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这就是郑州 | 文武双全

日期: 来源:郑州晚报收集编辑:郑州晚报

文化中心名家荟萃

少林武术名动天下

郑州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流传着很多动人传说。它们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从先秦时期《诗经》、诸子散文,到汉赋,再到唐诗、宋词;从隐士鼻祖许由、思想家列子,到美貌、才华双绝的西晋文学家潘岳;从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到诗坛巨匠白居易、李商隐……他们以滔滔文才光照时代,铸造着郑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金水路上的列子御风雕塑(图源 遇见郑州)

历代文化中心 名流名家荟萃

从夏商周到北宋,郑州地区成熟的农耕文明、发达的商业经济、繁密的人口、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促使地区文化繁荣,也使位于黄河中下游的郑州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存在。

先秦时期,《诗经》《周易》《春秋》等中华文化元典的出现,标志着以黄河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走向成熟。郑州的散文创作在这一时期已取得巨大成就,涌现出商鞅、韩非、子产、列子、鬼谷子等一大批著名人物。

列子,春秋时期郑国圃田人,著作的《列子》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等影响非常深远。其中收入的很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比如人们熟知的《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韩非,战国时期韩国(今新郑)人,《韩非子》里有寓言300多则,包括《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州地区是法家思想家活跃的地方。子产对法家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多影响,申不害以“黄老之术”成为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至战国末年,韩非对当时法家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打下我国封建统治“外儒内法”的基础。

刘禹锡公园(资料片 图源 历史资料网)

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处于联通四方的交通要道,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文化上的汇聚力和辐射力也明显增强。郑州北部古荥冶铁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当时经济的发达。古荥冶铁遗址是汉代第一冶铁工场,这里的冶铁炉是当时汉代最大的冶铁炉,出土的大量冶铁模具和铁器说明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郑州汉代的碑刻遗迹数量庞大,新密打虎亭汉墓石刻、壁画,中岳庙的汉三阙石雕石刻,折射出当时雕刻绘画艺术的繁荣。

唐三彩是唐代工艺品的代表,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是唐三彩的重要生产地。这里生产的唐三彩种类繁多、艺术形式丰富,是唐三彩艺术的代表,反映了郑州地区绘画、雕刻及瓷器制作技术的发达。

唐代郑州地区出现了不少名流名家,有被唐玄宗称为“诗书画”三绝的荥阳人郑虔;有忧国忧民、“一饭未尝忘君”的诗圣杜甫;有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利用诗歌针砭时弊,诗歌语言通俗易懂,以至于老妪能解的白居易;还有与杜牧、温庭筠齐名,与李白、李贺被合称“三李”的李商隐。

杜甫故里

位居天地之中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

黄河流域文化具有正统性地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由于政治因素的不断强化而成为不可替代的正统思想,其在黄河流域文化中、在中华文化体系中长期居于主体地位。

“文王拘而演周易”在汤阴,由《周易》而衍生的儒家、道家两大流派,都与黄河流域密切相关。孔子尽管是黄河下游的鲁国人,但是孔子的儒家学说体系是在中原周游列国时形成和完善的;老子出生地是黄淮之间的鹿邑县,其道家思想及代表成果《道德经》是在黄河流域完成的;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其中列子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弟子甚众,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儒家、道家的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在中原代代传承。嵩山是国内著名的儒释道三教荟萃之地,创建于北魏的嵩阳书院是历代名儒传授儒家经典的教育基地,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朱熹等学者先后在此布道讲学,河南成为程朱理学的发源地。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在郑州本土名家熠熠生辉的同时,郑州这片土地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迎接着四方来客。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祖咏、李益、韩愈、贾岛、许浑、张祜、赵嘏、胡曾等都曾在郑州留下了题咏。宋代许多政治家和文人墨客,来往于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之间,并在郑州驻足。黄河、大运河、荥泽、鸿沟、广武山、纪公庙、虎牢关、隋堤烟柳、惠济桥等都成为他们题咏的对象,大量的诗词歌赋丰富着郑州的文学神韵。此外,著名的政治家吕蒙正、王禹偁(chēng)、文彦博,文人梅尧臣、黄庭坚、晁冲之等也都在郑州创作了大量诗歌。

河南省博物院

黄河精神激励 引领新时代文艺风向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生发出浓厚的伦理秩序和道德风范,尤其是儒家知识分子怀揣修身正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念,秉持天下为己任的志气,引领着郑州地区的文化风向,沉淀为黄河精神的一部分。

黄河精神在郑州人身上有着鲜明的反映和体现:现代豫剧一代宗师巩义人常香玉,在1951年8月将自己的3个孩子送进保育院,率领“香玉剧社”59人义演半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赠飞机。郑州人邓亚萍,克服身高的局限性,勤学苦练乒乓球,获得18个世界冠军、4枚奥运金牌,被誉为“乒乓女皇”。生于郑州的施一公和刘洋,前者婉拒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的邀请,志愿全职回到国内进行生命科学学科研究,后者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利益,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

这样的郑州人还有很多,他们遍布科教、文体诸多领域,书写着新时代的黄河精神。

郑州市博物馆新馆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脉相继、星光璀璨的诗意郑州,被商业赋能的文旅样本、非遗传承、中原文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为城市增添时尚度。它们如闪亮的星,装点着现代郑州的文化星空,也成为郑州文艺创作新的素材。

繁荣文艺创作、锤炼艺术精品,离不开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自2018年郑州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郑州文艺名家宣传推介工作以来,已有虎美玲、阮志斌、顾万发、李仁清等17名扎根郑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名家获得“杜甫奖”。每年相关部门都为获奖者量身打造宣传推介活动,向国内外展示,大大提升了郑州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激励着郑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倾心创作精品,铸就文艺高峰。

今年4月26日,在河南考察访问的国际拳击联合会主席乌马尔·克列姆廖夫特意安排了一天行程前往“功夫之都”登封。在塔沟武校,他现场观看了万人武术团体操表演《壮志豪情》。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呈现在眼前的万人表演,让克列姆廖夫近距离体验到少林武术的魅力。确实,这就是武术的魅力,这就是郑州总能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塔沟武校万人体育场表演

弘扬传播 少林武术走向全世界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电影《少林寺》中悠扬动人的《牧羊曲》传唱至今。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的上映在国内制造了万人空巷的场面,少林寺由此名扬天下。40年后,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嵩山少林景区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少林寺稳居河南省十大热门景点之列。

少林功夫甲天下

当年热映的电影为少林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流量”,而能让“流量”长盛不衰,靠的则是少林武术的独特魅力和郑州弘扬少林武术的信念和决心。从景区内的实景演出到电视屏幕,再到世界大型赛事的开幕式、闭幕式,少林武术以不同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

今年五一期间,到少林寺的游客在亲身感受千年古刹的深厚积淀的同时,还可以观看到“印象少林”大型迎宾仪式和规模宏大的“舞动少林”大型功夫展演,甚至可以直接“上手”与功夫小子们切磋,或者学上个一招半式。这样的武术表演早已成为登封的一张特色名片。在各个重要节日,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卢崖瀑布、三皇寨等都会定期举行武术表演。人一到登封,“功夫之都”的魅力就会扑面而来。创办于1991年,迄今已经举办了12届的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以“以武会友,共同进步”为宗旨,是一项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在持续推进少林武术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提升郑州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除夕,大型武术节目表演《少林魂》出现在央视春晚上,获得观众高度评价。这台有两万名演员参演的节目,创造了“最大规模的武术节目表演”世界纪录。而这只是少林武术在春晚舞台上的众多亮点之一。从2003年到2023年,塔沟武校20次参加了春晚演出,少林武术也由此成为全球华人除夕守岁时一道“名菜”。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塔沟武校的28名队员脚踩高跷、手擎大红灯笼参加了8分钟文艺表演,由此揭开了少林武术登上世界级大型赛事舞台的序幕。此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开闭幕式上,武术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少林武术节表演

战绩彪炳 竞技场上谁与争锋

依托深厚的积淀、庞大的选材基础,辅以科学训练,郑州市的武术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辉煌战绩。

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散打比赛,在全部5个项目的角逐中,河南队一共取得了3枚金牌1枚银牌。素有“王者之师”美誉的河南散打队,从2005年到2021年,5届全运会上一共为河南团贡献了10枚金牌,特别是最近两届,都拿到了3金。而这一切,都源于从2001年开始的一项改革:省队市办。即河南省体育局把散打队交给郑州市体育局承办,依托郑州市雄厚的选材基础,选拔优秀苗子,逐步逐级向上输送。省队市办,从女子散打队开始试点,到2006年扩充到男队,取得了巨大成功。

不仅是全运会,郑州市的武术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乃至职业比赛中都有优异表现,这些年培养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散打冠军张帅可,亚运会散打冠军李新杰等优秀选手。今年1月22日,大年初一当天,从郑州走出去的选手周润琪,在泰国曼谷的WBC亚洲超蝇量级拳王头衔争夺战上,拿下金腰带,成为中国首位00后洲际拳王。

来自塔沟武校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是该校学员获得的奥运、世界和国际比赛冠军就达898人次,全国冠军1508人次。由此足见郑州武术的雄厚实力。

丰富的武术人才储备,让郑州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的“跨界跨项选材”中也成为重要力量。通过选拔和集训,武术运动员出身的何金博和冉鸿运入选国家队,其中年仅17岁的何金博是中国代表团当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两人分别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男、女自由式滑雪项目的角逐,成为中国参加这个项目的“第一人”,创造了历史。

少林武术节开幕式

改革探索 做大做强武术产业

河南作为武术大省,武术产业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22年,在河南省体育局印发的《河南省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特别提到做大做强武术产业,并指出,以登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核心,打好“少林牌”,推动郑州成为全国领先的武术产业强市,不断扩大功夫品牌影响力。

而作为少林武术发源地,郑州市也在致力于将“少林武术”的品牌打造得更加闪亮,登封市也特别制定了《武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数据显示,到2020年,登封市常年习武的学生达到13万,每年举办2000余场国内外巡回武术表演,当地100多家武术产品生产企业每年实现3亿余元的销售收入,形成了涵盖武术教学、武术竞赛表演、武术用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根据规划,登封市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良好环境、扩大少林武术的对外宣传等措施,在广泛普及社会武术、创新发展竞技武术、传承少林武术遗产,促进文、旅、体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结构合理、供给丰富、消费活跃、富有特色的武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武术培训和武术赛事引领武术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少林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也是郑州这座有着3600多年历史的古都的标签。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武术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魅力与活力。城市对武术的传承与发扬,也让这项古老的国粹光芒四射,神采飞扬。“武魅”无边的郑州,走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步履坚定,青春昂扬。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 郭韬略 袁建龙/文 李新华 李焱 马健 周甬 王秀清 唐强/图



相关阅读

  • 走在3600年的城墙里,这里有郑州最早的都城

  • 细品一座城市,既要遥望波澜起伏的天际线,也要触碰跳动的历史脉搏。如果你想了解老郑州的故事,不妨来管城区商都遗址走一趟。在裸露在遗址里的公园之下,这里有郑州市最早的都城;郑
  • 兵团举办首届武术套路冠军赛

  • 本报北屯讯(全媒体记者 段若冰) 4月29日至30日,兵团首届武术套路冠军赛在十师北屯市举办。本次比赛由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十师北屯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兵团武术
  • 给力!乐山武术运动员“成绩单”再刷新

  • 5月5日,记者从乐山市体育局获悉,2023年全国武术兵道(短兵)青少年锦标赛在河北省保定市落下帷幕。杨茗获青年女子44公斤级第二名乐山市知行旅游职业高中选派6名优秀运动员参加了
  • 郑州本月5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 供岗近3万个

  • 为推动更多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5月6日,金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风路街道办事处联合河南123人才网,将在智汇城举办郑州市大学生毕业季专场招聘会。此次招聘对象主要为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这就是郑州 | 文武双全

  • 文化中心名家荟萃少林武术名动天下郑州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流传着很多动人传说。它们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从先秦时期《诗经》、诸子
  • 惠民县卫健局多措并举全周期守护妇幼健康

  • 惠民县卫健局通过采取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做实健康管理服务、构筑母婴“闭环式”管理网格等多项举措,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健康保障体系,全力守护妇女儿童健康,呈现出了
  • 一支难忘的歌︱江花

  • ■ 周衍会 做“学习强国”挑战答题,出现一道新题:中国共青团团歌。我仅扫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选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这首歌太熟悉了,虽然飘过了30多年,却仍深深地烙印在脑
  • 杜郎口镇团委:向阳花正开 五四赏春行

  •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正是踏春好时节。恰逢五四青年节,杜郎口镇团委组织辖区青年到佳乡田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春游。春天的佳乡田园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一派春意盎然。青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