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无锡地铁5号线工程,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开工!”
“我宣布,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工程,锡宜高速扩建工程,锡太高速新建、沪武高速扩建工程无锡段,开工!”
1月6日上午,随着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一声令下,无锡“四线四路”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车轮上的无锡”“轨道上的城市”加速驶向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交通“一子落”,经济“满盘活”。“四线四路集中开工,吹响全年政府投资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奋进号角,以交通先行进一步激活城市区位优势。”无锡市市长赵建军表示,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无锡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打造便利的轨道交通网、发达的公路网、畅通的航道网、便捷的航空出行网,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拉开“骨架”、畅通“血脉”,打造更高水平、更为便捷的“互联互通”,为无锡现代化建设提供交通支撑。
1
“轨道上的城市”加速驶向春天
挖掘机铁臂挥舞,誓师动员声浪灼人,无锡“四路共建”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气氛很燃!
“四路共建项目开工,刷新无锡高速建设同期开工数、建设里程、工程投资、难度系数、施工工艺、建设管理模式等多项记录。”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俞刚告诉“瞭望君”,此次集中开工的“四路共建”项目,建设总里程约131.3公里,总投资426.7亿元。
其中,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工程全长11.4公里,总投资约85.06亿元;
锡宜高速扩建工程全长35.7公里,总投资约77.55亿元;
锡太高速新建工程无锡段约50公里,总投资约175.16亿元;
沪武高速扩建工程无锡段34.2公里,总投资约88.93亿元。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完善无锡高速公路网络结构,显著提升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助力无锡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
同一时刻、同处一城,无锡轨道交通“四线共建”开工现场,大干快上的火热场面令人印象深刻。“瞭望君”在现场得知,当天新开工的地铁5号线是串联起无锡主城区的又一横向通道,S2线将打造成锡宜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加上不久前开工的地铁4号线二期以及正在加快建设的锡澄S1线,“四线共建”撑起无锡轨道交通骨架。
作为城市重要发展支撑、重大民生工程,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有力牵引,无锡自2009年起实施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年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迄今为止,无锡地铁已完成两轮建设任务,建成 4 条地铁线路,实现通车里程112公里,设站80座,形成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运营网络。一条条健壮有力的“地下动脉”让城市不断释放新活力。
“随着四线共建正式开启,这张网正向更多区域延展开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无锡地铁集团负责人介绍,“四线共建”完成后,将有效串联多个城市片区,完善本地交通网络,推进锡宜一体化、锡澄一体化发展。今年内,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苏锡常都市圈发展,无锡还将加快推进地铁6号线启动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五线共建”,同时启动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报批,引领“轨道上的无锡”加速前进。
道路的连接,畅通城乡居民的往来之路,也便捷城市间的交流融通;轨道交通格局的蝶变,畅通经济发展主动脉,催生发展新活力。目前,无锡还有341省道无锡段、范蠡大道北延、312国道无锡飞凤路至金城东路段改扩建工程等15个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在建,随着堵点断点不断打通、承载能级持续提升,无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拉开“骨架”、畅通“血脉”,助力城市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
内通外联打造枢纽城市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发展之脉。无锡地处于太湖之滨、长三角几何中心,近年来,无锡围绕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积极构建“四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双联双提”五大行动,以交通先行激活区位优势、提升发展优势。
去年12月,随着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通车,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高速公路环线实现直接连通,这条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城际交通要道,为苏锡常都市群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至近日,伴随着地下段盾构掘进、高架段节段梁架设的完成,无锡首条市域城际轨道交通——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迎来全线贯通的重大节点,标志着锡澄S1号线列车全面进入车辆调试、系统联调阶段。锡澄S1线起于江阴外滩,止于无锡惠山区地铁1号线堰桥站,全长30.4公里,设站9座。建成后将有效构筑起无锡与江阴的“半小时通勤圈”,强化锡澄一体化发展,实现两地居民“通江达湖”的热切期盼。
再把目光转至航空。去年11月20日,无锡丁蜀机场正式开航,无锡自此成功构建起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双机场”体系。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敏表示:“丁蜀机场是实现锡宜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也为无锡建设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打造重要一环。”
此外,苏南硕放机场已于近期开通无锡至德国莱比锡欧线直航货运航班,该航线每周3班,后续按计划将增至每周6班。这一航线将辐射整个苏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贸易链,为周边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航空动力,加速苏南地区跨境货物“出海”。
数据显示,目前无锡公路总里程7802.9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比全省第2;铁路总里程296公里,铁路网面积密度全省第3;通航里程1578公里,航道网面积密度全省第3;苏南硕放国际机场通航城市(地区)75个,去年客、货吞吐量分别为376.9万人次和9.8万吨,均为全省第2;无锡(江阴)港拥有万吨级泊位48个,去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4.25亿吨、59.31万标箱,无锡(江阴)港货物吞吐量全国内河港第3。
3
为区域中心城市拉开骨架畅通血脉
强国之路,交通先行。为积极响应交通强国战略,不久前,无锡出台实施方案,建设多式联运多港联动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示范城市。方案聚焦全方位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力推进多式联运、多港联动,加快提升物流供应链驱动力、提高城市产业链竞争力,为打造交通枢纽名城和开放强市夯实交通基础、提供物流保障。
有专家认为,无锡发展多港联动多式联运、建设现代货运流通体系,能有力服务企业物流“降本增效、扩大辐射、提升韧性”,以交通高质量发展为产业供需适配性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瞭望君”注意到,去年以来,无锡先后与连云港、南京、苏州等城市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接续中欧班列业务合作,联合打造无锡-中欧(亚)国际物流通道。作为全省首个开展中欧接续班列的试点城市,无锡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接续班列20趟次,发送货物1408个标箱,运量14080吨、货值3.8亿元,服务上汽大通、美的小天鹅等一大批本土外贸企业。
去年9月,无锡(江阴)港“联手”俄罗斯苏维埃港,全国首条通达俄罗斯苏维埃港的国际直航航线落地无锡,有效提升两地进出口贸易的便捷程度、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苏维埃港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海转铁、海转路的转运优势。”江阴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航线不仅能提高国内货物集港、出口效率,还能避免抵俄后当地主力港难以靠港的窘境,增加货物后半段物流选择的可能性。
上海港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无锡有着良好的水网条件和产业条件,内河港是全国36个主要港口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水陆口岸。今年1月5日,无锡市政府与上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无锡市产业基础和上海港国际货运优势,高效推进新安港ICT(内陆集装箱枢纽)项目合作建设,推动无锡更深层次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抓牢当前关键窗口期,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全面掀起抢前抓早、大干快上的新热潮;进一步优化现有路网布局,加快打通堵点断点、提升承载能级,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拉开‘骨架’、畅通‘血脉’;进一步打造更高水平、更为便捷的‘互联互通’,着力夯实硬件支撑,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无锡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一年,无锡将按下新一轮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快进键”,加快“四线四路”建设,推进锡澄运河、锡溧漕河、申张线、锡北线“四航齐治”和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改扩建、盐泰锡常宜湖铁路等一大批区域性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构建完善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名城提供强有力支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