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细数菏泽人的“太空情缘”!

日期: 来源:牡丹晚报速新闻收集编辑:牡丹晚报速新闻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盘古“开天”、屈原“问天”、万户“飞天”,自古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宇宙洪荒的追问和探索。

21世纪,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我国将于2030年前实现登陆月球的宏伟计划。近年来,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菏泽人不断地贡献着“菏泽力量”,也享受着航天事业发展所带来的伟大成果。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播下太空种子 开启天宫梦想

“播下一粒太空种子,开启一个太空梦想。”6月1日,曾任牡丹区都司镇白刘庄小学校长的刘认银说。

去年5月份,为丰富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种植项目,让学生了解更多太空知识,牡丹区科协向牡丹区都司镇白刘庄小学赠送了60粒太空丝瓜种子和100粒太空架豆种子。白刘庄小学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辟太空种子种植试验基地,刘认银带着学生在牡丹区科协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体验太空种子种植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的意识。

“孩子们当时都很好奇,太空种子长什么样?和普通的丝瓜种子一样吗?结出来的丝瓜能吃吗?”刘认银回忆,太空丝瓜和太空架豆种子入土后,孩子们都很兴奋,每天都关注着它们的长势,出土、发芽、开花、结果,每一个过程都被孩子们记录了下来。在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看到自己参与种植的丝瓜结出了一米多长的太空丝瓜,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叹太空育种的神奇。

“太空丝瓜收获后,学校组织了一场非常有趣的评比大赛,孩子们都开心得不得了。”刘认银回忆。牡丹区都司镇白刘庄小学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教育,近年来,学校把科学知识学习与学科教学、劳动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粒太空种子,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科研梦想,我觉得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刘认银说。

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

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菏泽一中成为此次“天宫课堂”的三个地面分课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一处。“能成为第三次‘天宫课堂’的地面分课堂,我们菏泽一中全体师生倍感自豪。”菏泽一中校长张斌兴奋地说。



“天宫课堂”上,三名航天员随即带领学生们进入太空奇妙之旅。在持续约50分钟的授课中,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以天地互动方式,与地面进行实时交流。



“下面,请菏泽的同学进行提问。”在提问环节,“太空教师”向菏泽学生发出了邀请。视袁隆平为偶像的高一学生司羽珊,获得了提问的机会:“我想问,在太空,既没有上下左右的概念,也感受不到重力现象,那么,拟南芥和水稻的根为什么还能往下扎到‘土’里?”随后,“太空教师”认真回答了司羽珊的问题。“今天的课,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那是一颗向往科学的种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航天员一样,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贡献。”司羽珊说。



“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周期和地面上有什么不同?”高二学生尹钲涵向“太空教师”询问。在得到“太空教师”的答复后,尹钲涵十分高兴:“能够和航天员连线,我心情十分激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时刻牢记航天员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学好文化课,考一个理想的大学,力争在航空航天领域作出成绩。”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进步,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航天员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这将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种子,助力他们实现人生梦想。”菏泽一中教师孟令觅表示。

据了解,为常态化开展航空航天系统教育实践活动,菏泽一中建设了高标准的航空航天科普馆。该科普馆共设航空航天主题区、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区、航空航天社团活动区、航空航天社会实践活动区、航空航天竞赛活动区、航空航天教育成就展示区,设施完善。

“胖五”飞天背后的菏泽小伙

今天的莘莘学子,也许就是明天的航天英才。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为“胖五”飞天贡献自己力量的人群中,有一位菏泽小伙,他就是时年25岁的刘辉。他出生于1997年,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被保送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读研究生。刘辉的研究生课题主要围绕火箭,读研期间半工半读,参加工作后很快就适应了工作节奏,所以能够比较早地担任系统指挥。

“作为此次长五发射动力系统的指挥,我感觉不是特别紧张,因为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与大型的发射活动。在每一项测试中都精心操作,认真判读,确保火箭状态良好,等到发射时心里就会比较有底气。”刘辉说。

刘辉说,能够成为一名航天人是非常快乐、非常自豪的事情。这不仅是他大学时代的梦想,也是他将坚守一生的事业。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工作像航天事业一样,能够让人这么心血澎湃。“每次在基地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我都觉得航天事业是可以从事一辈子、奉献一生的。”刘辉说。

“感动菏泽”的“飞天将军”

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令人敬仰,“飞天将军”张建启便是广大年轻人的榜样。

1946年,张建启出生于曹县楼庄镇安乐村一个贫困家庭,197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核物理系。1997年,张建启出任解放军原总装备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2001年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2004年起任原总装备部副部长,先后参与组织指挥了“亚洲一号”、“风云一号”、“澳星”发射、“神舟”飞船发射,以及罗布泊核试验、战略武器试验、常规兵器试验、风洞改造等上百次任务,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9年,张建启率团到俄罗斯航天发射场考察,在参观发射中心展览馆时,陪同人员指着一幅大图片对他说:“我们俄罗斯的飞船已将30多个国家150人送上太空,但没有你们中国的。”张建启不卑不亢地回敬道:“我们将来要亲手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张建启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兑现着自己的这句承诺。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6枚刻度。这期间,张建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

牡丹晚报记者张洪梅曾经多次采访张建启,在她的记忆中,这位“飞天将军”一直是低调内敛的。“往年拨打张建启家中电话,总是他妻子闫秀荣接听,而张建启不是在发射场就是在办公室忙碌。”张洪梅回忆,“2010年1月的一次采访中,拨通电话时,却是张将军接听的,原来他已经于2009年7月退休了。”

2008年,举世瞩目的“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后,时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七”任务副总指挥张建启,被家乡人民授予“感动菏泽年度人物”特别奖。2008年中秋节,安乐村村民为张建启邮寄了两盒“感恩月饼”,还附上一封信,向老将军表示慰问。

相关阅读

  • 菏泽种子“逐梦九天”

  • 飞天,是人类亘古以来的梦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个个梦想照进现实。在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番茄种子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往太空之前,菏泽已经有多批次牡丹种子搭乘
  • 菏泽:坚决打好打赢夏粮抢收攻坚战

  • 5月31日,副市长曹临带队深入鄄城、东明、曹县、牡丹区,实地察看小麦生长情况,与农业农村部门、农业技术专家一起研究应对措施,并召开全市“三夏”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
  • 菏泽: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执法和隐患排查治理

  • 今年6月是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5月31日,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启动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聂元科在菏泽分会场参加并提出
  • 王凯调研指导麦收工作

  • 王凯在调研指导麦收工作时强调全力以赴推进麦收工作千方百计确保群众收益近期,省长王凯先后到郑州航空港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周口市西华县等地调研指导麦收工作,强调要认真
  • 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又获佳绩

  •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杰近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山东省戏剧家协会承办的第九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成功举办。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
  • 为考生加油,菏泽人在接力

  •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敏静近年来,牡丹晚报“爱心助考”活动从未间断,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爱心商家、单位和市民的热情度更高,自从本报刊登了相关信息后,就源源不断地接到大家的报
  • 飞天!7000粒“菏泽籍”番茄种子上太空了!

  •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菏泽市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56-68、56-79番茄种子实验材料搭乘飞船飞往太空,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细数菏泽人的“太空情缘”!

  •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盘古“开天”、屈原“问天”、万户“飞天”,自古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宇宙洪荒的追问和探索。21世纪,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5月29日中国载人
  • 6月,你的工资卡或多两笔钱

  • 6月即将到来你的工资单里或将增加这两笔收入高温津贴和五一加班费这是两笔什么钱呢?小轩带您了解一下高温津贴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
  • 黄临风同学,你帮老人推三轮车的样子真帅!

  • “下班路上看到这一幕,觉得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特别好!”近日,慈溪市民南先生下班路过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看到同向车道上,一名中学生正帮助一位老人推着三轮车,南先生用手机拍了
  • 我市首家“红领巾主题邮局”成立

  • 原标题:我市首家“红领巾主题邮局”成立 在汾阳市禹门河小学挂牌,并举办“文化进校园”红领巾集邮展览图为揭牌现场图为学生们观看展览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