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聪明”和“智慧”的 7 大不同之处

日期: 来源:36氪收集编辑:36氪

编者按:聪明和智慧有很大的不同,聪明指的是脑子转的很快,这或许能让我们掌握很多零碎的知识,但却不一定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而智慧则是通过不断失败和成长而获得的东西,它能帮助我们做出长远的决策,得到想要的东西。一个简单的问题判断自己是聪明还是智慧:我所相信的东西帮我得到想要的吗,能帮助我变得更幸福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不妨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智慧。本文译自Medium,作者Ayodeji Awosika,原文标题为7 Differences Between “Smart” and “Wise” People,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有些人看起来很聪明,但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往往表现得很差。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经验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往往胜过智力。而且经验和努力工作可以教会你智慧。

你会发现,一些小聪明和真正能帮助你改善生活的知识类型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别。而这些细微的差别会使结果大不相同。学会了下面这些智慧,你就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1. 跨学科思考的能力

聪明的人对他们的领域或专业水平非常了解。而聪明的人会从各种各样的资源中汲取知识。

他们很多东西都知道一些,这让他们在与比自己“聪明”得多的人打交道时能占上风。

我最喜欢的思想家之一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谈到,他非常喜欢在谈判中灭掉那些智商比他高得多的人,他们看不到自己思维中的盲点,因为他们只擅长一个领域。

很多专业领域的重大发现是一些“门外汉”研究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思维不那么死板。一旦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了,改变自己的想法就会变得困难,因为如果你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也可能因此毁掉了自己的专业度。

跨学科思维教会你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知道某一领域的一切,因为这其中涉及许多变量。

2. 处理确认偏误的能力

确认偏误是一种思维倾向,指的是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东西,而忽视那些与你的已有信念相矛盾的证据。

确认偏误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之前都听说过这个词,但是我们只会把确认偏误的帽子扣在与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人头上,而不是我们自己。

智慧的人明白,与自己的确认偏误作斗争是一场多么艰苦的战斗。我们都不是桌椅板凳,都有自己的思想,都不是绝对理智的。

但我们都认为我们是理智的。我们都认为我们的世界观是正确的。

你可能认为更聪明会帮助你对抗确认偏误,但实际上这让它变得更困难。高智商的人可以创造更复杂的理由来证实他们的偏见。

对于你来讲,如果你想变得聪明,就要弄清楚你的偏见和信念体系是否在帮助你。如果你的相信的东西不能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也许你应该改变它们。

3.看清现实的能力

这一点是上面那一点的延伸。许多聪明的人都有一个主要的缺点,那就是认为他们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这种乌托邦式的思维无法解释现实的残酷方面,如人性、激励、代理问题等等。你会看到一些相当聪明的人做出的决策得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理想主义使他们对现实世界视而不见。聪明和理想主义的人经常使用“应该”这个词。他们谈论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转。

而智者试图理解事物的本质。

你可以用乐观注意来取代理想主义。对人们来说,最难学的一课是,有时最好的答案是什么也不做,让事情保持现状,即使它们并不理想。

4. “走一步,看三步”的能力

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给那些高智商却不能做出明智决定的人起了个名字——“聪明的白痴(The Intellectual Yet Idiot)”。

IYI会受到一级思维的困扰,因为他们从不考虑自己行为的计划之外的后果。

他举了政权更迭的例子。比如在历史上,反抗者想要推翻一个政权,因为他们做的不好,但却没有看到权力真空的二级后果,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或者以经济政策为例,例如,提高最低工资会导致更多人失业。

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对此有一句名言:

“提高最低工资并不能保证所有人的工资都能得到支付。”

关键不是每次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仔细考虑你的决定的潜在后果。明智的人理解决策的内在联系。

决策的结果永远不会在真空中产生。这些系统规模越大、联系越紧密,就越有可能产生看不到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下棋的时候要“走一步,看三步”,做决策也是,要看到你采取行动的后续结果。

5. 理解动机的能力

这一点我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概念。

“动机”是你能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一旦你学会了从动机的角度看世界,你就不能忽视它了。事实上,所有这些与智慧相关的主题都是相互重叠的,但动机可能是核心部分。

许多聪明人都有这种“动机盲点”。他们会提出详尽的、听起来不错的解决方案。他们甚至会使用一堆数据来佐证。但他们没有考虑计划背后的激励因素,所以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只要记住这句话“如果你知道动机,你就知道结果。”试着根据人们所处的困境来预测他们会做什么。

6. 了解自己无知程度的能力

聪明人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而智慧的人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有多少。聪明的人总是对答案有把握。

如果某人对每一个复杂的宏观问题都有答案或解决方案,那他们就不是智慧的,因为他们无法抵制对某事发表意见的冲动。

智慧的人会说“我不知道”,并承认哪些领域的理解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智慧的人永远不会说自己“智慧”。你可以对自己的才智自信,但你也要记住,你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成功。

我也一样。对于我不完全理解的事情,我总是想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有这个通病的聪明人有这样一个特殊问题:他们的大脑转得很快,他们知道很多琐碎的知识,他们有一堆听起来不错的观点,但他们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7.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能力

这就引出了我的终极观点。如果你不能从生活中得到你想要的,那你还算聪明吗?

如果你找不到幸福、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你的“聪明”还有什么用?

智慧来自于这样一个过程: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不断碰壁,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到你最终得到它。许多聪明的人害怕经历这段旅程。

如果他们失败了,那就证明他们不是聪明人了。我经常看到这种事发生在人们身上。它们超级聪明,但它们的智商却成了障碍。

他们把失败看作是愚蠢的标志,而失败其实是我们最纯粹的智慧之源。我过去常常靠着自己聪明避免失败。但直到我遇到了挫伤自尊的情况,我才真正开始学习。没有失败就没有成长,只有痛苦才能教会你一些教训。

我算智慧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智慧可能在哪里,我每天都在努力寻找它。

译者:Jane 


相关阅读

  • 获得真正的幸福,你需要为自己创作多种选择

  • 编者按: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的选择越多,就有可能越快乐。尤其是在职场上,在我们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更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同时也更快乐。要想获得多种职业选择,不能找到一个“好
  • 准备工作永远都做不完,立即做事才最重要

  • 编者按:在面对某个目标的时候,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并没有完全准备好,从而望而却步,一些人会假装让自己很忙,做的却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最终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篇文章,原标题是
  • 避免犯错的前提下,如何让自己更有决断力?

  • 编者按:做决策是领导的必备技能,也是每一个想要成为领导的人的必备技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不可能等到掌握了所有的信息之后再做决策,等完美的答案出现的时候,那就晚了
  • 科学研究:如何提高你的晚年生活质量?

  • 编者按:人类的平均寿命一直在增长,但年轻人的身体素质却在一直下降。如果我们在变老的过程中患了很多病痛,生活质量很差,那长寿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不但要活得更长,还要活得更
  • 人,成在大气,败在小气

  •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薛宣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成大事者,往往心胸宽广,足以包容万事万物,也往往格局大气,可谓是厚德载物。一个人的命运,皆藏在一个人的性格里了。性格大
  • 蚊子为啥总叮你?中疾控:蚊子“青睐”4类人

  • “蚊子为什么老叮我?”“同一屋檐下,为什么有人不被叮,有人满身包?”你是否每天都在被蚊子骚扰、打蚊子的恼人循环中?中国疾控中心发文指出,约有20%的人对蚊子来说尤其“美味”。
  • 人情如纸薄,世事如棋新。

  • 许多人初识《儒林外史》这本书,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那篇《范进中举》。那时我们还年少,读到其中的故事,不无挖苦,不无讽刺,不无嘲笑。直到后来,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后,读过全本书,才
  • 关系中,选择和经营同等重要

  • 对处在深度关系中,看到对方有问题,但暂时无法下决心分手的人来说,需要找到一个证据——对方愿意在更深的层次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且必须体现在行动上 ■ 周梵 每一个即将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聪明”和“智慧”的 7 大不同之处

  • 编者按:聪明和智慧有很大的不同,聪明指的是脑子转的很快,这或许能让我们掌握很多零碎的知识,但却不一定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而智慧则是通过不断失败和成长而获得的东西,它能帮助
  • 徐廷华 | 读张国凡

  • 诗人张国凡先生新近出了两本诗集,一本《初习集》,另一本《再习集》。看书名就显出作者的为人做派。遨游诗海几十年的国凡,一直很低调,也一直很谦虚。其实他的诗写的很好,这在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