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走进隆平水稻博物馆,重温一粒种子的奋斗历程 | 嘉华学子长沙研学记

日期: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收集编辑: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日记


“每当我们捧起香喷喷的米饭时,还是会想起这位躬耕田野的袁爷爷”。

10月25日,全球大学生研学中心(长沙)星辰3期研学团的嘉华学子前往隆平水稻博物馆,近距离回顾在历史长河中水稻发展的光辉历程,感受袁隆平院士在研发杂交水稻的路途上的功绩。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由此可见,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是,在上个世纪,老百姓曾因粮食不足而深为饥饿所困,袁隆平院士的出现改变了一切。195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也拉开了袁隆平追逐“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序幕。十年田垄勇突破,袁隆平院士的追梦路坎坷而持久。





在水稻历史厅里,可以了解到中国水稻的种类、特点、发展历程等内容。同学们能够深入感受到农业的进步和创新,以及少数民族特别的辟邪祈福的稻文化。丰富多彩的习俗,从侧面也反映出古人对与水稻粮食无比的崇敬。水稻数千年来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谱写着中华民族不懈开拓、垦殖的成长史诗。




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厅里,展示着袁隆平院士的人生经历和水稻产业发展的历程。在这里,我们了解到袁隆平院士团队费尽千辛万苦、不断试验,在十四万水稻中,仅仅找到了6株不育株。通过厅内杂交水稻和其他普通水稻的鲜明对比,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袁隆平先生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的精神,为水稻事业做出的贡献,让无数人民远离饥饿,从而造福了世界,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科技厅,展示了以及农业发展到智能化的历程及最新成果。我们近距离观察到这些技术和成果,从稻谷资源的保存,到良种的培育,再到水稻的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趋势。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前往袁隆平铜像广场,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农业家。现场,全体学员进行默哀仪式,向袁隆平院士雕像敬献花束,对袁隆平先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

袁隆平院士曾说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追求的梦想。”他用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他用一粒粒种子改变世界,他的故事必将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永久流传,而他那些朴实无华又掷地有声的语录,无时无刻不在催后人奋进。


行走在稻田间,无比的怀念您。

袁隆平院士对与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启示是:“人生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同学们将从这些参观之旅中,学习和践行这种精神,要像种子一样努力扎根,努力破土而立,努力向上成长,努力开花结果,成就丰盈人生。

隆平水稻博物馆观后感

数媒213 逄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袁隆平爷爷让我们吃饱了饭,不再让我们饿肚子,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这里有很多关于水稻的知识和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为让粮食产量增长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博物馆里有清代焦秉贞再现水稻动态耕图,详细地说明了水稻种植历经23个不同阶段的劳动场景。大家知道陶仓楼是墓中的陪葬品,那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当时它的作用是存储粮食。还有稻谷,大米做的美食等,博物馆中都有详细的讲解,看了这些场景,我想起了课本上“吃水不忘挖井人”,而在这里是“吃米不忘田间辛”,袁隆平爷爷历经千辛万苦在五万颗种子里找到了最适合的种子,将它培育成了杂交水稻,就是为了不让中国人饿肚子。袁隆平爷爷真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英雄,我聚精会神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连已经参观完了隆平水稻博物馆都不知道.我心中记下了最深刻的一句话“吃米不忘田间辛”!更体会了“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这次参观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水稻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袁爷爷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袁隆平爷爷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敬重的真明星、真英雄!现在我们唯有好好学习,做一名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数媒211 翁嘉敏

一稻一人生。今天有幸参观了隆平水稻博物馆,袁爷爷留下的财富是永恒的。当我看见袁爷爷写给妈妈的信——《妈妈,稻子熟了》,我破防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知识和汗水,灵感与机遇的碰撞,而现在他的梦正在慢慢实现,未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做好那一颗“好种子”,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世界并未真正和平,只是我们生活在安全的国家,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我们应当珍惜当下,今天我还参加了献花仪式,以表敬仰之情。繁华都市区保留一方梯田,稻花芬芳,比日光耀眼,比月光皎洁,那是这座钢筋水泥城市最柔软的地方,这都要感谢像袁爷爷这般的劳动人民的付出。

数媒211 陈程

今天更好地了解了袁隆平爷爷的生平事迹,见识了稻谷种植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收获颇丰。隆平水稻博物馆里面,不只是有展览水稻,还有展览农业文化发展历程和变迁。看水稻,从种水稻到超级水稻的对比还是挺明显的超级水稻长肥硕、对称,十分宏伟,很震撼,展览管还有还有农业时期祭祀用的各类工具和面具,体现着古代人的智慧和神秘,生于华夏,很骄傲。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农学家和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成功培育出了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博物馆中展示的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和荣誉令人钦佩。

青年传媒协会

供稿 |殷嘉译 数管211

供图 |李子昂 国商211

视频 |李子昂 国商211

监制 |宣传中心

相关阅读

  • 全程机械化!吉林双阳,颗粒归仓

  • 一地两用,一水双养,一田双收。通过种养结合,长春双阳区齐家镇曙光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不仅生产出了高品质的水稻,收获了稻田蟹、稻田鱼,还把一望无垠的稻田打造成了优美
  • 建阳将口镇:巨穗迎丰收 秋风飘稻香

  • 巨型水稻 吴大灼 摄东南网1月1日讯(通讯员 冯悦颖)秋风起,稻花香。10月31日,走进建阳区将口镇松柏村巨型水稻田,一颗颗金灿灿的巨型稻长得比成人还高,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枝头,微
  • 孙飞:探路示范 推广生态种植

  • 作者:林锐孙飞,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农艺师,中级乡村振兴技艺师,中共泰州市溱潼镇夹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 秦皇岛的“种子考场”发榜啦

  • 这里是“种子考场”,200亩稻田里总共种了14个不同的新品种。它们的抗病性、抗倒伏性怎么样?能不能在冀东和辽西一带推广?“考试”通过了再说。这个考试是由农业农村部组织,“考
  • 华农克隆全球首个水稻再生力基因

  •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熊立仲教授团队题为“Control of rice ratooning ability by a nucleoredoxin that inhibits histidin
  • 建设“天府粮仓”邛崃市争做示范标杆

  • 红星新闻网(记者刘杰)11月1日报道 围绕粮食稳产保供,强化农业科技引领,着力推动粮食产能提升,2023年,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举办成都市首届“最佳种植能手”水稻绿色高产挑战赛。邛崃
  • 谷稻飘香,抢抓农时!“青香软梗”马上上市啦~

  • 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正值秋收秋种时节,上海南穗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青香软粳”水稻品种相继成熟,一大早,上海南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两台收割机就已经忙碌了起来,趁
  • 老人苦等一小时 只为给急救自己的司机一面锦旗

  • 记者:王纲 通讯员:张邵斌 夏晶 刘亭 万建国“真是太感谢你了,要不是那天你把我及时送到医院,我也许就不可能站到这里和你说话了!”11月1日上午,黄陂恒大龙城公交枢纽站,乘客张爷爷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南华大学2023年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闭幕

  • 10月29日下午,南华大学2023年校园体育文化暨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闭幕,南华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雷小勇出席并致辞。本次运动会为期3天,17个代表队的617名运动员参加男子组17个比赛
  •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挂牌

  •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近日,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唐素芝一行前往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与清
  • 南华学子在湖南省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获佳绩

  • 近日,2023“理解当代中国”湖南省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落下帷幕,湖南省40所高校的团队选手进行了紧张激烈的角逐,南华大学演讲、写作、阅读、笔译、口译5个项目组23名同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