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日子像枣子 又红又香甜

日期: 来源:河口发布收集编辑:河口发布

来源:光明日报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小白乡万亩红枣园区。资料图片

游客在小白乡红枣园区内采摘。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小满时节,漫步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小白乡沙子地村,村内文化墙上悬挂的二十四节气展板犹如一本生动的农事指南,标注着枣树在各个节气的照料事项。

沙子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拴明轻声念诵着小满节气的标语:“温和春意浓,万户防蚜虫。枣树生长有成果,棵棵枝头挂果忙。”说着,又笑盈盈地指向村里的枣林:“你看,枣树长得多精神!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他目光所及,一棵棵枣树挺拔而茂盛。

沙子地村是壶瓶枣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地。在这里,429人共有耕地2200余亩,并发展以红枣种植为主导的产业。得益于适宜的水土、气候,沙子地村成为公认的壶瓶枣精品产区。

“村里地多人少,靠这些‘红果果’走上致富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想起沙子地从20世纪90年代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到2023年人均收入3.7万元的变化,李拴明不禁感叹道,“我们这里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粮食种不出好光景,倒是1988年县里派来工作队帮助我们在沙子地栽下的一棵棵枣树枝繁果硕,口感绵甜。”

1995年,600多亩枣树喜获丰收,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李拴明带着红枣四处跑销路找买家,枣农们当年便增加了几百元收入。“仅仅过了六七年,村里的家家户户都翻新了房屋。看到村子里的生活日新月异,我心里的滋味儿比蜜枣都甜!”李拴明说。

增收的门路找到了,如何才能让村民的腰包持续鼓起来?“唯有多跑、多看、多学!”李拴明一语道出沙子地村红枣产业持续发展的秘诀。走南闯北跑销路、东奔西赶学经验、回村开课传知识,成为沙子地村党员和农户代表的常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枣业公司、红枣专业合作社先后创立。看到沙子地村找对了增收思路,临近9个行政村3000余农户纷纷效仿,万亩红枣园区渐渐形成。

“要想把产业经营好,离不开良种优育的底子。”李拴明告诉记者,沙子地村请教农业专家,推广综合高新技术,以内育外引的方式更新老化树种。现在田间地头不只是枣树挂果的沃土,更是联合高校学子培育新种、发展新技术的试验田。

在集体的努力下,沙子地村的红枣产业不仅扎根生长,更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优化,实现了质的飞跃。枣树的密植矮化栽培、“双调一盖”技术和“防裂枣牵引式支架雨篷”等创新实践,凝聚着沙子地村村民的智慧。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让红枣更加抗风雨、产量更高,还提升了红枣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回想以前,我种的只是壶瓶枣,15亩地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那时候我就觉得日子很甜了。”种植大户李志平洋溢着笑容,他指着新修的蟠枣大棚说,“现在,你看这大棚,我密集化利用耕地面积,种下的蟠枣到时候皮薄味甜,两千斤的产量能让我再多赚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啊!”

这一“盼头”也让更多年轻人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在沙子地村,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把手机当作“新农具”,回到农村当起了直播带货的新农人。

曾学习传媒专业的赵书仪,毕业后在外省从事媒体工作。在工作中,她偶然发现了家乡蕴藏的发展机遇:“我们村的枣子有价格上的优势,且品质优良,如果能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家中,自然销路无忧!”她毅然返乡。

如今赵书仪的直播间内,沙子地村的红枣以其独特的品质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销单品。“有一次直播,订单量激增到一千八百多单,我成功卖出了七千多斤的枣子!”她告诉记者。

随着“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的成熟,村内的红枣种植实现遮雨棚全覆盖,并同步试验推广富硒枣、引进加工流水线、生产冻干特色产品、建立电商平台……2023年,全村红枣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总产量超过300万斤,村内人均收入达到37000元。

“现在我们的村办企业正在火热建设中,总投资189万元的沙子地红枣果蔬深加工项目投产后,将为村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项目负责人李永兵介绍,该项目不仅将给沙子地村带来经济上的飞跃,还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红枣、果蔬以更高的价值走向市场。

开展庭院建设,推广改厕、改水等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推进村里污水设施改造、上下水管道入地、道路硬化;规模化经营“壶瓶枣+”现代化农业及特色产业,推动“红枣+旅游”“红枣+采摘”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发展……在晋中市打造的百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中,沙子地作为示范村之一,闪烁着别样的光彩。

“火红的枣子照映出红火的日子,我们要把日子过得像枣子一样又红又甜!”李拴明说。


相关阅读

  • 证监会同意红枣、玻璃期权注册

  •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5月24日,证监会同意郑州商品交易所红枣、玻璃期权注册。证监会表示,将督促郑商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上述期权品种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市场人士
  • 浇灌“科技之花” 结出“产业之果”

  • 主人公心语 农业科技服务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要坚持走下去。乡亲们需要我们,他们的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吴翠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 余
  • 鲅鱼渔汛正式到来 青岛沙子口鲅鱼节即将开幕

  • 信网3月12日讯(记者 赵宝辉)“又是一年春汛到,梧桐花开鲅鱼跳”,淳朴的渔家文化,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宝贵的资源禀赋。近年来,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在弘扬传统孝
  • 敦煌干红枣出口越南

  • 敦煌机场海关关员为企业现场发放植物检疫证书。赵冠宏 摄新甘肃客户端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 通讯员 赵冠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位于敦煌市黄渠镇的敦垦果品有限责任
  • 红枣、红糖补血吗?真正补血的是这8种食物

  • 什么食物可以补血?许多人立即会想到红枣和红糖。它们真的是补血佳品吗?红枣、红糖,真的补血吗?红枣和红糖,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补血佳品,但深入了解其营养成分会发现,这种认
  • 若羌县:做强红枣产业

  •   中宏网新疆2月22日电 近年来,若羌县聚焦红枣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红枣,实行集红枣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从
  • 新春走基层丨灯糕飘香闹元宵,蒸蒸日上年味浓

  •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赏花灯、垒旺火、烤灯糕”则是上党区人民的过节“三件套”以寄托大家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盼随着元宵节的临近我区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为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日子像枣子 又红又香甜

  • 来源:光明日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小白乡万亩红枣园区。资料图片游客在小白乡红枣园区内采摘。资料图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小满时
  • 寨子如画卷 越绘越多彩

  • 来源:光明日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草地乡下草地村村景。资料图片下草地村村民为游客表演歌舞。资料图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在青
  • 他们这样灭火!消防员进火场,打火机要必备

  • 风力灭火机、油锯、水带......除了大家熟知的灭火工具,一旦发生火情,奔赴火场的消防员所携带的装备有些超乎大家的想象,防风打火机就是必备品之一。记者在国家消防救援局山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