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别人问你工资多少,聪明人这样回答

日期: 来源:读者收集编辑:读者

人性是复杂的,往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李蕾,《读者》2023年第8期

有人说:“工作以后,最怕被问到的两个问题,就是‘前途’和‘钱途’。”

在很多社交场合中,这类敏感话题常常让人避无可避。

有时自己不愿多说,却架不住有人偏偏喜欢刨根究底。

尤其是后者,涉及个人薪资,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

若是你不想为日后埋下隐患,被人问及这个问题时,一定要记住下面这三个“不要”。

来源:视觉中国

不要说高了,防止招致嫉恨

《太上感应篇》中有言:“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对于一些人来说,你的优秀和成就,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当你坦然地说出自己可观的收入时,那些人并不会想你付出了多少,而是倾向于把你拉低至和他们同样的水平。

我的一位朋友阿泽,毕业于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

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专业能力也很强。

毕业找工作时,别的同学都焦头烂额,阿泽却接连拿到好几家大厂的录用通知。

几年后的同学聚会,席间大家聊天时,讨论起现在谁发展得最好。

很多同学都觉得是阿泽,说程序员的薪资公认较高,问阿泽每个月能赚多少钱。

酒过三巡,阿泽被捧得有些得意,又想着大家都是同学,虽然公司要求薪酬保密,但他还是照实说了。

他说自己目前基础月薪是五万元,每个月还有加班费、奖金和各项补助,年底还有额外的年终奖。

阿泽只当是朋友间的一次闲聊,过后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不料没过几天,公司的人事找到阿泽,说收到邮件举报,阿泽在外谈论工资待遇,违背了公司的保密条款。

阿泽承认了错误,但经过多番协商,最终他还是被公司降级,工资也减了不少。

阿泽悔不当初,后来的同学聚会,他再也没去过。

哲学家罗素曾说:“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 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很多时候,最见不得你好的,往往就是你身边的人。

一旦你的失言激起了祸心,就极易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那些善恶难辨的打探,藏好富足才是明智之举。

唯有懂得低调行事,闷声赚钱,方能远离纷扰,安然度日。

来源:视觉中国

不要说低了,避免受到轻视

博主@大妮,曾分享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大妮老公的叔叔家境殷实,住着别墅,家中还有保姆。

有一年过节,叔叔邀请他们一家人去家里小聚。

到了叔叔家,众人闲话家常时,一位亲戚突然问起大妮的收入。

彼时大妮刚生完小孩重回职场,工资并不高。

但她觉得靠努力赚钱,也没什么需要遮掩的。

大妮便说自己是新找的工作,目前月薪不到三千元。

话音刚落,就有一位亲戚说道:“怎么这么少啊,我每个月的副业收入都比这高。”

其他人不但没阻拦这位亲戚,还跟着笑了起来。

另一位亲戚又附和说:“还没到三千,那够干吗?现在还有这么少的工资吗?”

就连在旁边收拾东西的保姆听到后,看大妮的眼神都变了,走过来嘲讽大妮还没有她赚得多。

大妮没想到亲友们会是这样的反应,一下子又气又急。

于是她接着解释,说自己之前是健身教练,每个月工资都在一万元上下,以后也会好起来的。

此话一出,又有亲戚笑道:“那你去做之前的工作啊,拿这点儿钱有什么劲。”

大妮一人难敌众口,没有再继续辩驳,饭都没吃就径自回家了。

古语有云:“贫贱则亲戚轻易之,况众人乎。”

经济困顿时,坦诚告之于外人,换来的往往不是尊重和援助,而是轻蔑和冷眼。

有些人看到你逊色几筹,反而更能满足他们的优越感。

更有甚者,可能还会落井下石,借机打压。

不把窘迫示人,并非虚荣,而是一种自保的策略。

与人相处时多几分防备,切勿让一时的失意,成为别人攻击的入口。

来源:视觉中国

不要说具体数字,警惕自设陷阱

胡适曾说:“人的卑劣之处,就在于恨人有,笑人无,嫌人穷,怕人富。”

收入无论高低,只要说出具体数字,就可能会给自己惹来诸多麻烦。

财高于人,容易引来算计,而露怯装贫,又极易招致鄙夷。

即使对方各方面都和你相差无几,也切不可直接将薪资宣之于口。

下次遇到这类问题时,不妨试试以下这几个回复思路,既能保护隐私,又能化解尴尬。

1.幽默调侃

很多人每个月的薪资,除去车贷、房贷等必要开销,真正能自由支配的部分并不多。

有人询问时,可以借此调侃,表明薪酬多少都没意义,资金流动很快,结余所剩无几。

例如:“我就是个中转站,家里花费大,自己到手的钱都没有车加的油费多。”

用几句玩笑将话题带过,提问者自然也不好再继续纠缠。

2.反向提问

很多人喜欢打听别人的工资,却对自己的薪酬守口如瓶。

在被问及时顺势提出反问,把问题抛向对方。

有些人在我们反问后,会意识到自己有失分寸,就此打住。

而有些人可能会干脆地说出薪资,继续追问。

这时,我们也不要正面回应,可以说现在普遍都是他这个薪资水平,自己也一样。

用反问拿回对话的主动权,将焦点转移到对方身上,让自己摆脱社交困局。

3.模糊回应

有时候,一些人问起工资,并不是真的想要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

各行各业都有一个薪资区间,可以讲一下自己的行业情况,给出一个大概的范围。

也可以用工作当地的平均工资搪塞了事,表示自己也只是在平均线上下浮动。

含糊地表达,给对方留下遐想空间的同时,也能从容地结束之前的话题。

实际上,除了我们的利益相关者,没有人会真正在意我们的薪资多少。

挑起这个话题的人,也不过是想寻求一个心理平衡。

回答时亦不必太过认真,得体地敷衍过去便皆大欢喜。

待人接物时多些谨慎,才能让自己不立于危墙之下。

来源:视觉中国

在《读者》杂志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是复杂的,往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何尝不是彼此人性的较量。

洞察问题背后的动机,才更易于给出互留体面的答案。

任凭旁人如何试探,我们都要守好自己的社交边界。

不去冒犯别人,亦不给自己的未来平添困扰。

专注自身,优化自己,才是成年人最该做的事情。

余生,愿我们都能知世故却不世故,不攀不比,无畏无惧,即使在风波之中,也能自在前行。

来源:视觉中国

愿你余生有爱,眼里有光,以有趣的灵魂拥抱未来。

作者:人亿,不要麻木,不要庸碌。

相关阅读

  • 成年人最好的活法:示弱,认怂,寡虑

  • 来源:读者脆弱易碎之物往往坚韧顽强,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是它们最奇特的地方……即使是梦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极难消灭,常伴人生。——尼尔·盖曼,《读者》2024年第6期曾在《读者
  • 高考后的“最长假期”,你打算怎么过?

  • 岳阳晚报全媒体 记者 黄诚成202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考生们将迎来3个月的超长假期,这也是他们求学12年来的“最长假期”。面对骤然减少的学业负担,有的考生会突然因为失去了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别人问你工资多少,聪明人这样回答

  • 人性是复杂的,往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李蕾,《读者》2023年第8期有人说:“工作以后,最怕被问到的两个问题,就是‘前途’和‘钱途’。”在很多社交场
  • 市值全球第一,却被“看空”不断?段永平也出手

  • 尽管近期接连创下新高,甚至重夺全球市值第一宝座,但苹果却遭到知名投资人、长期股东段永平的“看空”,到底是什么情况?“大道无形我有型”是知名投资人段永平的雪球ID,他以投资苹
  • 居民自筹万元资金,解决小区路面积水问题

  •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通讯员 李卉“林主任,太感谢了,前两天下大雨,我们家门口一点积水都没有了。”家住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康乐苑的李师傅热情的跟小区业委会主任林维民打着招呼
  • 深圳首单船舶保税融资租赁业务顺利落地

  • 日前,深圳首艘保税融资租赁船舶CL GUANGZHOU散货船在扬州码头成功起航,本次业务是深圳首次办理国产新造船交付至综保区企业并向境外出租业务。船舶保税融资租赁业务是出租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