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2300年前西部戎人如何打造“中国豪车”|新知

日期: 来源:经济观察报收集编辑:经济观察报

文博时空 作者 黄君度 苏州博物馆年度特展“关山戎马到江东”最近在苏博本馆盛大开展,展品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为主。“戎马”二字,戎是指马家塬为代表的西戎族群,马的落脚点则在此次特别展出的战国戎人复原车和车马器上。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马车的出现都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的车相传是夏代奚仲创制,在河南二里头夏代遗址的地面上曾发现双轮车辙痕,说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出现马车。

在关中盆地以西辽阔的土地上,曾生活着一群游牧的戎人,这就是秦穆公“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的西戎。以义渠为首的西戎诸国曾经十分强盛,但随着秦灭六国的统一战争步伐,这支辉煌繁荣的草原文化也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中。

从戎式陶器分布可以看出戎人文化的影响范围

2004 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古戎人曾活动的区域发掘了大量遗址,出土文物表明西戎与中原诸国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频繁,以马家塬墓地为代表的西戎文化面貌就是兼收并蓄的多种文化因素的复合体。甘肃考古研究所赵吴成研究员认为,马车的广泛使用是这种兼收并蓄特点的重要表现。

他所做的大量复原工作,使数千年前的戎人华丽战车重新冲破历史迷雾,跃然出现在观众面前。

不一样的单辀车

中国古代的马车起初只有单辀,差不多是从商代晚期开始就一直使用单辀双轮车,直到西汉后期才逐渐为双辕车所取代。单辀车需驾两匹或四匹马,采用轭靷式系驾法,乘客一般站立在车厢中以保持平衡。先秦文献与考古资料见到的战车、贵族出行之车,大抵皆为单辀马车。马家塬戎人车主体仍是中原文明那种单辀车结构,但在很多方面又具有独特的西戎风尚,最明显的莫过于华丽的车饰和别具一格的车舆构件。

中原地区的马车简单朴素,车轮只安装多根辐条和加固用的轮牙(类似车胎),戎人却给自己的爱车加装了许多璀璨耀眼的装饰物。此次苏博展出的车饰就有虎形金箔、大角羊银饰、鱼纹车饰、卧马纹轮饰、肉红石髓珠、汉紫料珠等等,美不胜收。

虎形金箔车饰

大角羊形银车舆栏板饰

赵吴成介绍,马家塬戎人车饰有强烈的草原文化特色,即以动物造型装饰为主。青铜时代“斯基泰动物纹”(斯基泰人是公元前8世纪欧亚草原上兴起的一支游牧族群,斯基泰动物纹装饰以它命名,其主题包括兽首装饰、虎噬食草动物纹、翻转动物纹等,是草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曾在欧亚草原上广泛流布,同样也进入到戎人的日常生活与装饰风尚中。

大角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广阔地区,在中国则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等省份。艺术源于生活,古代草原民族将这种动物的形象制成装饰品,广泛使用。马家塬戎人制造的这件大角羊形银车舆栏板饰,头角低昂,身体线条流畅,极具趣味。它在一些斯基泰文化遗址中能找到相似的“近亲”。

卧马纹金银车轮饰

卧马木质牌饰

马是游牧生活离不开的家畜。图中这组卧马纹金银车轮饰用金、银箔捶打而成,刻画的几匹伏卧草地的骏马,仿佛随时会一跃而起。差不多同时代俄罗斯 Sagly-Bazhi 遗址出土的卧马木质牌饰,虽然所用材质不同,但马四蹄跪卧的情态、马背扬起的鬃毛,却与这组卧马纹饰如出一辙。可见古代欧亚草原上的各民族,具有相近的审美趣味。

这些生趣盎然的动物纹装饰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它们如何使用?小时候骑过自行车的朋友都知道,儿童自行车辐条上常装有彩珠或者小花,处在文明童稚期的马家塬戎人最喜欢将精美的饰品安装在车舆尤其是车轮上。

戎人造车,喜欢将丰富的装饰元素呈现在世人面前,极富张扬之美。赵吴成指出:“图案中反映的内容,包含着一个民族精神层面的内涵。戎人对 S 形纹样情有独钟。马家塬戎人车的诸多纹样,不管是动物纹还是几何纹,每个单元组都有多个 S 形,既作单独的随意变化,又和三角形、长条带形、方形纹饰组合,在反复中不断变化,形成连续的纹饰结构,曲折回旋,错综复杂中又舒卷自如、生动流畅,形成律动的秩序美感。

马家塬车饰中的“S”形纹  来源:《战国戎人造车》

戎人单辀车上的一些创新设计同样极富巧思。普通中原古车多在车厢后部开一个口,作为车门。所以《左传》有秦军士兵“超乘者三百乘”的故事,就是讲当时的马车后门开得低,士兵上车时能够直接跳进车厢。马家塬戎人车舆后方有 10 个“厂”形和 10 个亚腰形嵌金银铁质饰件做装饰,构成镂空的车门。既能防止车中物品掉落,又增添整体造型的艺术性。

戎人马车后门

马车的车衡是控驭马匹的重要构件,木质车衡压在马肩防止滑脱,缰绳又穿过车衡上的“Ω”形轙环套在马身上。马家塬遗址 M15-1 号车,其车衡两端装有铜质壶形构件,中部外鼓,开有直径约2厘米的孔洞,此孔洞可以穿引缰绳,使驾驭马车更加便捷。这样的做法在秦人马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单辀车系统中都是罕见的。

a 苏州博物馆展出的战国戎人马车

b 安徽楚文化博物院展出的中原马车

上图是此次展出马家塬 M16-2 车与典型战国单辀车的对比。直观感受就是,戎人马车有点“不一样”,简洁的单辀双轮结构之上,承载了草原民族的创新精神与审美意趣。战国戎人造车,不仅仅是在生产一辆交通工具,简直是在打造马车界的法拉利。

黄金、宝石、工艺:马车带来了什么

古代世界马车的作用好比高铁——哪个地方有了马车,就开通了高速物流通道。马和马车的使用让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便利。拥有大量马车给戎人带来了什么呢?

战国戎人生活的区域正处在欧亚草原交通的要道上,黄金、宝石和金银器工艺顺着这条孔道自西而来。根据赵吴成等学者研究,马家塬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丰富,包括鋄金、珠化、錾刻、捶揲、焊接、宝石镶嵌、铸造、掐丝等。

鋄金银铁车軏饰


鋄(jiǎn)金工艺是我国传统的金属装饰技法之一,是将丝线或箔片形制的金、银等贵金属,按照纹样嵌着在铁器表面,形成与铁质基底强烈色差的装饰效果。有学者指出,新疆阿勒泰的东塔勒德墓地曾发现一件饰金圆形铁泡,亦以类似工艺手法饰有虎和鹿的形象,经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9-7世纪遗物,比马家塬时代早数百年,因此马家塬出土的鋄金银车饰,其渊源或许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继承了欧亚草原传统。

瑞光寺塔出土真珠舍利宝幢截金佛像

这项工艺凭借考究的做工,自古以来一直受到达官贵人喜爱,甚至传到东南亚、韩国和日本等地。为了让观众对相关工艺有直观对比,与马家塬鋄金银器同时展出的还有瑞光寺塔出土宋代截金佛像,后者是将金箔切割并贴附于器物表面的传统工艺,与鋄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西域奇珍,马车还带来了“中原制造”。在西安西郊秦工匠墓葬中发现了制作动物纹牌饰和其他东西的模具,经考古学家研究,认为当时存在秦人为北方草原民族制作商品的代工厂。赵吴成说:“马家塬墓地的动物纹金饰品有可能是从秦人那里得来的,春秋时期的秦公陵墓中随葬有大量金器,说明秦人有制作和使用金器的传统。秦戎之间的贸易可能包括这样的奢侈品,乌氏倮献给戎王的奇珍之中也可能有这类奢侈品。西戎的社会上层通过控制贸易来获取财富,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统治。”

此次展出的一件嵌绿松石铜带钩就是这种秦戎交流的见证物。带钩是古代贵族所系腰带的挂钩,早期带钩可分为两式:中原式以琵琶形、S 形为特点,钩体多错金错银,有的还镶嵌各种宝石;草原式则更注重在造型上下功夫,主题包括龙虎狮豹、人物造像等等,内容丰富多彩。

a 高浮雕兽面纹金带钩

b 嵌绿松石铜带钩(中原式)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晋、楚等中原诸国盛行用带钩陪葬,马家塬出土的嵌绿松石带钩正是出自编号 M18 的大墓。与同时展出的高浮雕兽面纹金带钩相比,这件中原式铜带钩造型修长、通体错金,并嵌满大块珍贵的绿松石,真正称得上金碧辉煌。纹样由几何图案构成,侧边卷舒的云纹飘逸超绝,正视带钩中部,简洁的纹样仿佛是一尊微张下颌的神人面相,双目迸射金光。

值得注意的是,带钩上每一单元都是独立创造了的对称纹饰,难以模块化制造,需要精工细作。一件小小的生活用品,也凝聚了工匠大量的心血,可谓奢华至极。

技术、物资、人员,马和马车让多元文化因素在欧亚草原沿线迅速碰撞,给马家塬戎人带来了数不清的财富与工艺。

礼与俗:戎人的社会生活

一辆辆精美绝伦的马车,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无数宝藏,都随逝去的戎人一道埋入地下。赵吴成认为,甘肃马家塬戎人墓地,既有诸多随葬品较少的平民墓,又有戎王一级的大墓,前者众星捧月般围绕着中心大墓 M6。王族墓地不代表只埋葬王公贵族,也埋葬一般平民族人。一个社会集团,必须是由众多的臣民来“承载”,否则这么大的戎王巨墓,只靠贵族自己挖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逻辑。而要还原这支戎人的社会生活,还是离不开车和马。

赵吴成介绍,马家塬遗址目前已出土的车辆共有 40 余辆,车辆制式区别不大,但依照装饰等级可分五种车型。甘肃东南部及宁夏南部所有的戎人墓葬中,无论贫与富,最少也要葬一件车马器来以示陪葬车,都有陪葬车的传统习惯。以金银饰件、鋄金银铁饰件和珠饰装饰的豪华车辆只出在等级较高的贵族墓中,说明戎人确实有比较严格的礼仪性陪葬车制度,反映了戎人复杂的社会结构。赵吴成强调说:“马家塬陪葬车制度比较规范的有 M1、M3 和 M16,墓葬的形制、台阶的数量、陪葬车的数量和排列,等级森严,这其实就是戎人自己的礼仪车队等级排序。

5种车型复原图及区别

在研究中赵吴成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戎人祭祀和殉葬的马、牛、羊头骨,均有着明确的方位和方向选择——朝向东方。这是太阳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戎人是以太阳作为他们的崇拜神。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和对天地的敬畏,也是最简单的方位认识,是选择墓向最直接的方法。戎人墓葬祭牲现象,进行过一次或者多次和太阳朝向有关的祭祀活动,应当是游牧民族勇武好斗的风俗使然。戎人墓葬祭牲,只祭马牛羊头和蹄骨,其他肉食均为众族食用。从巨大的家畜消耗量来看,这属于团体祭祀,参与人数很多,场面宏大。

礼与俗,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客观反映。西戎各族群与周边秦国、西方异域文化及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流发展中,形成了几种文化的聚合与融汇。从马家塬出土马车精良的制造技术、繁丽的装饰工艺,及富有的随葬品综合来看,他们的文明程度非常高,甚至有些技术高于中原地区。

虎噬鹿纹金腰带饰(局部)

铲足陶鬲——戎人的日常炊具

史料多记载戎人是西部蛮族,文明进程落后,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原因或许是征服者为巩固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刻意贬低西戎诸族。再者,马家塬排列有序的礼仪性陪葬车现象,标志着社会文明的提升和进步。所以,西部戎人有自己的礼乐制度和多彩的社会生活,并非是被中原诸国所认为的“蛮族”“无礼”的社会。

更多精美文物

嵌绿松石铜敦盖

十棱铜壶

鋄金银铁车轭饰

包金镀锡铜车軎、辖

串珠项饰

金臂钏

金项圈

鋄金银铁当卢

鋄金银铁矛

银鞋底

鱼形银饰

(以上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拍摄于苏州博物馆)

观展攻略

关山戎马到江东——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展

展期:2023 年 6 月 20 日-10 月 11 日

展出地点:苏州博物馆本馆负一层特展厅

本次展览由苏州博物馆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策划,通过 102 件/套珍贵文物,分“是戎”“事秦”“式胡”三个单元,展示西戎遗珍,讲述戎人故事。

除了参观马家塬特展,苏州博物馆本馆由贝聿铭先生设计,极富古典美感,建筑本身有很多亮点。苏博常设展的瑞光寺塔遗物和古代吴越文物也非常值得一看!

温馨提示:苏州博物馆实行分时全预约参观机制,观众可提前七天登录苏州博物馆官方网站、苏博官方微信公众号、"苏州博物馆全预约"微信小程序、君到苏州微信公众号进行参观预约。参观当天请带好本人证件,刷身份证入馆。建议早点提前预约哦~

参考资料:

1、赵吴成、马玉华著:《战国戎人造车》,文物出版社,2020年。

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西戎遗珍》,文物出版社,2014年。

3、郭宝钧:《殷周车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8年。

4、杨钊、刘高品:《鋄金工艺的对比研究─以中国、日本、伊朗为例》,《装饰》2017年12期。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相关阅读

  • 印“象”中原·夏日博物行

  • “这个扇子设计新颖独特,扇面上印章中的胡人俑高鼻深目,长须及胸,他可是文明互鉴的独特印记。”“我喜欢这枚印有獬豸的明信片。獬豸惩奸人,辨是非,守护着世间正义与美好。”在郑
  • 417亿元支持中原农谷项目建设

  • 8月11日,省级金融机构支持中原农谷项目建设政金企对接会暨集中签约仪式在平原示范区举行。16家省级金融机构齐聚中原农谷,共签订贷款合同和意向协议538个,总金额417亿元。市委
  • 中原传媒: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6%

  • 2023年8月11日,中原传媒(000719.SZ)披露半年报。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3,376,174.61元,同比增长2.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1,671,296.98元,同比增长3.0
  • 7月惠州新房成交41.76万㎡,大亚湾成交规模最大

  •   近期中央接二连三释放楼市利好信号,提振行业信心。但利好政策传导至市场供需两端,需要一定的时间。从市场数据来看,受到传统销售淡季的影响,7月惠州新房市场供应放缓,成交规
  • 暑期限定!这里“艺”展风采→

  • 最近长春的艺术氛围越发浓郁各类展览层出不穷、风格多样这不,文旅君又来“上新”啦!8月8日“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吉林展”将在长春美术馆(长春书画院)开幕展览荟萃了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2300年前西部戎人如何打造“中国豪车”|新知

  • 文博时空 作者 黄君度 苏州博物馆年度特展“关山戎马到江东”最近在苏博本馆盛大开展,展品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为主。“戎马”二字,戎是指马家塬为
  • 黄石警方斩断一螺蛳黑色产业链

  • 深夜10时,当部分人已经休息之时,一辆黑色轿车出现在黄阳一级公路附近,而在这辆轿车的附近,有十余名名公安民警正在盯着它。突然,两辆警车从夜幕中冲出,相互配合将轿车逼停。随后,在
  • 帮办代办有温度 便民举措解民忧

  •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帮办代办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帮办代办服务规范化建设,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巴彦嵯岗苏木设立帮办代办窗口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