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建设新时代新文化 促进“非遗+旅游”融合新发展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全省文化馆工作会议上,特别邀请江苏省文联主席、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会长、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章剑华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文艺工作委员会委员郝庆军两位专家,为与会馆长授课。

章剑华主席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新辉煌》为主题,围绕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三个方面,结合自身在文化战线上的多年从业经历,为与会馆长带来一场深刻又生动的思想之旅。

郝庆军副主任以《非遗保护如何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非遗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非遗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个方面,探讨推动非遗保护工作规范性、合理化、创新发展等话题。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新辉煌

章剑华 (江苏省文联主席、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会长、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 “中国式”五大特征

● 文化强国建设的五项任务

● 提出“三个先行”“三个跃升”

● 抓好转化性、原创性、孵化性创作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首次对“中国式”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概括为五大特点。这五大特征,都与文化息息相关。一是“人口众多”。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点。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文化即人化,文化的目的是人,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普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二是“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目标。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一种政治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均贫富、等贵贱”的思想,而“共同富裕”是全新的思想文化观念。三是“两个文明”。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内涵。体现了大文化的概念。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就是文化。四是“和谐共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视野。着眼于大自然,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五是“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胸怀。体现了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社会理想和文化认同。

建设时代新文化

统筹五项任务

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十五项使命任务中,第八项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自信自强就是要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新辉煌就是要努力建设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与底气,也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与理由。我们要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建设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抓好文化强国建设的五项任务:

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重点是两个方面,即理论与舆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掌握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主战场的主动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二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尤其是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四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是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文化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不仅可以走向市场,增加产值,更可以多层次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扩大影响力。

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就是经济、科技与军事。软实力就是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从“三强三高”

到“三强三高”+“三先三升”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确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新重要举措。

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2006年又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强省。16年之后,202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先行区。江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适逢其时,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基础条件。

文化是不断堆积的。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是不断改变,而是不断叠加。建议把“三强三高”调整为:“三强三高”+“三先三升”。三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人才队伍强。三高:思想文化高地、道德风尚高地、文艺创作高地。三先: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上先行一步;在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上先行一步;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上先行一步。三升:实现“文化强省”向“文化现代化”的新跃升;实现文艺“有高峰”向“多高峰”的新跃升;实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向“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新跃升。

实现“文化强省”向“文化现代化”的新跃升,就是要实现文化观念现代化、文化事业现代化、文化产业现代化;实现文艺“有高峰”向“多高峰”的新跃升,就是要努力造就精品力作和名家大师,从“无高峰”“缺高峰”向“有高峰”“多高峰”攀登;实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向“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新跃升,就是要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丰富文化生活、丰富惠民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抓好三类文艺创作

需要强调的是,文艺创作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重点抓好三类创作,一是转化性创作。主要是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包括历史人物、文学经典、民间故事等,通过二度创作,转化为影视作品和舞台艺术作品。这是取之不尽的文艺创作的素材宝库,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来源与途径。二是原创性创作。原创作品也可说是新创作品。无论对于艺术家还是对于一个地区的文艺创作尤为重要,更有价值。原创要尤其注重主题性创作。主题创作要求作品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创作,既可以是命题创作,也可以是自主创作。艺术家不能回避主题创作,而是要积极争取主题创作。主题创作往往题材宏大、贴近时代,更有震撼力和影响力。我们一定要围绕这些主题,努力做好文艺创作,力争拿出精品力作和经典之作。三是孵化性创作。文学是文艺创作转化的基础与源头。许多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和影视作品都是从文学作品中改编转化而来。江苏是文学强省,有许多著名作家和经典文学作品,把这些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影视剧,应该说是最讨巧,最有把握,也最容易出精品力作。

文化工作和文艺创作的关键在于人才。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人才,才有作品,才有文艺高峰,才能建设文化强省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才能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但愿江苏文化繁荣发展,江苏文艺百花盛开,永远为人民绽放。

非遗保护如何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郝庆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 非遗促进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八举措

● 文旅融合的 “七大风险”“八大挑战”

一、文旅融合,非遗先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该把握几项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二是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规律特点。三是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四是让旅游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五是发展旅游中加强非遗保护。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和空间,保障传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传承群体参与旅游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适应当代旅游需求和旅游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断提高传承发展利用水平,持续为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二、以非遗保护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是遴选资源。对本地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梳理,遴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当地民众广泛认可、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并向社会公布,为旅游发展提供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是突出特色。深入挖掘民间文学的价值和精神内涵,讲好当地传说故事,让游客了解地方历史文化。鼓励面向游客开展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积极开发传统工艺产品,丰富旅游商品内涵。将传统体育、游艺纳入旅游体验。依托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康养旅游。挖掘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内涵,让游客体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体会中国人顺应时节、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理念和独特智慧。发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参与性强的特点,让游客感受当地民风民俗,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

三是融入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能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对在旅游空间范围内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要加强保护传承,提升展示利用水平。鼓励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中选择适合的代表性项目进旅游空间,要为传承人在旅游空间开展传承实践和旅游服务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传承人参与旅游管理。要将旅游空间作为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面向国外游客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当地群众和游客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

四是丰富产品。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相关元素融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主题公园、旅游饭店,融入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将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对接,推出一批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民宿。鼓励旅游演艺创作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和素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鼓励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制作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宣传册、宣传视频等,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五是建设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项目保护单位等设施场所要增强互动演示、体验教学等功能,面向游客提供体验、研学等旅游服务,让游客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聘请传承人作为专(兼)职讲解员,为游客演示、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将遴选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群众广泛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场所和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研学等服务的旅游相关场所,设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

六是保护生态。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村落、古街、古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孕育生存和传承发展的重要空间。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因地制宜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传承人、村民、居民成为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创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方式,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向游客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故事。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保障当地村民、居民的生活,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保护文化生态不受破坏。

七是丰富旅线。支持在已有旅游线路中有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等内容。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加强推介宣传,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以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特色景区、特色村镇、特色街区为点位,与相关传承人开展合作,培育一批满足游客需求、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线路。支持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活动,围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

八是开展培训。要将旅游相关业务内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范围,帮助传承人、保护工作者了解旅游行业特点、政策法规、运营模式、游客需求等,提高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传承人对其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意义的认识。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旅游行业培训范围,帮助导游、讲解员、旅游开发者等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知识内涵和保护理念,提高在旅游中合理利用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欣赏、尊重、认同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七大风险和八大挑战。七大风险为保护乏力风险、传承断代风险、过度开发风险、陈列风干风险、转化无力风险、脱离时代风险、利用跑偏风险。面临的八大挑战有:不适应新时代的挑战、观念落后的挑战、职业倦怠的挑战、知识欠缺的挑战、能力不足的挑战、智能互联挑战、全媒体时代挑战、“双创”乏力挑战。

面对“七大风险”“八大挑战”,应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挑战,保护工作要讲创新和时效,传承工作要有新方式和新媒介,非遗保护和利用工作要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相结合,尝试把非遗工作和智能互联结合。非遗传播不只是单纯的宣传,而是运用全媒体进行创造性转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助创意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产业对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进行综合性展示和体验。


相关阅读

  • 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首日见闻

  • 从国产电影到国货潮牌,近年来,文化与技术的对碰交融孕育了众多现象级的“爆款IP”。互联网迅猛发展、技术推陈出新催动着新时代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左侧、右侧、下方,三块屏
  • 湖北利川:推进茶文化进校园

  • 利川市忠路镇是我州有名的贡茶之乡,有史书记载该镇种茶历史始于唐盛于明,茶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镇把丰富的茶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孩子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成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科技节播撒创新种子 温江区点亮中小学生科技梦

  • 4月7日,成都市温江区2023年中小学生科技节暨科技教育论坛系列活动在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举行。此次科技节分为启动仪式、观摩活动(科创作品展/科创比赛)、科技教育论坛和
  • 征稿启事 | 第四十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武汉大学百卅华年,以蓬勃的青春朝气共赴武汉大学百卅之约,武汉大学、湖北省学生联合会决定联合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