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非遗传承人章志峰:“茶百戏”活了

日期: 来源:文旅中国收集编辑:文旅中国

每逢农历正月,福建武夷山的茶百戏研究院就会变得愈加繁忙。今年春节前后,这里几乎每天都要迎接专程体验“茶百戏”的游客、本地居民,其中不少是家庭组团前来。

从去年一部热播剧《梦华录》将“茶百戏”带进大众视野,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波接一波的热潮让福建省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格外受关注。章志峰是“茶百戏”的恢复者,也是“茶百戏”融入现代生活的推动者。为此,他已奋斗了40年。

▲ “茶百戏”体验现场 受访者供图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茶戏等,始于唐而盛于宋,是以研膏茶为原料,将研膏茶碾细成粉、搅拌形成茶汤的悬浮液,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1983年,当还在福建农学院(现福建农林大学)茶叶专业就读的章志峰偶然在古籍中发现了有关茶百戏的介绍时,立刻就被吸引了。但在兴奋之余,一个难题横在眼前:到近代后,这门技艺已濒临失传。

“当时在学校,大部分人都不支持我做相关研究。”章志峰说,因为“茶百戏”是历史文化,与当代茶叶生产技术关系不大,所学无用武之地。面对诸多质疑,还是他导师的一席话令他茅塞顿开:“‘茶百戏’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认知宋代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茶专业研究者,探索未知当为己任。”

恢复“茶百戏”,困难一定有,但难度系数还是超出了章志峰的想象:仅收集古籍这第一项工作就花费了10多年。经过大量史料考证初步判断点茶法的研究是重要切入渠道,为了探寻点茶法的遗存,章志峰于1997年和2004年两度赴日留学,学习日本茶道,探明日本如何对中国的点茶法核心特征进行活态传承。经过科学实践,章志峰终于在2005年恢复点茶原料研膏茶加工,并以研膏茶为原料进行了点茶和“茶百戏”实践。此后进程迅速加快,2008年至2009年完成抢救性恢复“茶百戏”。2010年10月,“茶百戏”正式列入福建省武夷山市级非遗项目。2017年茶百戏被列为福建省级非遗项目。如今,“茶百戏”已活态传承于民间。

主人将茶汤晃动并转一圈,一个福字就转到客人正面,就是献茶礼仪。宋人“客来点茶,客罢点汤”,点茶为文人墨客和大众所推崇。“茶是古人休闲娱乐、待客访友、寄托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茶百戏’因而成为生活艺术化的写照,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说起“茶百戏”,章志峰总是兴致高昂。

“茶百戏”可以很好地融入点茶、斗茶的各项活动中。陆游有诗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写有“生香薰袖,活火分茶”。宋徽宗在其《文会图》中则表现了他和大臣用“茶百戏”消遣娱乐的场景。在当代,“茶百戏”在节庆和各种主题活动中毫不违和,其体现的待客之道十分妥帖,更易得到理解和认同。

“茶百戏”将茶从饮品上升为艺术,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古人对点茶和“茶百戏”的工具进行了人格化,将每件工具冠以姓、名、号,赋予独特思想内涵,实际每种工具对应的是人的品格,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如茶筅姓竺、名副帅、号雪涛公子;茶磨姓石、名转运、号香屋隐君等。再如古人对茶碾的品格描述为“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形容其品格刚正不阿,俨然就像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作为非遗传承人,当坚守本真,矢志不渝。对于体验者,亦能体会做事要有恒心、志当存高远的道理。我们认识和了解‘茶百戏’的过程,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章志峰说。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饮茶和以茶为礼自宋代就已成为习俗。近年来,章志峰在“茶百戏”的普及推广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尤其注重传统节日期间推动“茶百戏”的正确传播。

▲ “茶百戏”作品 受访者供图

“‘茶百戏’不是拉花,它能用清水在茶汤上作画。”面对一些人误认为“茶百戏”像咖啡拉花一样,是用不同颜色叠加作画形成的,章志峰不厌其烦地解释。在他看来,要让公众正确认识“茶百戏”用清水就能作画这一独特文化基因,才能领会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百戏’传达的是一种美好体验,一种爱生活、懂生活、富于品味的情志。在当下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学会一张一弛、忙中取乐。”章志峰还在继续努力,他将目光投向青年群体,希望“茶百戏”进入大学课堂,让更多年轻人参与传承和传播。


2023年2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非遗传承人章志峰:“茶百戏”活了》

↓ ↓ ↓ ↓ ↓ ↓ ↓ ↓ ↓

责编:陈晓悦

相关阅读

  • 盖碗泡红茶、白茶、岩茶,茶水比例各是多少?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李麻花新买了两条裙子。拆开包装一看,就有点失望,怎么跟图片不一样?试穿了一下,更觉得和宝贝详情描述的相差甚远,
  • 白茶很甜,是加了糖吗?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翻到一条评论。是一位茶友在喝过2022有机白牡丹后,写下的感受。“茶味好清甜,入口就感觉很甜,蜜甜、鲜甜、清甜,
  • 盖碗泡岩茶,什么才是正确的泡茶方式?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盖碗泡岩茶,快速出汤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泡茶主张。这些年来,遇到的争议声也不少。前些天还听到一个
  • 喝岩茶,到底什么是“落水香”?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和一位朋友聊到落水香。闲聊期间,他提出一点疑惑。“新买的岩茶肉桂,落水香都有,为什么茶味薄?”闻
  • 5个茶桌常见问题,看看你踩坑了吗?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阳光明媚的早晨,朋友来喝茶。坐着闲聊,等水烧开。本打算给她烫洗茶杯,却被委婉拒绝。朋友说,最近出门喝茶,都习惯
  • 有茶氲就是好岩茶,是这样吗?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身边有位朋友,最近喝了一泡老丛水仙。已经放了三年,好在那泡老丛焙火比较透,放到现在除了花香变淡
  • 老白茶能煮却不能闷泡,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读了那么多金庸,村姑陈总结了一个特点。那就是,每到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常会有个大乱战、大聚会,把前面的矛盾一
  • 外山移入正岩的老丛水仙,算不算正岩茶?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老丛水仙是岩茶圈内的稀罕货。实打实树龄满60年以上的老丛,太难得。如果是正岩老丛,更是少之又少
  • 和秋白茶相比,春白茶是不是不适合煮茶?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前段时间有朋友发来一段小视频。标题内容,言简意赅。某女子翻出家里的2018白毫银针后, 还以为是过期了,不能再喝
  • 如何才能像泡茶高手一样,泡出又香又甜的红茶?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有人说,福建是个很神奇的地方。福建人,也很魔幻。村姑陈在重庆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因为一盘饺子,让舍友惊讶不已。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非遗传承人章志峰:“茶百戏”活了

  • 每逢农历正月,福建武夷山的茶百戏研究院就会变得愈加繁忙。今年春节前后,这里几乎每天都要迎接专程体验“茶百戏”的游客、本地居民,其中不少是家庭组团前来。从去年一部热播剧
  • 老旦张兰:把一个个“老妇”形象立起来

  • ▲ 张兰《金龟传奇》剧照 受访人供图在戏迷眼中,张兰是绝对的“实力派”。她嗓音高亢宽亮,扮相大气端方,所饰演的“佘太君”“康氏”等角色,早已成为众多戏迷心中的经典。“
  • 临沂市征收土地预公告,涉及这些区域!

  • 近日临沂市人民政府土地征收公告涉及盛庄街道、高都街道公园绿地用地、公路用地等项目建设⬇️临沂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预公告(临征预公告〔2023〕10号)为保障公共利益用地需要,根
  • 表演艺术家郑榕:有生命的戏剧是属于人民的戏剧

  •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病榻上的郑榕口中所念仍是:“快给我穿衣服,快给我穿鞋,我得去演出,我还有一场戏……”▲ 表演艺术家郑榕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供图2022年12月24日,北京人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