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鞠月斌:从《深海》到《背影》,精品文艺出圈

日期: 来源:南方杂志收集编辑:南方杂志

《背影》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左一为鞠月斌。 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文化强省建设

讲述人物  广东省话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鞠月斌

新年愿景  “当下话剧艺术发展迎来很好的机遇,今年希望继续守正创新,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院,一起同频共情粤产佳作。”

1月10日,我国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中央歌剧院里,一场名为《背影》的大型原创话剧拉开了序幕。

这是广东省话剧院晋京展演的又一部大戏,讲述新时代守护国家安全的无名英雄故事,连演两场大获成功。这次 广东省话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鞠月斌化身“背影”,而上一次他主演的话剧《深海》强势出圈,展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为国奉献的故事。

在快节奏、多样化的文化市场,话剧等精品文艺频频出圈、连连突破,这位80后的青年院长感受最深的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正把优秀作品和青年文艺工作者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我们的精品与时代同频同振,就能更好出圈出彩。”

《深海》背后的“十年磨砺”

说到话剧《深海》,早在2020年首演时就已引起轰动。演员谢幕之时,观众起身鼓掌、久久不肯离席。

一场主旋律的话剧能够获得这么多年轻人的共鸣,这一现象就很值得关注。

舞台上的黄旭华形象,发黄的衬衣加单薄的毛背心,身材高大背微微有点驼,为祖国核潜艇事业忠诚奉献一生。

舞台之外,黄旭华的扮演者鞠月斌却是个沉稳阳光、身姿挺拔、精神爽利的80后,集文艺院团经营者、话剧表演、编导、主持、配音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斜杠青年”。

如同黄老几十年深潜,鞠月斌也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时光。

鞠月斌向《南方》杂志记者坦言,从2006年入行开始,他经历了《与妻书》《沧海清风》《信仰》等一部又一部作品的磨砺,也感受到话剧这种艺术越来越走进新时代的青年人中。

在《深海》最初的筹备策划阶段,鞠月斌便看过不少关于黄老的事迹,黄老为国家事业奉献一切的忠诚,在技术研发中百折不挠的韧劲,面对不解质疑依旧初心不改的坚定,令他倍感敬佩。“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啊,而黄老用这么多个十年的时间隐‘功’埋名,我要用严谨的创作揭示出他的内心和精神,让观众可以感受到他不仅是英模,更是有血有肉的人,还原了很多细节。”

也正是这样的刻画和打磨,塑造了丰富立体的科学家形象,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喝彩。

《深海》摘下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曹禺剧本奖”等大奖,鞠月斌本人也凭此拿下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提名奖。

奖项纷至沓来,这不仅是鞠月斌与团队,也是话剧艺术厚积薄发迎来的春天。

 精品艺术厚积薄发 

“过去,可能不少人认为,话剧是传统的,是文艺的,是枯燥的。随着选题创作的多样、深入和舞台技术的发展,话剧的表现形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鞠月斌坦陈,话剧艺术一度遇到过瓶颈和堵点,所以人才与创新就是艺术的生命所在。比如在《深海》的创作中,剧院整合全国优秀主创资源,“以创带学、以演带练”,以精品创演锻造剧院人才队伍;在舞台呈现上,注入了意识流手法来串联回忆与现实,综合运用声光影等科技手段来打造核潜艇深潜的紧张气氛与恢宏场景,给话剧增添了电影质感的观演体验。

近年来,省话剧院也在拓宽话剧的品类,不久前上线搜狐和咪咕平台的话剧网络大电影《后悔药》,就是一次全新的尝试。2023年广东省话剧院喜迎建团70周年,2024年还将推动粤港澳三地创演合作机制的落地实施,联动港澳文艺团体深度融合,进一步探寻新平台新契机。

“年轻人正逐步成为舞台艺术主流的文化消费群体,他们对各类文化的接受度高,也愿意为喜爱的文化产品消费,这对我们文化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利好的现象。”鞠月斌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关注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多样化提出更高标准要求。特别是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进程中,人们更容易接受并倾向于快节奏、便利舒心的文化体验。

因此精品艺术的创新创作也在变,鞠月斌说:“在作品的创作中,我们坚持守住作品的创作导向,守住作品的思想内涵,守住作品的呈现品质,也在不断对作品内容、作品形式进行创新,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满足观众的需求,为广东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观察 

 高赞文化之美 

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将“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作为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之一。

如何高赞文化之美?近年来广东着力构建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深海》为代表的话剧作品,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近年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谯国夫人》连连获奖,2023年广东62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表彰。

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广东必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将进一步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建设好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杨洋

【实习生】肖彦欣

【本文责编】林若川

【频道编辑】李晓霞 李卓华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1期


相关阅读

  • 来乳山过年 享烟火人间

  • 迎新年享人间烟火,赶大集品家乡味道。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山东省16市同步举办了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这一天是传统节日腊八节,又恰逢白沙滩镇白沙滩村赶大集
  • 相约六幼 共赴美好

  • 沂源融媒讯:县第六实验幼儿园位于南麻街道高庄社区林荫大道中段,是一所社区配套公办幼儿园。作为市、县重大民生工程,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和体育局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于1月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鞠月斌:从《深海》到《背影》,精品文艺出圈

  • 《背影》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左一为鞠月斌。 受访者/供图关键词 文化强省建设讲述人物 广东省话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鞠月斌新年愿景 “当下话剧艺术发展迎来很
  • 在“中国竹蒸笼之乡”寻找那抹餐桌上的清香

  • 要说冬季什么最能抚慰“吃货”的心,街头香喷喷的烤红薯一定榜上有名。  不过,烤红薯的“兄弟”——蒸红薯的待遇似乎就差一些,不少人觉得后者不如前者好吃。最近,“烤红薯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