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工字路:一条让人难忘的路

日期: 来源:焦作日报收集编辑:焦作日报

工字路街景。

工字路是一条让人难忘的路。

它南北走向,北通太行路,南接解放路。

在工字路住了大半辈子的居民说,工字路如名字一般,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连通两条东西走向的大路,像汉字的“工”一样。在上世纪60年代,这条路上有两个知名的企业,养活着上千名工人和数以万计的家庭。以前,这儿很热闹。现在,依然热闹。

说起工字路,不同年代的人对它的记忆并不一样。

市民刘建国74岁,他曾经是坚固水泥厂的工人。在刘建国的记忆里,工字路是他回不去的青春。

刘建国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城市搞现代化建设,企业蒸蒸日上,进厂当工人和当兵保家卫国一样光荣。他18岁进厂工作,身上有用不完的劲,一包50公斤重的水泥,一次能扛2袋,下班步行回家也不感觉辛苦。生产车间工人的工作时间是三班倒,每个班8个小时。遇到凌晨下夜班,他们几个年轻人就结伴一起走路回家,在夜深人静的小路高歌,豪情万丈。当年,他一个月能开60多元钱工资,一碗烩面只卖5角钱,但他从来没有吃过,每次开工资就会将钱全部交给父母补贴家用。后来,弟妹都参加了工作,他才买了一辆自行车当代步工具。

晓霞的父亲原来是陶瓷一厂的工人,她记忆中的工字路是美丽的陶瓷用品。晓霞说,陶瓷一厂生产的陶瓷用品主要销往国外,每一件做工都特别精美。家里至今还珍藏着荷花盘、小猫水壶等陶瓷用品。在工字路与解放路交会处东北角的位置,是陶瓷一厂商品展示厅。她小时经常去展示厅玩,里边展出的每一件陶瓷用品都堪比工艺品。

工字路,因为有了水泥厂和陶瓷厂,许多工人在这儿安了家,这条路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说起工字路,市民张强的记忆是美食。他说,工字路的大排档在焦东这一片很有名,价格便宜,味道也好。大排档里的荤菜2元一盘,素菜1元一盘,啤酒五角一瓶,主食不要钱……“20多年前,大家都不富裕,凑点钱能在这里吃一顿,甭提多开心了。”张强说。

上世纪90年代,任铁龙入住工字路云台小区。他说,当年的云台小区是高档小区之一。

任铁龙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商品房很少,开发商建设云台小区时从设计到外观,都特别时尚,楼体外墙贴着马赛克。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云台小区已变成了老旧小区,对这儿充满感情的任铁龙成为艺新街道工字路社区云台小区党群议事会主任后,协助社区,与居民共同处理小区日常事务,让老旧小区再次焕发光彩。

走在工字路上,两侧高楼林立,道路整洁,商铺连着商铺,居民拎着装着蔬菜、水果的袋子,惬意地走在路上……昔日的企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的工字路又以另一种姿态展示着属于自己的魅力。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颖江 报道

总值班:申金星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史凯 

编  辑:李灿

校  对:李红岩

来  源:焦作晚报

相关阅读

  • 提升居民“幸福感” 社区有本“加梯经”

  • “如果加装电梯,影响我们房屋采光怎么办?”“我们低楼层住户怎么分摊费用?”……在黄石,每个加装电梯试点社区都有一本“加梯经”。当居民主导电梯加装工作遇到难题时,这本
  • 东港区: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新模式

  • “纸壳、废纸每斤0.1元,废铁每斤0.5元……赠送垃圾袋!”近日,在东港区秦楼街道城建花园社区安泰壹号学府小区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站内,该小区安泰物业区域经理曹杰正在一块写字板上
  • 700米破损墙面变身“彩绘文化长廊”

  • “一条飘带,心系西山;承载记忆,四季常青;记录生活,和美邻里;诉说未来,携手同行。”11月14日,记者在位于四季青镇西山村的溪山嘉园东府里小区看到,村规民约、绿色环保、党建文化、垃圾
  • 武汉一老小区发钱了,每家300元

  • 11月18日武汉江汉区新华街道有20年历史的东一时区小区343户业主都收到了300元“分红”在东一时区小区分红资金发放现场,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小区A栋门口摆放着两张长桌,业委会成
  • 小区改造暖民心 居民致谢送锦旗

  • 11月17日,纬九路120号院的居民代表为纬九路社区送来了写着“为民排忧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锦旗,感谢社区为纬九路120号院的全体居民做出的贡献。 以前的纬九路120号
  • 老社区破解这“桩”难题

  • 电动自行车方便快捷,但很多老旧小区充电设施跟不上,上楼入户、私搭飞线,又不安全。今天我们来到了邯郸丛台区蓝天金地小区,看看这儿,怎么解决这“桩”难题。 蓝天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工字路:一条让人难忘的路

  • 工字路街景。工字路是一条让人难忘的路。它南北走向,北通太行路,南接解放路。在工字路住了大半辈子的居民说,工字路如名字一般,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连通两条东西走向的大路,像汉字
  • 汪涵的愿望成真,“中”字头博物馆将落户湖南

  •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持续鼓与呼多年之后,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卫视节目监制、主持人汪涵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国内首座实体语言资源博物馆——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