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人民日报整版关注吉林|林深炊烟起 雪满木屋村

日期: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台收集编辑:吉林广播电视台

锦江木屋村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里是长白山地区保护最完好的满族木屋群落之一,也被称为“长白山木文化的活化石”,对研究我国北方山林民族历史文化价值重大。2013年,锦江木屋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场雪后,一路疾驰,道路两旁,丘陵连绵起伏,山上树木密密层层。在锦江木屋村村口站定,只见一座座木质民居高低错落,背后是广袤的林海雪原。木梁、木瓦、木栅栏……在长白山腹地,古朴村落静静扎根。

依山傍水,断不了的木头情

“咱村建房不用砖石瓦钉,都靠木头。”64岁的村民邹吉友热情地给记者介绍起自家木屋,“我家在这里住了四代人喽。”

村里木屋外形相近,都是一层平房,整体呈土黄色。凑近一看,房子四面都有一节一节向外突出的木头,每面十四五根,拳头粗细,左右错落,由下至上,贯穿两边墙壁。远远望去,突出的木头,好似将两边墙壁“缝”起的针脚。再往上看,木烟囱冒出阵阵白烟,木瓦搭出的屋檐上盖着一层白雪;房檐下,大红灯笼随风摆动。

据邹大爷介绍,在建造木屋时,当地村民选用山里富含油脂、抗腐蚀的落叶松为原材料,深挖两米,打好木地基;接着,圆木纵横叠摞,垒成墙壁,两根木头经过凿刻,彼此镶嵌,紧紧咬合,这样建造的木屋非常牢固。2012年,长白山满族木屋的建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木屋里,最特别的就数这‘呼兰’,沾上点火星都不怕。”邹大爷说,木烟囱被当地居民叫作“呼兰”。不同于木梁、木瓦,制作木烟囱不需要人为掏空,而是直接选用森林里被风刮倒、被虫蛀后天然形成的空心木。“你看,一根烟囱,半米来粗,用健康的百年老树太浪费了。咱靠山活着,就不能坐吃山空。”邹大爷说。

选用废料,还有另一层好处——防火。松木被蛀空后,松油才会从表面浸润整个木头。村民将背回的木料打磨光滑,再烧火炭化。烧一会儿喷水停一下,再烧再停,反复数次,直到木面炭化,提高燃点,烟气火星进去就不易燃了。

跨过木门槛,走进木屋,一阵暖意袭来。房梁两米来高,纵横交错的木头清晰可见。邹大爷的老伴于艳霞大娘正弯腰添柴,“别看这房子现在架高梁齐,早些年,也是歪歪斜斜,时不时就要修补一番。”

2006年,抚松县划定出锦江木屋村保护范围。2016年至今,又先后进行两次修缮,累计投资超3000万元。修旧如旧,除了完成整体架构、稳固木梁、磨平墙面等木屋本体修缮外,还建设了消防控制室、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

设施好了,村里游客也多了起来。于大娘告诉记者:“我们特地设计了冰爬犁项目,拉着游客从村西头游览到最东头。”

风吹密林,生活中的大智慧

锦江木屋村不大,现有村民48人,遗存老木屋38栋,牛拉爬犁全程不过15分钟。

“孤顶子,偏偏楞子,家家户户点明子。”牛拉爬犁途中,讲解员卢玉玲总爱说这句老话,“拿来介绍村里再合适不过。”

锦江木屋村原名孤顶子村,因村子地处林区,背靠山峰,略高于四周,且地势相对平坦得名。

“偏偏楞子”,意为斜坡地块,讲的也是选址。村子建在山林迎风坡,地处山脊,南高北低,略有坡度。当地的地理环境冬不积雪,夏不存水,有利于木屋防水。加上山体自然坡度,伐木时,先民能顺着结冰的山地将木头推到村子里,节省人力。

造起了木屋,取暖照明成了村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松木枯死后,浸润油脂的小块木料,遇火即燃,成为村民点火引柴的重要材料。松木块被村民称作“明子”,即带来光明。

一入深秋,村民们往往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做饭。“背上粮食,4点多就进山了。早点出门,才能赶在天黑前回来。”村民李玉河告诉记者。地处山区,采摘松子、蘑菇等山货是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山里松树高达20多米,爬树成了村民必备技能。膝盖、手肘、小臂紧紧夹住树木,弓起身子,一步步挪到上方。脚蹬住粗壮的枝丫,手上探出绑了铁珠子的木杆,不断挥舞,打下松子。

趁着其他人捡松子的间隙,李玉河总爱爬上树环顾四周,“山里真美,密密麻麻的树,还有红叶。风吹过来,叶子唰唰响。天气好时,还能看到对面的山和脚下的河流。”

这份美丽,离不开村民的保护。据李玉河回忆,过去,一斤松子可以卖不少钱,可村民始终坚持“五年三收”的老传统,三年采松子,两年休息。“进山时,也不把松子都打没。咱得让松树歇口气,也留点松子给其他动物。”李玉河说。

苍茫雪原,古村落的新故事

穿过古井、木屋,爬犁一路拉到村东头,村口是圆木垒成的木门,古朴典雅。顺着水泥路,再往前开车不到5分钟,便是长白山鲁能胜地入口。

2016年,毗邻锦江木屋村的鲁能胜地正式开放,不少滑雪爱好者慕名而来,冰雪经济给老村带来新变化。下午4点,于大娘开始为旅行团备餐,山上采的野菜、自家小院的公鸡……鲁能胜地开放后不久,公司的赵经理登门拜访:“咱这村有特色,旅游团过来,除了滑雪,大娘能不能再给安排顿农家菜。”思忖片刻,本就经营农家乐的于大娘答应了。

沟通人数、制定菜单、提前备餐、村民加入……赵经理给了于大娘不少建议。“现代旅游,原来得这么干。”于大娘感慨道。村里的接待能力由一天一桌餐,逐渐提升到一个中午就能接待三五十桌,于大娘牵头成立的旅游合作社年收入30多万元。原本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也有不少回到了村里。

28岁的姜启勇在外做过导游,在他的建议下,除了食宿,村里还增加了森林号子、制作木瓦等特色表演。冬季傍晚,村头空地,架起篝火,村里老人站成一排,比画出抬木头的架势。“起喽,嘿呦!”领头的邹大爷开腔,其他人齐声应和,步调一致,稳稳地跺上冰面。

“可不只农家乐,咱村还有年轻人去雪场打工呢。”于艳霞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府在交通便利的位置安装了自来水、修建了学校,并拨给每户300多平方米宅基地,村民自行选择是否迁往新址。新村距离锦江木屋村不到两公里,仍命名为锦江村,于大娘依然习惯称其为“咱村”。

整理雪鞋、擦拭泥水……在鲁能胜地,锦江村村民徐明明正在忙活。徐明明告诉记者,目前锦江村有6名年轻人在雪场打工,“还有人琢磨着学学滑雪呢,听说,滑雪教练收入更高!”

上下班路上,徐明明总喜欢去老屋转转,和村民们闲聊两句。进入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雪季,“这回咱村还增加了冰钓、冰屋火锅呢,时髦吧!”徐明明笑着说。

老屋间的老技艺

本报记者 刘以晴《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4日 第 07 版)

“撑腰的起,嘿呦!往前的走吧,嘿呦!小心点喽,嘿呦……”声音浑厚高亢,手心向上,搭住肩膀,身体随着韵律晃动。在锦江木屋村的火炕上,65岁的村民李玉河依旧张口能来森林号子:“当年扛木头下山时,全靠这号子打气,我十二三岁就会了。”

聊到木屋,李玉河打开话匣子。

满族木屋,全部建材为长白山原木,运载工具是木轮、木车、木爬犁,形成房屋是木墙、木瓦、木圈子,室内用具为木桶、木盆、木勺子。

“一家建屋,全村帮忙。”李玉河回忆,村里男孩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进山砍树,挑回的木头,一般先晾晒一个冬天。等到春季,东北冻土层逐渐融化后,开始建屋。选好地址,坐北朝南,先放前后木头,再摆左右,一层层用原木垒出房屋主体。

原木之间,单纯依靠榫卯插嵌,能够几十年甚至百年不倒,是木屋村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之处。“榫卯,是技术活,也是良心活。”李玉河伸出小拇指,“两根木头插在一起,完全没缝不现实。但接口处,也绝不能插进一根手指头。”

制作榫卯,被当地称为“砍牙子”。村民沿着木头纹理,在距离圆木边缘十几厘米处,斧头斜着劈进去,砍出一个月牙形,最深处约是木头的1/3。一根圆木两端砍出豁口,建房时,两根木头一横一纵,一根“扣进”另一根,像牙齿一样咬合在一起。

“砍牙子”时,除了要控制好力度,更要尽可能精确。一次建房,需要近百根圆木,“不知道谁和谁会搭到一起,所以要保证每根的豁口都差不多。”李玉河的技艺是跟着爷爷学的,据他回忆,起初,砍完“牙子”,爷爷会把两根木头摆在一起比照,差得太多,就用斧子一点点削齐。“老屋建房没有尺子,全靠手上功夫。”

“木屋的榫卯技艺也不止这一种,我学了两三年,才敢独自上手。”2016年,锦江木屋村第一期修缮工程开始,村里推选李玉河为顾问。维修初期,有时木料不够长,年轻工人便要丢在一边。“咋能这么浪费。”李玉河赶忙拦住。指挥人抬来两根短原木,平放地上,算好长度,斧头竖直劈进,从侧边横砍掉多余的部分,形成半圆形的榫头。另一根如法炮制,两边对接,在接口两边凿出两个眼,插进木头橛子,再用黄泥填进缝隙。不消半小时,“一根”长短合适的木料制作完成。

此后修缮工作中,李大爷又演示过几次,修缮结束时,有几个年轻工人已学得差不离。“好多人还录像了呢,现在不用建木屋了,能让年轻人知道还有这门技术,多好的事。”李大爷感叹。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

编辑:姜晨晨


相关阅读

  • 城记 | 从布局到格局

  • 曾经,成都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意象。天府之国的厚重历史与沃野千里的富庶繁华,都在视野之外滋长,生生不息。17年前如愿以偿闯入这座都市,把自己当做一颗举重若轻的棋子,安然落
  • 覆盖公园面积超2000亩 主城区最大城市公园群来了

  • 作为锦江公园十二景区之一,位于金牛区九里堤片区的锦江公园·九里景区无疑是幸福美好生活的公园城市样本。 近日,九里景区已完成初步打造,这个主城区最大的城市公园群正式与市
  • 房产快报丨武汉发布二手房“带押过户”新通知

  • 今天是2022年1月12日,星期四,成都多云,气温3-12℃,今日限行尾号为4和9,来看今日的房产快报。房产行业资讯1、湖北省武汉市:发布《关于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深化登记金融协同服务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人民日报整版关注吉林|林深炊烟起 雪满木屋村

  • 锦江木屋村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里是长白山地区保护最完好的满族木屋群落之一,也被称为“长白山木文化的活化石”,对研究我国北方山林民族历史文化
  • 2023,中国女足的“大考之年”

  • 2022年春节期间,中国女足克服重重困难、时隔16年重新夺回亚洲杯冠军,她们表现出的在逆境中不言弃、不放弃的“铿锵玫瑰”精神,让无数国人为之振奋。2023年,迎接中国女足的将是更
  • 武汉汉阳丸子节:过年的仪式感,香喷喷的年味

  • 极目新闻记者 张扬春节将至,吃上口口是肉、鲜香弹牙的丸子(武汉人叫圆子),是武汉人过年必须要有的仪式感。将鲜肉和鱼茸剁碎、搅匀,再把大锅支起,猛火烧旺,揉捻、捏团、下锅,猛火热
  • 透过政府工作报告新提法,看到山东新干法

  • 新提法不少!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给人这样一种直觉。在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省长周乃翔一连说了十个“扎实”。扎实,扎准穴位,埋头实干,用这样一个词统领2023年重点工作,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