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培育新增长极,多地布局未来产业

日期: 来源:中国城市报收集编辑:中国城市报

 “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孵化试验区”“打造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词。据统计,有超半数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未来产业进行了前瞻谋划。

  

  受访专家认为,未来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各地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应尊重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规律,科学研判和布局,谨防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

  

  过半数省份布局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的产业,是面向未来并决定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实力的前瞻性产业,是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技术的前沿性、需求的突破性、影响的颠覆性、价值的战略性、前景的爆发性,是未来产业的显著特征。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早已进入国家视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在部委层面,2022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批复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及培育名单,9个省份的11家未来产业科技园进入名单。空天科技、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网络等10家作为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作为建设试点培育。

  

  在省级层面,目前已有上海、天津、重庆、江苏、吉林、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海南、陕西、甘肃、浙江、四川、黑龙江等全国超半数省份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或未来5年工作时,明确提及未来产业。

  

  在城市层面,多城出台相关意见规划,量化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武汉提出,到2025年在未来产业领域培育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京明确,到2025年未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成都表示,瞄准中长期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方向,培育发展区块链、第三代互联网(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到2025年打造一批全市未来产业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当前,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科技尚处在爆发前夜,未来产业总体布局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争先的状态。

  

  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历史经验证明,占领科技创新前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是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布局下一个10年乃至20年、30年可能迸发的未来产业。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未来产业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未来健康、未来教育、未来能源、未来智能、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都是未来产业的主导方向。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必须在技术超前攻关的基础上,搭建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因此未来产业有望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就地方经济发展而言,宋向清认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有利于打造一批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有利于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和链条的全市场竞争力和未来产品变现力。

  

  刘向东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未来产业是引领重大变革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是引领新供给走在市场需求曲线前面的新领域新赛道,对地区或城市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接续产业,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增创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

  

  谈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宋向清分析,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是推动和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未来产业很大可能在技术研发基础雄厚、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等地崛起,并逐步由东向西梯度推进。

  

  “在空间上,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将率先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趋势上,类脑芯片、智能计算、柔性电子、量子信息、6G技术、新型储能、空天利用等将成为地方优先布局培育的关键领域;在形态上,城市未来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成为更受资本青睐的投资方向。”宋向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资金或成最大瓶颈

  

  在看到未来产业广阔前景和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其面临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刘向东认为,地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面临着各自的难题,包括是否有原创性技术源头,是否有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是否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载体平台,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是否完善,是否有足够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撑等。

  

  “其中,资金问题或是未来产业发展面临的的最大难题。”在宋向清看来,这集中表现在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大多数民间资本对此望而生畏。同时,受减税降费政策、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承压,难以负担这部分投入资金。

  

  资金支持是推动未来产业不断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记者注意到,不少城市已在积极探索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例如,南京市统筹市级相关财政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适当提高未来产业风险容忍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共同推动产业、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支持未来产业创新企业上市融资。

  

  又如,合肥市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以政府投资基金为主,配合财政金融产品,通过市属基金管理平台的运营,起到引导、助力产业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建立“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通过国有资本引导社会资本和实施资本市场有序退出,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后投向下一个产业,形成了创新资本生成能力。

  

  “除了资金难题亟待解决外,地方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还需要一大批具有战略眼光、思维敏锐且具有奉献精神的专业研发团队,尤其是我国目前还缺乏发展未来产业必不可少的战略科学家。此外,基础设施尤其是应用场景的逐阶打造,也离不开技术资金和团队支撑。”宋向清说。

  

  谨防低水平重复建设

  

  未来产业不是空中阁楼,而是要建立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之上。正如生物学家、科学记者克里斯缇安·施瓦格尔在《未来生机》一书中所描述的,未来该如何发展,取决于目前已存在的迹象。

  

  刘向东提醒,各地发展未来产业首先要尊重科技驱动产业发展的规律,科学作出研判和布局,谨防脱离发展实际一哄而上,也避免形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同时,注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结合科技资源禀赋和产业配套基础,以小切口瞄准有潜力的未来方向加以重点培育,谨防铺摊子、广撒网,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成本黑洞。”刘向东说。

  

  宋向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各地一定要立足本地产业特征,发展具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的先导性未来产业,重点打造未来产业属地竞争优势。”

  

  如何做好未来产业“选择题”,已有城市提供了解题思路。上海市根据浦东、宝山、闵行、金山、奉贤等不同区域的产业基础,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细分领域作出部署;深圳市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发力合成生物、区块链、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等产业;浙江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提出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的目标任务。

  

  未来产业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培育与发展。地方如何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呢?刘向东建议,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谨防政府一厢情愿、越俎代庖。同时,注意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创新生态,以免乱帮忙和帮倒忙,切实促成各方形成合力,统筹解决好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中国城市报记者:邢灿

相关阅读

  • 近期经济运行亮点 | 湖南精准施策推动产业发展

  • 2022年,湖南省聚焦实体、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产业动能。“十大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实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岳阳己内酰胺项目基本建成
  • 总数全国第三!湖北新增6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2年度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全国共新增46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湖北省武汉、襄阳、黄石、荆州、孝感、咸宁等地6家集群入选,新增数位列全国第一。截至
  •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不用愁

  • 昌乐县气象局发布最新天气预报预计未来五天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无明显降水过程气温有所波动昼夜温差较大请注意及时增添衣物谨防感冒未来五天天气预报未来五天气温变化趋势
  • 富平县到贤镇:人勤春来早 葡萄春管忙

  • 渭南日报 记者 王能力 通讯员 张雪婷时下,正是葡萄园春季田间管护的关键时期。2月18日,在富平县到贤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葡萄种植基地,渭南葡萄研究所农艺师王金锋正在现场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培育新增长极,多地布局未来产业

  •  “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孵化试验区”“打造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词。据统计,有超半数省份
  • 51人!平度专项招聘2023届公费师范生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75号)、《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师范生公费教育实
  • 在山东,与“龙”相伴,抬起一年好兆头!

  •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春波律动,万物复苏千百年来,龙,占据着国人内心的柔软备受人们的敬仰作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元素龙出现在各种地方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