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拖垮一个人的,不是没钱,不是生病,而是这3种思维

日期: 来源:读者收集编辑:读者

叔本华曾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

的确,有时候人的思维就像是一个牢笼。

我们会因为自身的局限,而被困在其中。

与其徘徊不前,不如学会随势而变,打破禁锢。

如此,或许才能遇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跳出信息茧房

不要被偏好,杀死了未来

前段时间,“秀才”账号被封的事,让“信息茧房”一词走入大众视野。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一个叫“秀才”的账号很火,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他是谁,但很多阿姨不仅对他青睐有加,而且为他一掷千金。

其背后的推手,是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平台根据人的性别、年龄、偏好,进行精准推送。

你所看到的每一则信息,都是根据你的偏好推送过来的。

你可能会傲慢地说,那是因为大妈们涉猎不广,才会被社会化媒体牵着走。

真的是如此吗?

喜欢哪个明星,被推送的就全是Ta的信息;

在追某部剧,接收到的就全是此剧的信息;

喜欢帅哥美女,一时间满屏都是颜值博主;

喜欢猫猫狗狗,刹那间看到的不是这家猫,就是那家狗……

我们似乎都在被自己的偏好,牵着鼻子走。

早在2003年,社会学家桑思坦就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对此现象进行过披露。

他提出,随着个人化信息的增多,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看似一个个自发的举动,停留、点赞、收藏、评论、转发,都是在“作茧自缚”,成为大数据为你推送下一条信息的依据。

所以,我们常常在自己“喜欢”的泡泡里漫游,无法刺破,甚至认为周遭的声音就是全世界。

但是这会造成你的认知偏差,让你无法对这个世界产生客观的理解。

许知远就曾在一次访谈里,沉痛地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粗鄙的娱乐时代,无处不在的综艺节目正谋杀着我们的思考。”

所以,请进行多元化阅读,把真实的世界,还给自己。

这样,你才能思考,你才能感知,而不是沦为大数据的奴隶,被算法牵着鼻子走。

走出自证陷阱

不要因诋毁,丧失了自我

你掉进过“自证陷阱”吗?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就有这样经典的一幕。

黄四郎为了报复新县长,就去找其义子六子的麻烦。

他没有打六子,没有骂六子,而仅仅是诬陷六子赖账,说他多吃了粉不付钱。

六子涉世未深,为人刚直,就想为自己讨个公道。

一开始,他只是情绪激动。

但是看见反驳无效,他就抄起利刃,剖开了自己的肚子。

正当他以为自己终于胜利时,对方却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

六子所遭遇的困境,就是典型的“自证陷阱”。

自证陷阱,是指一个人为去除自己身上的不良“标签”,而遭受他人言语操控的行为。

别人说你好穷,你就想方设法证明自己并不穷;

别人说你好胖,你就千方百计证明自己并不胖;

别人说你情商好低,你就费尽心思证明自己其实人缘很在线。

似乎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拼尽全力向别人证明自己是OK的,这样才能过得好。

但是一味迎合,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当一个人诬陷你偷吃了东西时,他根本不在意你是否真的偷吃,他只是想看到你孤立无援、自寻死路的样子。

他们完全不在乎你是对是错,只是想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你进行精神霸凌。

如果你把对方的话放在了心上,并努力自证,其实就已经赋予了对方霸凌你的资格。

时间长了,你甚至会在别人的眼光里失去自我,直至坠入万丈深渊。

而真正聪明的人,都已经走出了“自证陷阱”。

他们明白,生活要为自己而活。

别人的眼光,只不过是生活的调味剂,别人的说法,只不过是人生的小插曲。

所有的是非对错,岁月自会有它的答案。

生活啊,终究是你的,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来源:视觉中国

小心鸟笼效应

不要因物欲,裹挟了生活

被一个鸟笼“胁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心理学家詹姆斯就曾因为一个赌约,被关在了物欲的笼子里。

20世纪初,心理学家詹姆斯和好友打赌,说他能让好友养一只鸟儿。

好友当然不信,他不喜欢养鸟,也不需要养鸟,更不打算改变这个习惯。

直到他收到了詹姆斯送来的鸟笼,并将鸟笼挂在了家里。

客人们来到他家,看到空着的鸟笼,都会问他:

“鸟儿去哪里了?”

“为什么要挂一只鸟笼?”

刚开始,他还耐心解释原因。

后来就干脆买了一只鸟回来,让鸟笼的存在变得合情合理。

詹姆斯赌赢了,他用一个鸟笼影响了好友的心绪,干扰了好友的生活。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效应”。

像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你本不需要买什么,但收到几个伴手礼,你就购置了配套产品;

你不喜欢玩游戏,可好友送了你一只游戏手柄,你就添置了一系列游戏……

随着账户里的钱慢慢减少,家里的杂物日渐增多,你这才惊觉,自己陷入了“鸟笼效应”。

人们拥有了一件物品后,会不断配置更多物品与之相匹配,以达到心理平衡。

看起来是你在占有物品,其实是在被物品牵着鼻子走。

而真正的聪明人,都在恪守极简主义。

他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守住自己的初心和重心。

所以,不被物欲裹挟的人,反而能够排除外在干扰,活出真正的自在。

精彩的人生,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品,而在于拥有多少让自己愉悦的时间。

畅销书《富足人生:要钱还是要命》中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与有钱有物相比,有闲才是真正的富足。”

今天,不妨尝试扔掉家里的“鸟笼”,相信你也会在素简中寻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来源:视觉中国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世界到底有多大?”

“如果思维是一堵墙,世界就在墙的另一边。”

由于社会经验、世俗观点、自身局限,我们的思维似乎总是被牵着走。

但真正的高手,懂得给思维换个赛道。

思维决定认知,左右行动,影响成败。

愿你慢慢调整思维,慢慢实现蜕变。

作者:纳豆;来源:微信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相关阅读

  • 懂得拐弯,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深度好文)

  • 听过这样一个版本“狼来了”的故事。一个男孩在放学途中,被两只狼围困。男孩被逼进一个死胡同,危急时刻,男孩急中生智大喊:“耍猴了,耍猴了!”没想到,叫喊声引来了很多跑来看热闹的
  • 聪明的女人,后半生不拼男人,拼的是这三样东西

  • 俗话说:“靠人者自困,靠己者自渡。”人在年少时,都想依赖强者;年长后却发现,靠得住的只有自己。依靠别人得来的东西,终将付出代价,依靠自己获取的幸福,才更有安全感。行走于人世间,靠
  • 我见过活得最舒服的人,都自带“攻击性”

  •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很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早已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其中任何一个答案,都是意料中的。——三毛,《读者》2007年第21
  • “走自己的路,做撑伞的人”

  • “放弃学术保研?你再想想?”家人朋友关心地询问她“姐姐你是不是来云龙?”远方的乡村在呼唤着她“老师,我想当老师!”心底的梦想在推动着她她放弃即将到手的推免资格去赴一场
  • 初试410!上岸985!她把努力发挥到极致!

  • 张婷,中共党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0级学生,担任班级团支书。大学期间曾获得十佳大学生记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学科竞赛方面,她作为
  • 怎样的亲密,不会让伴侣各自活成一座“孤岛”

  • ■ 止水 近日,“假性亲密关系”话题冲上热搜。如今,越来越多的夫妻看起来朝夕相处,实际上各玩各的手机,一天说不上几句话。还有的夫妻,住在同一屋檐下,共同承担育儿、赡养父母
  • 陈雨菲:这一次尤杯最完美!

  •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苏荇5月5日,在主场成都,中国羽毛球女队历史上第十六次捧回尤伯杯!每一次夺冠,幸福的滋味都不一样,对于带领球队冲锋陷阵的一单陈雨菲来说,这届比赛尤其完美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书香送暖忆初心,税校携手启新程

  • 极目新闻记者 云迎 通讯员 姜琪四月芳菲好,读书正当时。税收宣传月期间,为探索“以读共建”税校合作新模式,丰富“税阅如歌”阅读品牌内涵,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洪山区税务局携手武
  • 武汉市青山区青宜居社区老年大学开班啦

  • 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通讯员 柯嫣然 苏晓荟“听说青宜居老年大学开班啦?”“是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我们想参加声乐班可以报名吗?”“可以啊,非常欢迎!”这是近日,武汉市青山区
  • 懂得拐弯,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深度好文)

  • 听过这样一个版本“狼来了”的故事。一个男孩在放学途中,被两只狼围困。男孩被逼进一个死胡同,危急时刻,男孩急中生智大喊:“耍猴了,耍猴了!”没想到,叫喊声引来了很多跑来看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