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张成地
与现实生活相对应的是网络世界,现实文明有道德的“春风化雨”和法律的强制性兜底,而在网络文明中,道德边界仍存在模糊空间,法律触角尚未全部触达。
当前,随着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革命的深入推进,人类文明已经由工业社会转向了数字社会。网络作为“第二社会”,人们在网络空间的行为早已深刻影响现实世界,比如敲一敲键盘就可以在“云端”与他人碰撞观点、激发新思想,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同样是敲一敲键盘,也可以伤人于千里之外,害人于无形之中。
网络的力量巨大如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山东网民数量超过7000万,是全国网民数量第二大省。自2021年起,山东率先在全国举办以“网络同心文明同行”为主题的山东网络文明周,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三届,既有力推动我省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也在全国起到了先行探索与带头示范的现实意义。
揭晓“好网民·在山东”榜样人物(榜样社团)优秀故事、2022年度山东“双百”正能量网络精品评选结果,为传播、践行网络文明的优秀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授旗,发布山东省网络举报处置典型案例、山东省网络辟谣典型案例,在第三届山东网络文明周启动仪式上,一项项荣誉称号被授予,一个个典型案例被发布,山东网络文明建设成果既有向上的正面激励,也对不法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
风清气正的网络文明既可以对抗诸如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网络“负面性”,又可以让网络产品实体化、精品化,释放出最大“正能量”。
当然,要依托网络传播好声音、讲述好故事、传递正能量,就要坚持多元共建,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不断健全完善机制举措、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善于从网民视角打造实体,创造精品,把文化积淀做成文明行为,才能把有意义的主题做成有意思的产品。本届山东网络文明周除了展示各项成果,还举办了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论坛、网络直播经济与诚信建设论坛、青少年上网与网络文明建设等四个平行论坛,各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网络社会”涉及的主体出发,为网络文明建设“把脉问诊”,贡献智慧。
总而言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如何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也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届山东网络文明周启动仪式在山东日照举行,网络文明也应当如这座太阳之城一般,“向阳生长”。
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