苏轼以朝奉郎知登州(今蓬莱)。十月,在赴任登州途中,苏轼回到密州故地重游。这一年,距苏轼离开密州,已有九个年头。

让苏轼念念不忘的,既有淳朴的密州父老,也有密州的山水。回到密州,重游超然台,举目四顾,阔别多年的马耳、九仙等山峦,再次进入苏轼眼眸中。时任密州知州霍翔在超然台上设宴招待,苏轼即席赋诗,写下了《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中云:“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

“孤云落日在马耳”,这是诗人对马耳山最后的眷顾。这一刻,南望马耳山,云气出没,山峦缥缈,在夕阳照耀之下,岩石闪着金光,愈加秀丽不可方物。此日一别,山高水长,相会无期,但诗人对马耳山的眷顾,成为了马耳山最厚重的文化底蕴,千载之下,依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而今,马耳山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诸城境内区域已开发为景区,位于五莲境内区域尚未正式开发),山南麓的松月湖、云谷·香集居温泉、栗子花开山居民宿,也成为新兴的旅游度假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九仙山

九仙山在诸城南八十里许,自汉代有名。《山东通志》载:“汉明帝时,有九老日饮酒(九仙山)万寿峰下。一日,同化去。人称仙人。”九仙山因此而得名。

九仙山山水奇秀,但因僻在海隅,少有人知。苏轼在密州时与友人诗中言道:“南山有佳色,无人空自奇”(《和段屯田荆林馆》),这南山,即为九仙山。苏轼在九仙山东南麓留有“白鹤楼”题书,当不止一次登临过九仙山,认为九仙山水之奇与雁荡山各擅胜场,于是挥毫写下了《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一诗: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也。)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九仙今已压京东”“奇秀不减雁荡”,皆出自苏轼这首诗中。无疑,这是对九仙山最好的赞美。可以说,苏轼的这首诗极大的提升了九仙山的知名度,给五莲的这片山水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座文化地标。

九仙山自然风光绝佳,奇峰异石、洞窟泉瀑众多,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著称,万亩野生杜鹃花园和龙潭大峡谷被誉为“江北双绝”。

九仙山有21峰、303景,主峰万寿峰,最高峰卡山垛海拔697米,分为洗耳泉峡谷、情侣峰、老母阁、黑牛场杜鹃花园、孙膑书院、靴石、龙潭大峡谷、丁公石祠八大景区。九仙山居仙卧龙,传神离奇,流传着八仙过海与山神治恶龙、孙膑书院读春秋、九仙老母定座等传说,在历史上还是著名的“文章之府”,丁惟宁、吕一奏、丁耀亢、张侗、李澄中等历史名人归隐于此,留下了大量风格别具的遗址遗迹,形成了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

每年春夏之交,九仙山漫山遍野的野生杜鹃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似云锦、像流霞,美不胜收。龙潭大峡谷位于九仙山西北,峰奇、谷深、石怪、潭幽,是华北罕见的“地中山”,有“小武陵源”之称。清初,诸城名士张侗与族兄弟张衍、张傃、张佳(时称“张氏四逸”)等隐居九仙山龙潭大峡谷一带诗酒会友,此后遂自辟一山,定名卧象。史载,当时会聚卧象山的文人墨客多达百余人,可谓文坛盛事。

张侗,明末清初著名文士,诸城放鹤村人(今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以诗、书、画冠绝一邑。他淡泊名利,与诸名流隐居九仙山中,辟卧象山,建“我村”(今九仙山毛家河村),修“放鹤亭”,隐居山中达数十年之久,著有《放鹤村文集》《其楼诗集》《卧象山志》等书籍传世。龙潭大峡谷中景点之名称、来历皆出自张侗之手,他还写下了“岱以崇隆显,崂以幽窅显,五莲以峭削显”的评语,将五莲山与泰山、崂山相比肩。在《卧象山志·自序》中,张侗对苏轼评价九仙山“奇秀不减雁荡”,作了如下推论:

卧象山在东海上,前未有名。侗总角时,及栩野采杖入龙湫。日暮,憩珑塔嶂下,三小儿冒红雨西来,以青泥饭客者也。嗣是天绪、适庵,先后住锡,呼为小蓬川。昔雁荡在南中,如无是山,宋祥符间造玉华宫,采木者乘水入,见七十七峰,累累起于壑,一日名满天下……子瞻登九仙,谓奇秀如雁荡,或指此。

雁荡山以峰、瀑、洞、嶂见长,“七十七峰,累累起于壑”,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九仙山龙潭大峡谷以奇、秀、险著称,奇峰、怪石、异洞、幽潭、飞瀑比比皆是,束练、铁壁、珑塔嶂等9座奇峰起于谷中。此外,九仙山龙潭大峡谷变质变形花岗岩形成的斑驳嶙峋的嶂谷地貌,与雁荡山流纹岩形成的瑰丽奇特的嶂谷地貌,的确颇为相似。以此观之,张侗说苏轼评价九仙山“奇秀不减雁荡”可能指的是龙潭大峡谷,不是空穴来风。

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生态的九仙山,具有无穷魅力,峡谷漂流、龙潭湖水上观光和玻璃栈道更是景区的亮点项目,景区内的山居民宿和原生态美食,已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五莲山

五莲山地处黄海之滨,山势峭拔,峰峦奇秀,自古被誉为“海隅明珠”“海右独秀”。

五莲山与九仙山隔壑并峙,五莲山原为九仙山之五朵峰。据清康熙《五莲山志》记载,五莲山佛教历史自唐代始,宋时有僧人在天竺峰下建有云堂寺,明万历三十年(1602)西蜀高僧明开云游至此,见五峰参天如青莲绽放,喜曰:“缘在是矣!”遂至京请旨建寺,明神宗敕赐山曰“五莲”、寺曰“光明”。从此,便有了五莲山。1947年五莲建县,便以五莲山而得名。五莲山源出九仙山,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众多的文人逸士将苏轼对九仙山“奇秀不减雁荡”的赞誉,同样用在五莲山之上。

据《五莲山光明寺碑记》记载:“五莲山在诸城南,旧名五朵,苏文忠所云‘奇秀不减雁宕’,即其地也。”文忠,苏轼的谥号;雁宕,即雁荡。此碑文载于清康熙《五莲山志》,为明万历进士、天启初礼部尚书翁正春撰书,在文中,他盛赞五莲山:“五峰环峙,耸接云霄,如莲花初放。千崖万壑,竞秀争流,真齐鲁间最胜地也!”

大自然是偏爱五莲山的,丹青妙笔,赐其奇峰异石、幽洞名泉,还有杜鹃花海、云海雾凇等诸多胜景。五莲山四季分明,春有百花,夏有浓荫,秋有红叶,冬有白雪,每个季节都有让人怦然心动的风景。

五莲山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身,奇峰峭拔,怪石林立,潭泉密布,林深谷幽,尤以独特的中生代花岗岩峰林地貌冠绝齐鲁。天竺峰,凌空矗立,峭丽峻拔;望海峰,秀出天半,宛若盆景,峰顶有清代建筑望海楼,登其上可观黄海日出。

这里还是奇石的大观园,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分布于山巅溪涧,或似人、或似物,惟妙惟肖,堪称大自然的奇思妙想。高者直插云霄,低者敦实可爱,细者纤纤而立,粗者磐石如山,浑然天成。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奇石似鬼斧神工的雕塑,又似一群仙国精灵,是五莲山神话传说的源泉。

自古名山多聚泉,作为北方山岳景区,有着数量众多的泉、潭和瀑布是五莲山的一大特色。五莲山自古有锡扣、光明、漱玉、洗钵、放生五大名泉,泉泉有故事,单从名字来看就来历非凡。光明泉最为传奇,相传开山和尚明开禅师就是用此泉之水为明神宗之母治愈眼疾,明神宗乃下旨敕建光明寺,五莲山也自此成为佛教名山。

莲山云卷群峰吐,万壑松声留梵宇。时光流转,几度兴旺与颓败,光明寺依旧安然坐落于莲峰之间。境入莲界,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五莲山正为当代的人们展现出最美的景观。

白鹤楼

岚结千峰霁,秋疏万木空。

龙腥山雨后,蜃气海云中。

倚剑岩高峙,奔雷壑递通。

鹤楼迥自出,吟啸天下风。

这首《雨后登白鹤楼》,出自五莲山区唯一的明代诗人王乘箓之手。“南有黄鹤楼,北有白鹤楼”,黄鹤楼名闻天下,白鹤楼却仅存遗址。值得庆幸的是,苏轼在白鹤楼遗址留下了“白鹤楼”题刻,这无疑是对白鹤楼最有说服力的证言。白鹤楼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从苏轼题刻来推断,当建于宋熙宁九年(1076)以前。

苏轼去后,白鹤楼沉寂了五百多个春秋,直到明代万历年间,诸城名士丁惟宁“白鹤归华表,青山作主人”,辞官归隐来到这里。在这里,丁氏父子和白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白鹤楼下建起了闻名遐迩的全石建筑——“柱史丁公祠”(亦称丁公石祠),赋予了九仙山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轼题书白鹤楼后,九仙山白鹤楼即声名远扬,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览这一胜景,留下了许多吟咏白鹤楼的诗词佳句,著名的有明万历进士、诸城名士王化贞题刻在白鹤楼山腰石壁上的《题白鹤楼》、明代九仙诗人王乘箓的《雨后登白鹤楼》和明代诗人王开基的《留别登白鹤楼》。从明代文人题刻及诗文等历史记载可以得知,那时白鹤楼应该是存有建筑的,究竟毁于何时,明清及近代以来历史资料未见记载,令人叹惋。

在白鹤楼石刻上方石壁和北侧山涧卧石上,还有两处石刻,分别为“第一山”和“留月”。“第一山”石刻未见记载;“留月”石刻据清道光《诸城县续志》记载:“石刻‘留月’二字亦类苏书。”这两处石刻是否为苏轼手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吸引着众多研究者和游人纷至沓来寻幽探秘。因白鹤楼而名的丁家楼子村,如今也成为了历史文化古村落和网红打卡地。依托白鹤楼与丁公石祠风景名胜与历史文脉,这里正在上演从乡村旅游走向乡村振兴的故事。

“奇秀不减雁荡”大字榜书,镌刻在五莲山上,已成为永恒。而今,“阅遍千山万水,最念五莲之美”,成为了五莲在外游子和众多外来游人的共鸣。今日的五莲,群山苍翠,碧水潺潺,绿树成荫,生态宜居。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五莲践行“两山论”,绿色崛起的步伐迈得愈发坚实。

莲山秀色行将满,千古犹记颂子瞻。让我们跟着苏轼的足迹,走进五莲,领略五莲山水之美,陶醉在这无边的绿水青山美术馆里。

(李本亭)


相关阅读

  • 第五次摘取“菲迪克”!

  • 白鹤滩水电站获评2023年度菲迪克卓越工程项目奖近日,菲迪克“2023年全球基础设施奖”颁奖典礼在新加坡举行,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荣获本年度菲迪
  • 烟台廉脉丨苏公祠

  • 苏公祠苏公祠,位于蓬莱阁内“卧碑亭”东邻,内供奉着苏轼的拓本画像,主要缅怀苏轼关注民生、勤于政事、务实求效、质朴担当的官德政德。苏轼任知登州军州事五日,关心民生疾苦、心
  • 苏轼的密州里有奇秀的日照山川

  •   一个顶流文学家,和一个农民,能有什么联系?比如小时候的我和苏轼,我不认得他,他更不认得我,八竿子打不着啊。  可我们之间终要发生一点联系。  初中时,第一次听说一句诗,“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跟着苏轼,领略五莲山水之美

  •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读着苏轼的《江城子》,也就走进了美丽的五莲。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在辗转跋涉中饱览山水名胜,遍赏秀丽风光。他随遇而
  • 绥芬河初雪悄然而至

  • 20日15时,绥芬河市2023年秋冬首场降雪如期而至,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枝桠、地面和人们的发丝上,完成了一次秋与冬的交接。洁白轻盈的雪花,随风飞扬,沾衣不湿,宛如花雨,带给人寒冷中
  • 儿童公园小火车,明年再见!

  • 20日,哈尔滨市儿童公园的小火车完成今年最后一次载客运营,进入“冬歇期”,许多市民前来与小火车拍照留念。据了解,儿童公园小火车按季节运营,每年冬季是小火车的停运期,工作人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