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探寻古镇可持续发展之路

日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收集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笔下的乡村田园生活,令人向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乡村的情怀历久弥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是许多城市人内心最柔软的乡愁。城市人对慢生活的向往,对淳朴民风的渴望,对亲近自然的希望越来越强烈。古镇的开发正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让乡村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就是做好古镇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有很多古镇,代表性的有:江苏的周庄、甪直、同里;浙江的西塘、乌镇、南浔;云南的丽江、大理、束河、和顺、香格里拉;广西的阳朔、黄姚、兴安等。每一个古镇都承载着一定历史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轨迹,拥有各自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引领着历史文化古镇的发展。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古镇进行高质量开发,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需要深思的问题。当下,很多古镇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第一,传统古建筑和文物古迹破坏严重。有的古建筑年久失修,有的历史文化古迹因为自然风化破损严重。因传统建筑的功能不完善,古镇居民通过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来改善生活质量,植入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与古镇整体的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格格不入。

  第二,基础设施和配套不完善,影响原住民的生活质量。古镇旅游开发中乱象丛生,餐饮、住宿、交通出行、医疗等各方面的欠缺和落后,都直接影响了古镇的发展。当前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古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尽快更新和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古镇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商业开发与文化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对古镇的开发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导致对未来发展目标不清晰。有的地方在对古镇的保护过程中由于对文化遗产缺乏科学的认知而错误修复,使很多原有的文化特色在“保护”的名义下失去了原汁原味;有的地方“利”字当头,为了吸引游客,不惜拆旧建新,标新立异,无序盲目地开发对文化遗产造成极大的破坏。

  第四,产业发展同质竞争。古镇旅游产品开发和销售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地方特色的外来旅游商品”“如出一辙的商铺形象”充斥着古镇,古镇人情和文化渐渐被商业化模式化所取代,古镇原有的生态文化遭到巨大的冲击。代表古镇特色的各类产品满街泛滥、参差不齐、难辨真伪,严重影响了古镇的整体印象。

  古镇的古屋宅院、祠堂古庙、店铺作坊等都是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资源,传统技艺、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也是需要传承和发展的,一旦被破坏,就会逐渐走向消亡。要确保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将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保护好现存的典型古建筑、民俗风情,打造一个古色古香的古镇,同时也要在开发中做到合理商业化、人文要素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首先,立足实际,找准定位,打造古镇自身特色发展模式。在开发古镇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千镇一面”的同质化、空心化和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应把古镇自身在历史岁月中积淀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底蕴加以修饰打造,使古镇特色更加饱满、更加鲜明。如江苏的周庄古镇,前街后河、前店后房,是典型的江南河街式贸易集市;浙江的南浔古镇,处处透露出浓厚的文化与财富气息;广西的黄姚古镇是一座岭南文化与峰丛山水完美融合的千年古镇,素有“诗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

  其次,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既要对古镇进行保护,又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科学地利用古镇的资源,形成保护促进开发、开发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坚持景点建设与文化挖掘并进,坚持“修旧如旧、维护原真”的原则,严格控制自然和人工建筑的比例,恢复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艺术,以保护古镇风貌的原真性。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立足文化资源,加强本地环境特色保护,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在保留古镇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活化非物质文化。如江南古镇可将传统小吃的制作、戏剧的表演、婚丧习俗的演示等传统特色文化进行展示,创新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西北古镇可利用黄河文化、西北特色民俗风情打造黄河水资源风光多元化旅游项目,体验沿黄生态资源丰厚的人文意蕴。

  最后,以旅游作支撑,依托古镇转型提升契机,以历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古镇承载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发展建设有着城乡统筹、乡村振兴、产镇融合、文化传承等多重意义。积极发展“旅游+”发展模式,结合各旅游古镇特色产业,以旅游发展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比如,浙江南浔古镇充分挖掘先贤家风文化,通过开展“最美家风+”系列活动,弘扬崇德、向善、重教的南浔文化传统;依托历史文化展现具有南浔特色的运河文化、园林文化、浔商文化、湖丝文化、湖笔文化、渔文化等地方传统文化;拓宽运河文化外延,讲好运河故事,围绕頔塘南岸改造、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积极探索规划运河全域旅游文化带,实现运河与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南浔旅游档次、打响南浔旅游品牌。广西黄姚古镇依托“乡村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注重“点”上的景区景点与“面”上的乡村旅游全域打造,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积极创新探索,调动周边物产、土地等资源,带动周边村落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开发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为农民增收引来源头活水。

  当今时代,将文化复兴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为经济发展赋能,走出一条文化复兴的新路,正是古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和必然选择。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河小二”大学生乡土实践育人工程系列成果、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22GXSZ061YBM)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汪一丁


相关阅读

  •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数字影像实践大有可为

  •   2022年9月20日,《抖音2022丰收数据报告》发布(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抖音新增乡村相关短视频4.3亿条,乡村题材短视频播放量增长77%,384亿人次为短视频
  • 山西省“四季村晚”示范点名单公布

  •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牛牧瑶)4月20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3年“四季村晚”主会场和示范展示点名单。据了解,山西省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为长治市黎城县黄崖洞镇小寨村、晋
  • 2023年全市文化管理者培训班(第二期)顺利召开

  • 文化管理者培训班第二期2023年4月20日上午9时,2023年全市文化管理者培训班(第二期)在昊天假日酒店多功能厅如期举办。来自石景山区、房山区、大兴区、门头沟区四区综合文化中心
  • 叶县“百姓文化课堂”书画公益课堂讲座开课

  •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全县艺术普及工作,4月20日上午,2023年“百姓文化课堂”书画公益课堂讲座在县文化馆成功开班授课。本次课程以书法培训为主,先后从理论
  • 中医药壮瑶京医药文化进校园

  • 防城港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林霞) 4月18日,防城港市中医药壮瑶京医药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市金湾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中医药壮瑶京医药 弘扬中华文明瑰宝”为主题,由市卫
  • 诏安白洋:正风肃纪提干劲 绘就乡村新蓝图

  • 导报讯(通讯员 沈燕虹 记者 刘龙)近年来,福建省诏安县白洋乡坚定“一镇、两轴、三带”的发展定位,坚持党建引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正风肃纪,提升精神,统筹推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 衢州龙游县小南海镇开展“普法讲座”志愿活动

  • 为推动小南海镇示范村的创建活动,近日,由衢州龙游县委宣传部主办、小南海人民政府承办的“普法讲座”志愿活动在小南海镇汀塘圩村文化礼堂、小南海镇下章村文化礼堂、小南海镇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探寻古镇可持续发展之路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笔下的乡村田园生活,令人向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乡村的情怀历久弥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是许多城市人内心最
  • 高密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双招双引”调研座谈会

  • 4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双招双引”调研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孙业宗,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杜启强,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严凤辉,市人大财经委、市投资合作促进中
  • 为给男友还赌债 收银员划空会员储值账户

  • “我找了个渣男!”4月17日,杨华(化名)坐在讯问室里对记者说。当日,她被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李嘉钊提审,讯问告一段落,正稍作休息。  隔着
  • 【寿光】巩固院地共建成果 服务蔬菜种业发展

  • 4月19日,首届“中蔬之约”主题活动之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科研成果发布暨科企融通对接会举行。会上,蔬菜花卉所专家发布了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装备,蔬菜花卉所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