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小城镇和我的写作

日期: 来源:东港发布收集编辑:东港发布

  1
  我上大学三年级时读到一段福克纳的访谈:他说一个作家得有三种才能——经验、观察和想象的才能。当时我迷恋于诗歌,对这位小说家的经验之谈没怎么在意。少年时代对于文学的热爱,完全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即兴操作。虽然糊里糊涂地写了好几十本诗歌,囫囵吞枣地看了无数的文学作品,但是多年以后当我整理自己的诗集时,却发现自己狂热的少年时代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我几乎是从上千首诗歌中选了那么一百多首诗歌,编定了我的诗集《简单的诗》。这使我领悟到,青春时代在文学道路上茫然地行走,最后的收获却很微小。
  5年以后,当我再次读到福克纳那段访谈时,我已经把写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小说。这时候我特别看重福克纳这几句话。
  福克纳生活在美国南方“邮票大的地方”,他的文学也成长在那片土地上。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并且写小说,我问自己:在这样一个地方,我能写出什么样的小说?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者,我没有什么经验,缺少了最重要的小说家的因子。但就是凭着他那句话,我找到了一点写小说的勇气。
  2
  我着眼于小城镇的时态人情、我有的只是一种小城镇人的心绪。所以这些就成了我写作的重要素材。当然我也喜欢那类想象的小说,用想象来弥补自己经验的不足,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我想一个作家的乐趣也在于此。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当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自己写作的乐趣,这对于一个身居偏僻之地的作家来说,相当重要。这样的写作使我保持了一份平稳的心态。
  俗话说,成事在天,在当今时代,一个作家如果不能保持平稳冷静的心态去写作,那么随之而来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可能会毁掉一个优秀的作家。我不知道自己在文学上会有多大成就,但是我知道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你的作品是最重要的,你只能用自己的作品、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说话。
  也许你得不到理解,失去了很多成名的机会,可是你不可以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或者说,不可以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创作。
  3
  文学应该是作家想象力、创造性的劳动结晶。现实生活会以这样那样的形式渗透到你的想象中。作家余华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他认为强劲的想象可以产生事实。身居小城镇,生活面的狭小可能会限制你的写作视野,我时刻告诉自己,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劲的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那些看起来很写实的作家,其实在字里行间也渗透出非凡的想象力。
  我喜欢的一位短篇小说大师是美国作家约翰·契弗,他写了很多反映纽约郊区市民生活的中短篇小说,看上去都是琐碎平凡生活的写实,但他对于现代城市家庭场景的各种细致入微的刻画、对于“上班族”城市男女的心态的微妙展示,无不显示出一个小说大师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当我写小说的时候,我牢记了福克纳的经验之谈,因为这对于身居小城镇的我来说,太重要了。
  4
  小城镇的生活也能使我保持一种顺其自然地写作和生活的心境。我开始写作小说时,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尝试,但是我在大学时读的许多优秀作品使我保持了一种写作观念:那就是当你写了小说,得有人读,并且为你叫好。在当今时代,小说家和读者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关系:小说家希望读者爱读自己的作品,但是小说家又不能投其所好。媚俗和讨好读者的做法自然会损害一个作家的未来,但是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写作也只能使作家更可悲。无论哪一个作家都想做到既能受读者欢迎、又能保持文学的高品位。这当然很难。但是一个作家不能去刻意追求那个。我想顺其自然就是最可贵的。
  我写作,然后像一个挑剔的读者那样去读自己的作品,如果我满意,那么我可能会取得一点点成功。如果我读自己的作品不满意,那么至少证明这个作品的命运不怎么乐观。
  在小城镇写作,可以使我脱离了所谓的“圈子”、远离那些使人过于浮躁的东西。用一种纯粹的心境写作,可以使我保持良好的心态。
  5
  我对所谓“地域性写作”没有太多的兴趣,有很多朋友劝我写写地域性的东西,像某某那样,写某某地,也许有机会写出名。我分析一下自己,觉得如果我像某某那样去写作,那会很可笑,就像让大江健三郎去学川端康成、让杜甫去学陶渊明一样可笑。由于交通越来越便利、通信手段越来越灵便,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能让一个作家“独占”的“地域资源”了。所以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汉中人,但我从来不想把汉中或者陕南作为自己写作的“地域资源”。
  我对于平凡庸常的小城镇人生活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于地域文化的关注,所以我更喜欢这种超越地域文化的写作。我虽然居住在小县城西乡,但我希望我写的作品跟北京、上海、广州或者随便一个什么地方的作家一样。我希望一个读者在读我的小说时,不会一下子就断定我是所谓的“陕西作家”。就这样,我愿意做一个“时间性作家”,而不是一个“空间性作家”。
  时代生活和想象力就是我写作的全部资源——我有时间经常翻一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觉得中国人的中国其实一直是乡土的中国,从这个角度说,在小城镇写作,跟在大城市里写作没有太大的区别。



相关阅读

  • 苗苗郑恺:一个假聪明,一个装糊涂

  • 最近看《妻子的浪漫旅行》,发现很多网友都在吐槽苗苗,说她张口闭口就是“我老公”。说起来也不冤,毕竟在电影《芳华》之后,苗苗就没有其它具有记忆点的角色了。如今她身上最大
  • 成年人最大的远见:深耕自己

  •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的潜力其实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的确,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深耕,才能够接近最真实的自己。普通人局限
  • 百度AI背后,藏着一群女性科学家

  • 在浩瀚的技术海洋中,这些女性独有的力量正在不断流转,将科技的边界拓展得更宽。文 | 修七七编辑 | 金匝运营 | 绘萤刀锋吴华女士比想象中“科技大佬”的形象要更轻盈。她是百
  • 内容很重要,请横屏观看

  • 警察是个庞大的群体
    除了我们熟悉的公安民警
    还有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监狱警察以及神秘的国安警察而公安内部又有众多警种、部门每个地方的设置、称呼还有所不同
    一起来
  • 立功机会,能不能让?

  • 文图丨樊文斌、姜浩华、崔玲娅近日,76集团军某旅警卫勤务营连长李现杰收到了三等功奖章,关于能不能“让功”的争论终于画上句号。▲射击训练“你们听说了没,李连长这次不想立功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小城镇和我的写作

  •   1  我上大学三年级时读到一段福克纳的访谈:他说一个作家得有三种才能——经验、观察和想象的才能。当时我迷恋于诗歌,对这位小说家的经验之谈没怎么在意。少年时代对于
  • 赵家徐姚遗址何以“石破天惊”?

  •   1月8日,考古界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传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在淄博市临淄区赵家徐姚村西发现了一处距今约1.32万年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人类遗址,出土了包
  • 云上文博会丨文化名家会客厅”圆满收官

  • 山西云上文博会之“文化名家会客厅”圆满收官六场讲座场场精彩 让你“看见”不一样的山西“山西恢弘的文化值得深层探讨,有机会一定去山西!” “感谢主办方,让我们更加了解山西
  • 过年从“揍馍”开始

  •   老家管做馍叫“揍馍”,馍就是馒头,若听到有人说“揍馍”,不是要打架,更不是问打谁,大可放心。真要打架,不说揍,说“裂”,要有人大喝一声:“裂你个熊孩子!”就要拔腿跑了。  在老
  • 荆州经开区223户还迁居民喜领新房

  • “今天非常高兴,摇号摇到了9楼的75平方米的房子,现场摇号的时候信息都打到了大屏幕上面,我觉得很透明和公平”,来自荆州经开区联合街道军刘台村3组的秦阿姨说。1月14日,荆州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