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稳扎稳打 日臻完善 2023年文物资源管理与文物保护卓有成效

日期: 来源:中国文物报收集编辑:中国文物报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2023年,文物资源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稳步向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揭开序章,古建筑、石窟寺、石刻、长城、长江文物、大运河等文物资源保护不断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北京中轴线、景德镇窑址申遗紧锣密鼓进行中……文物古迹保护管理水平跃升,硕果累累。

统筹推进 文物资源管理系统性加强

时隔16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整装待发,76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将再次刷新。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每一次文物普查,都丰富了文物内涵,扩展了文物保护对象,完善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促进了文物事业发展。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如今,“四普”总体方案、宣传方案和标准(试行)正式印发,经费保障落实落地,采集软件开始适用,全国省保名录动态更新,市县保名录全部集齐,11省成立领导小组,30省建立普查专班,“四普”已经有序展开。

融入大局,探索“大保护”格局。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持续加大,确定首批腾退保护利用计划,国家文物局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央属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首批经费落实到位,静明园、东交民巷等重要项目落地见效。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乡中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稳步推进,报请将剑川县、莆田市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1336个中国传统村落,开展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遴选工作。国家文物局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促进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军队营区、中华老字号、渔文化遗产、名树古木、风景名胜区等领域中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推进,行业合作更加密切。

全国各省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多地新公布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1处,总数达990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共计8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认定工作陆续展开。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名镇5个、名村9个和历史文化街区2片。

蹄疾步稳 文物保护工程力度全面加大

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持续加强,文物遗产资源专题调查顺利完成,《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出台实施。

文物古迹系统性保护继续推进。应县木塔、正定古城、曲阜三孔、扎什伦布寺、潮州开元寺、中东铁路建筑群、莫高窟、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527个文物古迹保护项目持续推进。严格控制、规范496项文物周边建设项目,109个项目亮出“红牌”,坚决守护城市文脉和文化景观。完成第一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11个试点项目,编印《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手册》。

廊桥保护三年行动顺利启动,确定坚持全面保护、价值研究、有效利用的基本原则。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备受关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取得多项进展,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加速,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不断推进中。

石窟寺、石刻文物保护再接再厉。莫高窟13项壁画保护工程全面验收,我国壁画保护修缮在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大足石刻宝顶山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乐山大佛综合性水害治理前期勘查研究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发布,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文字种类包含汉文、藏文、蒙文、满文、维吾尔文等20种。全国石窟寺保护技术培训班和讲解员培训班举办,指导甘肃、四川、河南建立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基地。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召开,发布《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

长城保护工作持之以恒。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重申正确的长城保护理念,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秉持正确的长城保护理念,落实长城保护责任的刚性要求,强化长城保护管理及其周边区域建设开发管理,加强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保护展示。

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举办文物防灾减灾培训班,全国各级文物部门共3356人完成培训。组建文物防灾减灾救灾专家预备队,启动10次应急响应,指导京冀渝闽鲁因地震、台风、特大暴雨洪涝等受灾文物应急抢险修缮工作。山西、四川出台地方性文物防灾减灾制度性文件。

循序渐进 申遗工作一步一脚印

2023年9月17日,经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世界遗产茶主题空白。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7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9项,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见证,其他遗产的申遗工作也在持续推动中。

北京中轴线保护和申遗加速进行,7次部市联席会高位推进。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北京中轴线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听取申遗保护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部署开展各项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部市合作机制作用,切实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做好北京中轴线相关文物建筑腾退修缮、考古遗址保护展示、标识展示系统建设与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申遗各项工作落实。

国家文物局多次赴江西省景德镇市调研窑址申遗保护工作,研究提出景德镇窑址价值主题和申报路径。下一阶段还需加强遗存调查发掘,挖掘揭示制瓷作坊历史格局,系统提升窑址和文物建筑保护展示阐释水平,改善文物周边环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组成国际联合咨询小组就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考察研讨,实地调研13处遗产点,参加研讨会,推动缓冲区范围优化。

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跨国联合申遗取得重要进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圆桌会议举办、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举行,国际协商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扎实推进,文物古迹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研究性保护、功能性保护进一步加强,长城、大运河、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发力,全力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等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工作。相信新的一年,文物资源管理与文物保护工作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采写:卢阳

编辑:陈颖航

审核:何薇

终审:李文昌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相关阅读

  • 落实垃圾分类“三到位” 助力新春展新颜

  • 春节脚步临近,年味渐浓。近日,为保障春节期间垃圾分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夹浦中队早部署早行动,落实垃圾分类“三到位”举措,将春节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
  • 出游高峰至 春节去哪儿玩

  • 今年春节迎来“8+1”超长假期。面对出游高峰,旅游市场表现如何?记者走访我市各旅行社了解到,日前旅游市场正逐步升温,市民争相咨询、报名旅游团,共赴佳节之旅。1 探市场春节出游
  • 君山区召开春节期间违法建设治理工作部署会

  • 岳阳广电全媒体2月2日讯(通讯员/徐加贝)近日,君山区召开春节期间违法建设治理工作部署会,按照市禁违办《关于加强春节期间全市违法建设常态化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安排部署工作
  • 2024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

  • 2月1日,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长王凤朝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140秒动画、24张海报带你get重点↓
  • 四不两直、暗访督察全区安全工作

  • 近日,新津召开区安委会2024年度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贯彻落实省、市安委会2024年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暨全省、全市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慰问高龄党员 送上新春祝福

  • 国际城社区党委入户慰问老党员。“潘叔,我们来看看您,给您提前拜个年。”2月1日上午,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石家庄市裕华区东苑街道国际城社区党委对辖区高龄党员进行了走访
  • “南北之争”?北方南方小年为何不一样?

  • 小年,作为春节的序幕,尽管各地风俗略有不同,但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南北方过小年的日期并不相同,一般来讲,北方农历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这区别的原因可以
  • 这一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 不久前,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经常收到“积分到期兑换”短信?小心其中有“诈”》,揭露一些商家给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称其有大额积分即将到期,诱导用户采用积分加现金的方式
  • 我市多措并举建设制造强市和数字强市

  • 1月31日,记者了解到,为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建设制造强市、数字强市,我市近日印发《新乡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