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种植大棚菜让村民腰包鼓!青岛这里的蔬菜“订单式种植”,远销国外

日期: 来源:青岛日报收集编辑:青岛日报

新年伊始,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移风店镇和段泊岚镇的温室大棚里一片春意盎然,各类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忙着育苗、采收及日常管护等,供应春节蔬菜市场。近年来,为盘活土地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即墨区着力发挥生态优势,整合资源、强化专业管理,通过建大棚、种蔬菜,带动集体和村民参与其中,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民富村强产业兴。寒冬时节,记者走进即墨区大沽河沿岸乡村的温室蔬菜大棚,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大棚蔬菜长势喜人

走进即墨区段泊岚镇天宫院村果蔬大棚,西红柿、彩椒、茄子等果蔬长势喜人。村民们喜笑颜开、干劲十足,正忙着采收、装箱、搬运,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正在采摘黄瓜的村民苏建华喜滋滋地对记者说:“冬种一座棚,赛过一年粮食好收成。如今黄瓜五块多一斤,我这一冬天光卖黄瓜也得收入四五万元呢。”苏建华告诉记者:“我每天都要到大棚里来照看这些蔬菜,一天不看着,就好像心里少了点什么似的。再说了,大棚种植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蔬菜的种类也多了。”他摘下一根黄瓜递给记者说:“你尝尝,这个品种的黄瓜口感脆甜,咱北方人特别喜欢吃。现在就开始采摘,一直能采摘到春节后,而且随着春节的临近,黄瓜的价格会越来越高。”

即墨区段泊岚镇孙家屯的农民在草莓大棚里劳作。

近年来,即墨区大力推进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用现代化技术带动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俺现在是想着点子种菜,啥菜贵种啥,啥法种效益好用啥法。嫁接黄瓜高产,俺就在棚里搞嫁接黄瓜,立体种植增收,俺就在棚里搞立体种植。这几年,俺村凡是搞大棚的都富了。大伙尝到了种大棚菜的甜头,现在都争着种、比着种,想着点子种。一到冬天,俺村里没有一个闲人,都钻到大棚里管理蔬菜去了。俺村大棚多,俺村农民在银行的存款也多!”村民刘玉英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大棚蔬菜好卖得很,你看这茬黄瓜,到春节前正好成果,现在批发价格每斤五块多,过段时间价格还要高,今年又是个好收成呢。”说起丰收的喜悦,天宫院村村民张福信满脸笑意。

村民在大棚里采摘辣椒。

据了解,随着设施农业的有序推广和发展,目前天宫院村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主要种植黄瓜、番茄、芸豆等,结合村庄传统蔬菜种植优势,种植效益日益提高,种植户比全镇农民人均收入高出10%。

成冬季增收主打产业

移风店镇上泊村的青岛诚一果蔬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油菜鲜翠欲滴,黄瓜、西红柿挂满藤蔓……村民们有的忙着冬种、冬管、冬收等,还有的忙着通过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蔬菜。虽然室外寒风凛冽,但棚内却处处都是绿意盎然的景象。

移风店镇菜农在大棚内直播。

“现在虽然进入冬季,但我们这里依旧是一片繁忙景象。菜农们正忙着采摘辣椒、茄子、西红柿等,为春节蔬菜市场做准备。”青岛诚一果蔬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董亮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有60个蔬菜大棚、10个智慧农业大棚,种植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还销往周边城市。

近年来,即墨区鼓励农民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全区建有蔬菜生产基地100多个,蔬菜播种面积17万亩,设施蔬菜面积6.6万亩,产品销售以青岛本地批发市场为主,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订单式种植不愁卖

陈美娟是即墨区蓝村街道挪城村的村民,自从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里后,她便承包了村里建起的蔬菜大棚。“今年承包了3个大棚,主要种油菜、菠菜等,收入很不错。以前靠种小麦、玉米为主,现在改成种植大棚蔬菜,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比之前强多了。现在村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我们订单式种植蔬菜,销路根本不用愁。”陈美娟这样告诉记者。

发生这些变化,得益于蓝村街道成立的共富公司。共富公司采用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等新型运作模式,发展油菜、奶白菜等蔬菜种植,村党支部也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健全产业链、加强产销对接等方式,让乡村发展有奔头,村民生活有盼头。据即墨区蓝村街道挪城村党委书记江世华介绍,2023年,挪城村集体收入达到了50万元,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部采用一个产业链来经营,能更好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产业兴旺,农民富裕。随着挪城村蔬菜大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现如今,挪城村已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面积4000余亩,吸纳了1000多名村民就业,形成“产业在农村、就业在家门、农民变产业工人”的农民增收新模式。

种植大棚菜让村民腰包鼓

“我们现在在这儿打工,一天100多块钱,到年底还有土地流转费用,还能照顾着家,心里很满足。我们邻村的好多人也都在这儿上班,大家都成了产业工人。”挪城村村民刘伟笑着告诉记者。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即墨区蓝村街道挪城村整合优质资源和优势产业,打造“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模式,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蔬菜种植品种,目前,大棚里种植的蔬菜已经和大型公司、商超签订了订购协议,不仅提升了村集体收益,还有效激发了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

“我们每天能加工20多吨蔬菜,每天大约有四五车蔬菜拉到保鲜库进行深加工。另外共富公司和肯德基、麦肯公司签订了每年种植2000多亩肯德基1号土豆的合同,村民每亩地增收将近5000元。”江世华说。

/ 相关链接 /

七条“十亿级产业链”

助力即墨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即墨区确定了全区农业产业发展“两带五区多集群”布局。“两带”是指西部大沽河现代农业发展带和东部海洋渔业发展带;“五区”是指西部种子蔬菜区、中部花卉中药材区、东部果茶薯芋区、北部粮油畜牧区、南部物流加工区;“多集群”是依托全区多点分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园区发展规模化种植,带动多业态集聚发展。

目前,即墨区已初步形成“西部种子蔬菜,中部花卉中草药,北部粮油畜牧,东部果茶薯芋、沿海水产,南部农产品物流加工”的总体格局,正锚定高质高效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此,即墨区专门制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2条意见,重点打造种业、蔬菜、海产品、食用菌、果茶、畜禽、农产品加工七条“十亿级产业链”。

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即墨区注重政策激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产业扶持政策,对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多方面进行财政资金奖补扶持。自2018年以来,即墨区农业领域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确定产业振兴项目财政投资达10.85亿元。(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康晓欢 袁超通讯员 张涛 孙斐格)


相关阅读

  • “握手烟和”,烟台山下最美的风景

  • 黄海之滨,烟台山下。2022年以来,烟台法院创新打造的“握手烟和”诉源治理品牌,既赓续了“以和为贵、握手言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汲取了山海之间厚重包容的地域文化精华
  • 大棚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果蔬产业助农增收

  • 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2023年,潍坊安丘市金冢子镇把发展设施果蔬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推动果蔬产业发展,不断做活大棚经济“文章”,做大做优果蔬产业,实现村民增收致
  • 盐城大丰白驹镇:增强菜篮子保供措施

  • 日前,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锦绣大地现代农业园区内,新鑫蔬菜合作社员工们正将刚采摘的青椒、番茄等蔬菜装车,准备发往上海等地,这是该镇强化低温天气“菜园子”保供措施的缩影之一
  • 天祝:“大棚经济”托起乡村振兴致富梦

  • 近年来,天祝县依托政策支持、特色培育、产业带动,着力发展“大棚经济”,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寒冬季节,走进天祝县打柴沟镇庙儿沟村村民齐海天家
  • 湖州一男子踩踏蔬菜辱骂摊贩,官方通报

  • 近日,浙江湖州一男子踩踏、踢踹摆摊售卖的蔬菜,并在微信群辱骂,引发关注。街道办一工作人员称涉事男子系农贸市场第三方管理公司的员工,其已被警方传唤。1月2日下午,“南浔市场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宁波舟山港 迎来“开门红”

  • 超2万标准箱集装箱轮——“第一珍品”轮。 当2024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东方大港,浙江海港人坚守岗位,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迎接新年的第一船、第一列、第一卡……来自全
  • 看见丨芦淞区学堂冲二村加装电梯中的民意逆转

  • 【呼声】芦淞区学堂冲二村4栋1单元业主:加装电梯过程中,发现电梯公司擅自更换电梯品牌,安装的电梯比合同约定的规格要小,要求换回原来的电梯品牌。芦淞区学堂冲二村4栋1单元加装
  • 青报观察 | 一幅青岛体育健身“热力图”

  • 在后疫情时代的首个冬季,国信体育中心的晚间、周末时段常常“一位难求”,折射出体育健身全民化、专业化、产业化趋势——一幅青岛体育健身“热力图”在篮球馆,8000余名球迷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