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单县:3100棵“太空番茄”结出累累硕果

日期: 来源:菏泽日报收集编辑:菏泽日报

一粒种子,一个希望。2023年5月30日,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西红柿种子实验材料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往太空,随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空间搭载实验。一年后,由这批实验材料培育的3100棵“太空番茄”结出累累硕果。6月10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赶赴单县进行采访,了解“太空番茄”种子“上天入地”背后的故事。

头茬“太空番茄”进入成熟期

6月10日,恰逢端午节,单县绿丰种业实验示范基地酷热难耐。观察、记录……一番忙碌后,年逾花甲的单县西红柿协会会长任思党热得大汗淋漓。

“这几行西红柿,就是由去年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的56-68、56-79种子培育而成的。”任思党说。头茬“太空番茄”已进入成熟期,不少靠近地面的西红柿变得红彤彤的,闻上去有股淡淡的清香味。据记者观察,这批西红柿较日常所见的西红柿更红更圆。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56-68、56-79西红柿种子实验材料搭乘飞船飞往太空,它们随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空间搭载实验。

任思党的儿子、单县番茄研究所所长任辉介绍,单县番茄研究所去年提供的56-68、56-79西红柿种子实验材料重约30克,共计7000粒(其中56-68实验材料3000粒、56-79实验材料4000粒)。这7000粒“菏泽籍”西红柿种子,搭乘神舟飞船在太空遨游了5个月。

“去年11月份我们拿到这批从太空回来的西红柿种子,不久之后便开始育苗。”任思党回忆,“根据需要,我们培育的这批西红柿幼苗是通过不同的栽培模式来进行实验的,有露地栽培,有冷棚栽培,有温棚栽培。”

“幼苗培育成功后,我们于今年3月27日、4月8日定植了3100棵,现在我们看到的西红柿是其中的一部分。”任思党介绍。随着他的指引,记者看到每一行西红柿的地头都插着一个标识牌,分别写着56-68、56-79。

一粒西红柿种子先“上天”后“入地”,然后结出累累硕果。由于实验基地内的西红柿结果较多,我们已经不能用“一个个”来形容,而应用“一串串”或“一挂挂”来形容。任思党使用的专业术语是“一穗穗”。“我们目前的西红柿留的是五穗果、六穗果,一穗4个果。”任思党说。

“太空番茄”呈现新特点

与普通西红柿相比,在太空遨游5个月的“太空番茄”有什么不同吗?这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截至目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56-68生长较快,56-79熟性偏早即早熟。”任思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进行太空实验之前,我们预想更多的是西红柿产量上的变化,像熟性偏早这个情况是没有预想到的。”任思党说,“我们通过飞向太空的西红柿种子,培育了10多个新组合,下一步将开始定植实验。”

民以食为天,常被用来形容粮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如今,“天”被航天育种赋予了新的内涵。航天育种即太空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通过搭载返回式航天器或太空舱,利用太空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环境的综合诱变作用,使生物自身产生基因变异,再回到地球,经过科研人员多代筛选、培育,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

航天器的每一克载荷资源都很宝贵,那么,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西红柿种子又是如何踏上“太空之旅”的呢?

据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展以来,注重发挥工程综合效益、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3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通过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搭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的机会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育种实验项目。单县科协希望借助航天育种搭载实验,获得更多突变新材料,促进西红柿育种事业快速发展。

机会出现在一次科普宣讲活动上。当时,单县科协打造的品牌科普活动“单县科学家大讲堂”迎来了一位客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石磊。经石磊牵线搭桥,单县西红柿协会与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顺利对接。提交材料并接受专家评审后,单县西红柿协会成功争取到航天育种搭载实验机会。搭载实验项目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遴选,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审核批准实施。

打破国外西红柿品种市场垄断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则被视为“芯片”里的关键。“我从1987年开始从事番茄育种工作,截至目前共培育出72个番茄品种,其中26个品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一项科技进步三等奖。”任思党说。

短短几句话,概括了任思党、任辉父子二人近年来在番茄育种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1987年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中,当时我们这一带是单县传统的蔬菜种植区,其中番茄的种植面积较大。”任思党回忆,“我当时在家里搞农技服务,慢慢发现乡亲们使用的很多种子都是外地的甚至是外国的,耗费了很多资金。我当时心想,如果能培育出我们自己的种子,该多好啊!培育出自己的种子,既利于在本地推广,也可以让农民得到实惠。”

这个念头就像一粒种子扎根在任思党的心田,此后历经风风雨雨,遭遇挫折失败,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育种是一项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工作,研发周期长、出成果慢,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前期还看不到收益。”任思党回忆,“家人不住地抱怨,这种研发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什么时候可以把投入的资金收回来?”

任思党说,面对重重压力,他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在我看来,育种这项工作非常有乐趣,让人欲罢不能,慢慢地我取得科研成果了,与山东农科院、江苏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家人也慢慢理解了。”

“十年磨一剑,这句话用到种子培育领域再贴切不过了。一个育种材料要培育8代,才能作为亲本材料使用,原来需要8年的时间,现在通过大棚培育也要近三年的时间。两个材料组合,通过多种实验,历经多年努力,才能筛选出一个新品种。”任思党说。

1995年,第一个饱含任思党心血的番茄品种“绿丰杂交二号”投向市场,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2008年,我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对120多个组合多点实验筛选,成功育出抗TY病毒番茄新品种‘粉欧克’等抗TY番茄新品种,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番茄品种中高端市场垄断的历史。”任思党骄傲地说。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郭卫东

相关阅读

  • 菏泽市:“舌尖产业”让发展“有滋有味”

  •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山东省菏泽市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加工产业确定为菏泽市重点打造的十大产业链之一,实施了重点产业“链长”负责制。2023年,菏泽
  • 菏泽市首例噪声污染案!法院宣判!

  • 自家楼下正是供水泵房“嗡嗡”噪音终日深受其扰反映8年物业仍未解决一朝起诉看法院如何判决?近日,单县法院判决菏泽市首例噪声污染案,宣判后,被告提出上诉,二审维持一审判决,现判
  • “浮龙集团杯”首届龙舟大赛燃情开赛!

  • 龙腾单县 舟游齐鲁|“浮龙集团杯”首届龙舟大赛燃情开赛!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桨起桨落,激起朵朵白浪;鼓点如雷,振奋万人心! 6月10日,“浮龙集团杯
  • 黔南长顺:特色产业“一串红” 助农增收促发展

  •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黔南州长顺县长寨街道生联村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力促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村民在采摘西红柿走进塘坊桥西红柿产
  • 收麦子咯!单县又是一年好“丰”景

  • 又是一年丰收时。在千年古县单县处处麦浪滚滚,金色的田野里收割机往来穿梭。眼下单县125万亩小麦已经陆续成熟,当地正积极组织人力、机械抢收小麦,确保不误农时、丰收到手、颗
  • “喀什红”水果番茄走俏 超700吨快递全国各地

  • 天山网讯(记者 范琼燕报道)沐浴着新疆充足的阳光,浇灌着昆仑山下的雪水,脆甜爆汁的“喀什红”水果番茄开始畅销全国。6月6日,记者从喀什地区邮政管理局了解到,今年1至5月,仅顺丰速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单县:3100棵“太空番茄”结出累累硕果

  • 一粒种子,一个希望。2023年5月30日,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西红柿种子实验材料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往太空,随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空间搭载实验。一年后,由这批实验材
  • 南中医有个“学霸大厅”,14名同学“一战成硕”

  • “研”途路上,风雨兼程,和同学们在无数个夜里挑灯战斗,一起并肩奋斗、共赴理想,是一件幸运的事情。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已落下帷幕,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药院的 C39栋1320大厅可谓“
  • 定陶皮影人:“皮影之家”的坚守与传承

  • 定陶皮影至今已有200年历史。从十指跃动、翻飞皮影的传统,到创排新剧的探索,冯克献祖孙三代对定陶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让人看到非遗蕴含的无限生机。“啪!”白布背后的灯亮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