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清华首位全盲研究生,今年毕业!

日期: 来源:清华大学收集编辑:清华大学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

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

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

自16岁彻底失明以来

他艰难求学,攀过叠嶂

追梦25载37岁圆梦清华

他用心去描摹这个世界

他就是清华大学历年来

第一位全盲研究生梁江波

今年即将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从这里,再次起航

廿余载的坚持

梁江波在属于他的天地里

笃定地奔向了光的方向

他想

生命的力量就是要在传递中绽放

 不放弃  有希望

1985年

梁江波出生在安徽蚌埠

读小学时,因为视力缺陷

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读书

父母便借来旧课本,当他的启蒙老师

一字一句地念,手把手地教

12岁时

他听过一部介绍清华大学的纪录片

从那时起,清华梦就扎根于心

在父母的影响下

梁江波逐渐体会到

“学习总是没错的

我会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

梁江波和童年学习的小黑板

进入盲校学习后

他因无法参加全国普通高考

只能参加针对视障人群的单考单招

并仅可选择针灸推拿专业或音乐专业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梁江波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

大学毕业后

梁江波先后在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心目助残基金会等单位工作

闲暇之余,他一直怀揣热情

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伸手探索

尝试许多“不可能”

喜欢乐器,他就去学笛子

喜欢朗诵,他就考了普通话等级证书

上班搭乘地铁、公交有挑战

他就把通勤当作通关游戏去化解

为了锻炼沟通能力,他去黑暗餐厅当服务员

......

“慢慢地

我越来越能自由、独立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梁江波上班路上乘坐地铁

2014年教育部发文

为视障考生平等报名参加考试提供便利

去“梦校”清华读研深造的想法

在梁江波心中悄然萌发

2021年10月

梁江波第一次给清华发邮件

咨询能否接收视障人士报考

“符合条件即可报名”

短短八个字的回复让他泪流满面

备战考试的日子里

边工作边备考的他 

下班的路上都在听备考教材

同年12月

梁江波走进清华大学为他设置的独立考场

他的考研试卷

是由盲文考卷和电子考卷配合组成

每科时长从3个小时延长至4个半小时

要做完所有题

意味着他的盲文摸读速度

必须达到每分钟300字以上

梁江波使用盲文笔撰写笔记

“足足有48页牛皮纸。”

梁江波还记得

第一天公共课考试的卷子有多厚

写盲文的牛皮纸是硬的,得一格一格地去扎

首场考试还没结束

他的中指就被盲文笔磨出了血

就这样咬牙坚持了整整两天

所有的付出、等待、坚持

在2022年的夏天迎来理想的绽放

梁江波如愿

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录取

梁江波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报到那天

他闲坐在学校的草坪上

清楚地闻到周遭青草的味道

听见高处几声鸟鸣

知道身后是古老的清华学堂

那一刻,他强烈地感受到

多年以来的求学理想

终于在此具象化

落在地上生根发芽

“过去和未来仿佛在那时连接

而我充满了希望”


力求客观  绝不冷漠

认路

是梁江波开启校园生活的第一步

穿梭在清华园中,梁江波以步履为尺

他以学堂路为分界,归纳道:

“以东,对应着硬朗方正的建筑风格

以西,则充斥着浪漫厚重的人文气息”

“这样的清华就仿佛对应了

我的导师晋军经常引用的一句话——

一面是力求客观,一面则是绝不冷漠

2022年夏,梁江波入学清华园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学风

不止被梁江波用于丈量脚下的土地

也指引了他的学术志向

“我期待着

成为一个学者型的公益实践者

通过更加专业的调研、严谨的评估

科学的做法来推进未来的助残项目”

开学报到不久

在几位社会学系老师、同学们支持下

一个名为“江波工作群”的微信群便运转了起来

从入学手续到日常生活

从提前为他收集每门课程的课件

到课后耐心答疑

从课程作业的帮助到小组展示的PPT制作

......

他们陪伴着梁江波

熟悉起这座和煦如家的校园

梁江波(第二排右二)与班级同学的合影

视障人士求学念书

永远意味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困难之一就是查找、下载文献

检索到的文献没有盲文版

梁江波就下载电子版

再转成正常语速数倍的音频

一遍遍去听,反复朗读和校对

揪出因为转换带来的文本或格式差错

捕捉可借鉴的创新之处

对一般人来说

下载论文或许只需要短短几分钟

但对梁江波来说

要花上好几十倍的时间

不同于常人学习

可以对着文稿浏览、跳读,甚至标记重点

梁江波也只能逐字逐行地摸过去或听过去

才能知晓想要的关键信息

遇到重要内容,他就用盲文笔

一点点刻录下来作标注

或是单独复制到一个文件里做记录

一万多词的英文文献

到手便是近5厘米厚的“盲文书”

梁江波在教室里学习

尽管和同窗相比,相同的学业任务

总会耗费梁江波成倍的时间、精力

但通过对计算机的学习使用

持之以恒地付出与尝试

他也总能成功达到课业标准

并获得了任课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清华的经历

给予了梁江波更大的底气

让他更自信地在往后的日子里

践行“力求客观,绝不冷漠”的理念

继续向前


生如夏花  夏花绚烂

正如人生是一场体验

在经历中享受

在享受中不断拓展经历

便是最大的意义

“我希望未来自己能

非常自由、非常独立地

走进我这一世的田野——

也就是社会”

梁江波在清华学堂

一路花香一路唱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善意的传递不曾停歇

旁人曾引导了梁江波前进的方向

他也逐渐成为了别人的光

学习生活之外

梁江波还曾担任助盲培训师

科普如何更好地帮助视障人士

前年开始

他定期为一所中学上课外选修课

梁江波担任助盲培训师

“每个人都会是受助者

同样也都能成为助人者”

梁江波言辞恳切

今年是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

(2022—2024年)》的收官之年

如何帮助更多视障人士拥抱生活

帮助社会更客观、包容地关注

残障群体的融合教育、融合就业

这不仅仅是梁江波一直以来的理想

更是未来

他作为清华人的责任与担当

毕业之后

梁江波将全身心投入

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的公益事业之中

“希望我的故事能令人有所启发

让更多的人知道”

他说

“因为这样的路我走过了

而且事实和我都想证明

梦想就是能够被触达!

风拂盛夏,岁月璀璨

愿你绚烂、愿你不虚此行

毕业快乐,梁江波!


各行各业新一代清华人的奋斗故事

将继续为你讲述


统筹 | 吕婷

文字 | 江盛盈 陈韩梅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编辑 | 江盛盈

责编|苑洁

审核|许亮


相关阅读

  • 发酵面包煎饼,怎样从乡村香飘网购节

  • 最泰安讯 “我们村的煎饼是在传统泰安煎饼工艺基础上研发升级的发酵面包软煎饼,高饱腹,口感更加松软,开袋即食。”宁阳县后洸村党支部书记董文峰介绍道。近日,“好品山东 商行天
  • 石榴花开别样红丨一个特殊的馕演绎的故事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甘兴华  “兄弟,快过来,热热的馕出炉了……”6月20日中午一点半,石林的电话里传出了吾拉伊木·阿卜都热依木欢乐的声音。石林知道这是老大哥又给他
  • 奋发有为 逐梦北大

  • 赵志勃,国防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24届毕业生,即将前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攻读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赵志勃先后获得西南科技大学三好学生、科技创新奖、成绩
  • 来了!清华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报考指南

  • 亲爱的同学们,夏日明媚,暖风缱绻。当高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你们抵达高中长跑的终点,也迎来未来征程的起点。向你们衷心地道一句:“欢迎!”这不仅是简单的问候,也满载着对你们的热切
  • 佟大为的花期为什么这么长?

  • 45岁,拥有超长花期的佟大为愿意在表演舒适圈里不断“重复”自己的高光时刻,也乐于走出舒适圈,挑战一些熟悉赛道之外的东西。作者 | 李安编辑 | 丁宇“冻龄、超长花期,佟大为黄牡
  • 一名文化学者的“作家梦”

  • 6月12日,中国作协官网发布公告:中国作家协会2024年拟发展会员名单于5月31日至6月6日公示。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会议审议批准,中国作家协会2024年度新会员名单揭晓。北京大学文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清华首位全盲研究生,今年毕业!

  •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自16岁彻底失明以来他艰难求学,攀过叠嶂追梦25载,37岁圆梦清华他用心去描摹这个世界他就是清
  • 四川崇州稻田里长出了大熊猫

  • 近日,在成都市崇州隆兴镇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只可爱的“大熊猫”长了出来,憨态可掬,栩栩如生。据了解,“大熊猫”是用不同品种的水稻种出来的,蓝天、白云、稻田、民居,良
  • 翻白眼有助视力恢复?医生是这样说的

  • 近日,#翻白眼两周后视力恢复正常状态#以1.5亿阅读量冲上了微博热搜高位,评论区很多网友表达了质疑。南京江北医院眼科主任刘文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翻白眼”是眼外肌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