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长沙雷锋新城实验小学:数字化赋能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日期: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收集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

编者按: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我们一起来看地方和学校的阶段性经验与做法——

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湖南长沙高新区雷锋新城实验小学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大力推进数字化在拓展教学时空、丰富课程内容、推进“智慧五育”、优化教学方式、共享优质资源、构建协同机制等方面的综合常态应用,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千万个“小雷锋”在成长

一、问题现状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小学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专业教师相对匮乏、教师数字素养不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成熟、应用场景单一、跨学科融合不够以及数据孤立、算法偏见等诸多问题。面对数字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学校以数字化赋能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二、思路方法

一是更新理念,深刻理解,明确教育数字化转型方向,科学制定行动策略。二是构建场景,应用为王,形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时空、新生态。三是项目驱动,创新发展,促进数字化与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融合应用。

三、工作举措

(一)建设智慧应用场景,拓展教学时空

学校分步实施、持续推进数智环境建设,打造智能友好的学习空间。学校建有智慧教室40多间,每间教室配备智慧黑板、超脑服务器和50台平板电脑,师生通过畅言智慧课堂系统进行互动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此外,学校还建成了智慧美育中心、人工智能学习中心、智慧阅读中心和智慧劳动基地。

智慧课堂常态应用

(二)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丰富课程建设

学校将科学、信息、艺术、数学等教研组进行混合搭配,实施联合教研,并通过集体备课,构建STEAM课程体系,打造创客教育新样态。目前,学校已经开设AI作文批阅、AI阅读、AI英语、AI体育、AI练字等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此外,学校还开设python编程、3D打印、“悟空机器人”等创意课程,不断丰富学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全学段全学科覆盖。

AI练字应用场景

(三)数字赋能教育,推进“智慧五育”

推进智慧德育。坚持立德树人,弘扬雷锋精神,打造网络育人新阵地。开展学雷锋入队第一课“云活动”,组织学生走进雷锋基地、寻访雷锋亲友,学习雷锋精神。建设“有风景的思政课云平台”,学生走进秋收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利用平台展播,引领广大青少年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推进智慧教学。人机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已逐步覆盖全学科。智能英语听说设备通过实时收集语音数据,及时反馈学生听说水平,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听说能力;智慧练字书写设备基于红外点阵识别技术,智能分析学生书写过程,生成可视化学情报告;智慧心育课堂结合专业的心育方案,为学生进行心理普测与压力监测,及时精准发现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

推进智慧体育。体教融合,智慧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智慧体育小屋”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方便学生借还体育运动器材,促进学生课间运动;智能体测技术的应用,能精准测录学生运动成绩,生成动态成绩表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智慧跳绳实时显示数据,通过小组赛、班级赛、校际云跳绳比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达到“常赛”的目标。

推进智慧美育。学校建设了音乐室、舞蹈室、展演厅等14个艺术空间,打造智慧美育中心。开发剪纸特色课程,借助AI技术,学生能够创作出一幅幅雷锋元素的剪纸作品。

推进智慧劳动教育。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劳动教育新路径。学校建设智慧劳动基地,实现温湿度智慧监测、自动喷淋浇灌、远程查看生长情况等场景功能。学生通过种植农作物、开展蔬果丰收节、开辟网上劳动空间、直播劳动课程等活动,增长了劳动技能,提升了信息素养。

(四)探索未来学校建设,深化教学方式变革

变革教学结构。学校成为虚实融合的学习中心,贯通校家社企、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时空,教学呈现多样态、多空间联动状态。如英语学科以课堂为基础,结合在线课程,贯通学校、家庭、社区等学习时空,形成虚实融合的学习中心。

变革教学空间。校园各处均设有开放学习场所,如书香阳光厅、书香食堂、书香教室、师生读书吧、电子阅览室等,便于营造阅读氛围。语文教师基于统编教材,开发了“一题四课”教学课程资源,采用“IN课堂”在线作文智能测评系统,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的作文教学新样态。

变革教学组织。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率先实施“自组织学习共同体”改革,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结成群组参与体育项目,主要项目有足球、篮球、羽毛球、定向越野等27项。体育课、大小课间、课后服务、少年宫活动相结合,学生的自选项目达到“每天一练”。特别是智慧独轮车将智能技术与独轮车运动融合,全校有600多名同学参与独轮车运动。

变革教学供给。针对学习资源供给单一化、同质化问题,学校尝试多元主体供给方式,引入跨界供给,丰富学习资源。其中,有的是教师自主开发资源,全员共建;有的是校联体共同研发的资源;有的是跨界供给,如请科学家来校上航天课,请博物馆专家来校上非遗课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校、家庭、基地、社区四方联动,多元主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资源。

变革教学时长。课堂学习时长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设计,长短课、大小课、一周或多周综合实践课、研究型学习等交错进行,从不同时长的课堂到课外不计时的主题课程,让教学时长变得灵活多样。

电子阅读改变学习方式

(五)创新教研方式,赋能教师成长

学校以教师需求为导向,强化教研专业引领,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加快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激活教师数据意识。通过创设智能环境和开展通识培训,增强教师对数据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数字校园运行、数字化成果考评、推广表彰等制度,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运用数据优化课堂教学。

共创智慧教育资源。学校教师集体教研、合作录制优质学科资源。学校12个学科教研群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训活动,设计制作大量课例资源和教师培训通用资源,并提供给省、市级教育云平台,向乡村网络联校传递分享。

创新教师研修模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教师研修新模式。以课例研修为例,结合教师的教学现实需求,围绕课例内容教师们展开线下集体备课,线上线下融合进行观课议课,通过专家指导和教师之间的研讨推动教学改革实践。在智能数据和专家引领双重动态支持下,构建了线上线下+教学现场的智能研修模式。

线上线下+教学现场的教师智能研修场景

(六)健全研发应用机制,夯实专业支撑

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多方联动引入智库支撑,助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学校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在高校专家指导下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探索。学校还与多家智能研发企业联合开展教学应用研发试点,让教育新技术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智慧教育的实践探索提升了教师数字能力,助推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长沙高新区雷锋新城实验小学,刘丰华、曹欣、赵波、李宁;教育部湖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指导)



相关阅读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智慧审计研究中心

  • 5月29日下午,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明德楼310会议室成立智慧审计研究中心。校长张维、副校长王丹出席会议,会计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部分教师代表、科技处相关人员参加会
  • 广州番禺:展示美育成果 助力“家门口好教育”

  • 近日,番禺石碁教育指导中心在傍江东小学举行“碁道育人 以美润心”2024年石碁片区学校特色项目(音乐专场)展示活动。番禺区教育局相关科室、石碁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石碁片区各
  • 昌平这场大型文艺汇演,即将开幕!

  • 为了实现北京新学道大成集团张进董事长提出的“办一流学校”的战略目标,展现大成教育集团的办学决心与魄力,彰显其教育品质,并塑造高端教育品牌,特在六一儿童节前夕举办一场名为
  • 原创小说《那无忧无虑的年代》12回——多趣的宿舍

  • 小子原名林云子,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祖辈是教书育人世家,到他父亲这辈已是四代,母亲开始在邻村的胶本厂上班,后来因病身体不支,常年在家做做家务。他在家虽是排行老小,但从小就心细
  •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多彩十个一”亮相全市!

  • 体育课操练武术《精忠报国》、艺术课陶笛吹奏《青花瓷》、历史课研学《一战遗址博物馆》、实践课与机器人对弈……5月29日,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进课程
  • “五育并举”校校行

  • 近日,秭归教研中心在城区及磨坪、梅家河、九畹溪、归州、水田坝等学校开展“五育并举”校校行活动。‍活动中听评课、访谈师生,查看教师备教批辅研及教学设施、教育教学管理等
  • 护祖国花朵,守家庭幸福

  •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法院河洛人民法庭庭长 刘萌岚“孩子之间的嬉戏打闹常有,他们的童年很短暂,父母之间不要因为赔偿问题心存怨气,影响到孩子之间纯真的情谊。”在调解室中,刘萌岚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手绘:从出生到终老,一生一世的依靠

  • 2024年5月是我国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与此同时,它也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
  • 微塑料在人体内很常见 目前危害性难考证

  • 如今,塑料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购物时的包装袋、超市货架上的食品、家中的厨电……甚至在摆满了各种精致仪器的实验室,也能看到塑料的身影。与此同时,塑料对人体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