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获批国家重点专科,七大临床中心挂牌

日期: 来源:武汉晚报收集编辑:武汉晚报

作为武汉市历史最为悠久的西医医院之一,近年来,武汉市第四医院紧紧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患者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院宗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提升患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

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常青院区的投用,医院站上了“一院三区一中心”新的历史起点,辐射范围更广、服务人群更多、服务需求更高。医院正以优势学科为龙头,以省市级重点专学科为基础,全力打造“大专科、强综合”及学科群建设布局,大力推进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七大临床中心挂牌 

助力骨科更精更强

骨科七大临床中心负责人上台接受授牌。

在7月29日举行的“武汉市第四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学术活动月开幕式”上,该院骨科的7位“掌门人”走上台前,接过骨科七大临床中心的牌匾。

据介绍,此次成立的七大骨科临床中心,包括“创伤骨科中心”“脊柱及骨肿瘤外科中心”“关节外科中心”“运动医学中心”“手、显微及修复重建外科中心”“足踝外科中心”“小儿创伤及矫形中心”,七大中心均由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掌舵”。

成立骨科七大临床中心,不仅是学科发展新阶段,也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骨健康不断细化和扩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疾病谱的变化,市四医院骨科在学科建设上不断探索,近年来已逐渐发展出专攻运动损伤的湖北省内首个运动医学科,关注儿童创伤与矫形的小儿骨科,以精准、微创、快速康复为宗旨的创伤骨科等亚专科,逐步形成了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亚专科、单病种发展最齐全,技术特色鲜明的学科集群。

今年,该院骨科正式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半年已累计为患者提供整合型、高水平骨科相关疾病诊疗服务达1万余人次,新开展国家级新技术1项、省级新技术2项。除了脊柱、关节这样的传统热门专业外,还包括足踝、手部、关节韧带这样的“冷门学科”,人体的每一块骨头及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专家和答案。

挂牌七大临床中心,标志着医院骨科亚专科建设再度迈上新台阶。在骨科“中心化”发展的新起点上,各中心将以大骨科为支撑,瞄准国际国内前沿,进一步提升治疗水平,定制“一科一策”特色方案,为患者提供精细化诊疗服务。深度开展精准医疗和智能医学技术,形成医教研合力协同发展的态势。

获评国家创伤中心 

综合救治能力跃升

今年初,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全面投入试运行。

7月8日,一场特殊的应急演练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上演:一位“严重受伤”的男性被急救车送到医院,一场快速响应、多学科协作的紧急救治迅速展开……经过此次演练以及相应的一系列评审活动,武汉市第四医院高分通过验收,在全市率先获评“中国创伤救治联盟高级创伤中心”。

严重创伤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科学、规范的整体性救治。构建快速有效的创伤急救体系,是降低严重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途径。

据介绍,2019年,武汉第四医院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一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整合了以骨科为核心,包括急诊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形成从院前急救到院内多学科共同协作的救治体系,全面开展包括严重的颅脑、脊柱、胸腹、肢体等创伤的综合救治。

就在今年3月9日,29岁的市民陈先生因为交通事故被紧急送往常青院区。来院时,不仅因为严重颅脑外伤导致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还因为胸腔大量出血导致血气胸,都是足以危及生命的重创。此外,陈先生全身包括肩胛、肘部和肋骨都发生骨折和关节脱位,手部还出现脱套伤,皮肤和肌肉严重受损。

陈先生被收入重症监护室后,一场与死神赛跑的大营救随即展开。在医院的统筹协调下,一场横跨三个院区的多学科会诊迅速开启。包括常青院区重症医学科团队在内,医院骨科、心胸外科、麻醉科、神经外科在内多个相关学科的骨干团队在常青院区集结,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经过团队成员的周密论证,医护人员首先对陈先生的肺部进行手术,并固定骨折的肋骨。之后,又对伤者骨折的右臂做固定手术,并进行植皮和清创……陈先生前后共接受了5次手术。其间,重症医学团队每天密切关注他的各项生命体征,并随时根据伤情的发展,通过抗感染、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手段确保其生命安全。

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陈先生接连闯过肌肉坏死、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多道难关,氧合指数、血红蛋白等各项关键指标回升。进入重症监护室14天后,成功撤掉呼吸机。随着情况的继续好转,陈先生最终脱离危险。

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健康常青”深入人心

今年初,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全面投入试运行,一院三区一中心同质化发展格局正式形成。院区不仅建立了包括内、外、妇、儿在内的完整学科集群,还开放了骨科、心内科、疼痛科等30多个省市级重点专科门诊。

同时,院区结合常青花园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为居民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医疗中心,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深化落实医联体建设,为辖区居民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上半年,一位女患者因痔疮出血一周,在家出现头昏、心悸症状,随后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中心医护人员检查发现,患者血压只有64/40mmHg,属于较为严重的低血压状态。在对患者进行初步治疗的同时,中心立刻与常青院区取得联系,进行转诊沟通。通过120急救车转运,患者10分钟就被送到常青院区,并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外科病区治疗,很快转危为安。

据介绍,像这样的转诊机制,如今运行得愈发流畅。医院通过设立将军路120急救站点,打通19条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体系;通过与周边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畅通双向转诊通道;以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的方式,形成了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机制;通过设置摆渡车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以常青院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医疗联合体和120站点的高水平一体化区域诊疗体系已初具规模,医疗服务质量与规模也在同步提升。

持续完善就诊流程 

不断提升就医体验

市四医院组建“红色家医”服务团队送义诊进社区,把健康送到百姓家门口。

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武汉市第四医院坚持以深化老年友善医院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行“无假日医院”诊疗模式,大幅增加专家专科门诊频次,持续优化智慧就医方案,有效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

医院在三院区同步开设疼痛、健康管理、药学咨询等新型门诊,开展32个科室的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复诊开药等业务。

创新门诊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就医便捷化、智慧化的需求;创新治疗管理模式,在常青院区成立集诊疗、康复、护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复管理中心,打造覆盖全年龄层次、全康复需求、全服务形态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创新手术医疗服务模式,积极开展骨科日间手术整合管理,有效缩短患者就医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医疗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推进预约诊疗智能化,开展检验检查、手术、操作等项目的分时段精准预约;深化互联网医院建设探索建立预就诊模式;设立专科惠民号、专家复诊号,加强专家门诊出诊管理,提高出诊频率,实现患者随时就诊。

在就诊中,持续优化就诊流程,组合系统疾病相关专科诊室,让“专家围着患者跑”。定期采集患者意见,完善门急诊“一站式服务”,落实特殊人群优先就诊,探索志愿者、医务社工等服务模式,为特殊人群提供便捷化服务。

数据显示,医院在上半年的核磁、CT等医技检查预约时间平均缩短近1天,复诊预约率达到80%,专家门诊量增加近40%,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为了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和环境,医院还不断完善就医设施,在公共区域完善设置共享充电宝、共享轮椅等便民设施,为患者提供多种便民服务。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 

用心用情关爱群众

被广大帕金森患者亲切成为“握手医生”的神经内科主任沈伟,获评“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

今年以来,医院举办各类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千余场,组建“红色家医”服务团队,让服务亲自上门,让患者少跑腿,服务群众达20余万人次,打造了居民家门口的健康阵地。通过这种方式,将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精准降低健康损害的发生概率,力求实现人民群众少得病、少得大病、健康长寿的目标。

医院成立的志愿服务团队,还坚持开展医务志愿服务、药学指导服务、护理延伸服务、爱传递“护具漂流”服务等,全方位、多维度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该院神内、肾病党支部书记、神经内科主任沈伟在帕金森病、脑卒中救治等领域深耕多年。他和团队同事多年来坚持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教,帮助老年人及时发现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预兆。因为在和患者打交道时,习惯紧握对方双手,既是拉近医患距离,也是感受其肌力,赢得了“握手医生”的称号。今年医师节前夕,他作为医疗健康行业的代表之一,经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在全省范围内层层推选,荣获2023年“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

“爱传递”志愿者将捐赠的支具交到有需要的患者手中。

以骨科康复患者交换共享支具的“爱传递”公益项目,已服务患者5000余名,缓解患者经济负担近10万元。而在今年4月举办的武汉马拉松赛事上,作为赛事独家运动康复合作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派出骨干医护人员,共为数百名选手提供了医疗保障服务。

同时,医院还积极参与麻城市、五峰县等对口支援单位的驻点帮扶工作,恢复慢性病专家工作室,持续推进“323”攻坚行动,累计派出专家355人次,为基层居民开展主题讲座、咨询、义诊等大型公益活动53场次。以医联体为平台,在基层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筛查1.27万人次,落实双向转诊899人次,同比增长24.7%;切实保障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及平等可及性。

未来,医院还将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进一步创新医院改革发展思路,进一步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加快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化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扎实抓好医院管理和医疗工作,以更具时代感的现代四医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杨京 刘璇)

【编辑:余丽娜】


相关阅读

  • 张海萍:24小时“在线” 做居民“贴心人”

  • “我们已经联系社区把药送过去了,您腿脚不方便,在家等着就行,尤其要注意换药,保持伤口的透气,洗澡的时候不要沾水,小心摔跤……”在与患者的视频中,杭州市钱塘(新)区闻潮社区卫生服务
  • 叮!您的郑大五附院网约护士已接单

  • 大河健康报记者 王嘉译自2019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相继下发多个文件,鼓励各地市医疗机构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增加护理服务供给,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推进“互联网+护理服
  • 县级医院设备采购配置有了明确标准

  • 以下文章来源于健识局 ,作者李谨行日前,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县级综合医院设备配置标准》的通知,适用于不超过1500张床位规模的县级综合医院。自2024年1月1
  • 有医说医丨符合三个条件,糖尿病或可逆转

  • 作者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田晨光如果你问一个从事糖尿病诊疗的专业医生:“你有没有成功地让患者停药的病例?”相当多的医生会给你一个肯定回答,有。但是,由于每位医
  • 榜样的力量丨杨小敏:做病人最信赖的医生

  • 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石泉县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杨小敏始终把守护生命放在第一位,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按下人生的重启键,用高尚的医德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
  • 青岛“23名男女感染H7N9死亡”?官方再次回应

  • 8月17日,平度市人民医院发布严正声明:微信所传“23名男女感染H7N9死亡、平度市人民医院抢救医生被隔离”实属谣言。此前报道4月25日,平度市人民医院、平度市农业农村局曾发布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截至7月底,聊城计划新建商品住房226040套

  •   8月16日记者从聊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联席会议办公室了解到,截至2023年7月底,全市房地产商业开发在建在售住宅项目共392个,计划新建商品住房226040套、面积3008万平方米。 
  • 怀远最新公告!

  • 关于开展线上线下同时受理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有关事项的公告各乡、镇人民(街道)政府,县直各单位、各直属机构,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蚌埠市住房保障政策有关规定及相关要求,为优化
  • ​ 来场city walk,从行走开始遇见宝藏坪山→

  •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17日讯(记者 陈颖玑 程熙)坪山,一座创新之城、宜居之城、产业之城。在繁华都市与山间河畔之间形成独特的生活节奏,这是坪山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水清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