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元故事 │在深圳,看中国设计大展!

日期: 来源:晶报收集编辑:晶报

2月20日,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在深圳开幕,为“设计之都”深圳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谢晨星

2月20日下午,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实验剧场,黑暗中,一个裸眼3D的“新起点·新风尚”文字图案出现在舞台上,这是我第一次在室内看到字体形式的裸眼3D特效,极具视觉冲击力。

14位领导嘉宾手持红色三角启动卡,在主持人的示意下,一起投入14个启动台内,点亮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也宣布着大展开幕。

这是中国设计大展落地深圳的第四届。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首届中国设计大展于在深圳市举办,此后每3年一届都在深圳举办。如今已整整十年。

作为中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深圳在创意设计领域始终不懈探索、勇于创新,先后设立了“平面设计在中国”“工业设计市长杯”“ 创意设计新锐奖”“深圳时装周”“深圳设计周”等在国内外专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活动。

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连续四届在深圳举办,不仅为“设计之都”深圳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更展示着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繁荣发展的广阔前景。

大国重器:“复兴号”与火星服

整整一年前,2022年2月20日17时15分,太子城站,张家口赛区600多名运动员、随队官员以及志愿者,准备前往鸟巢参加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他们乘坐的是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车头图案是“瑞雪迎春”,车身上印着“Beijing 2022”。

如果乘坐普通动车的话,需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北京,当天乘坐“复兴号”的运动员,只用了不到1小时就到了。

京张高铁采用的智能动车组定位于“复兴号”的智能型,以现有“复兴号”CR400BF型动车组为基础,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冬奥健儿们乘坐的那辆“瑞雪迎春”版“复兴号”模型,就陈列在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的现场。

在“科技强国”这个板块,除了“复兴号”,还有一众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设计。

就在“复兴号”右边,立着一套“火星航天服”,这套服装吸引了许多媒体的注意。在大家拿着手机一通拍照的同时,我凑上前看了看作品标签——“作者:罗建平、尹家俊、张沙、蔡超、张玉”。

你可能不知道罗建平,但你一定见过他设计的“飞天”舱外服。2021年7月,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航天员刘伯明站上机械臂,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全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也首次亮相。这次的“火星航天服前瞻性设计”正是罗建平团队在未来的载人航天产品的创新设计。

无论是在地面飞驰,还是在宇宙飞天,设计在这其中借助数字网络与智能技术形成跨领域、跨产业的全新设计智造协同创新模式,构筑出大国重器创新的中国设计道路与话语体系,以产品构建了新时代的国家形象。

策展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间说:“这些是我们中国的科技界和设计界的结合,包括宇航员的食物、居室空间,现在都有设计师参加了。原来没有设计师的时候,我们只能看见非常生硬的机器。但是有了设计师,我们的科幻电影比如《流浪地球2》的制作,能够迅速赶上西方科幻电影,这都是设计的功劳,也都是中国设计的发展。这个大展对于我们对整个世界设计的发展和中国设计的关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组图: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现场。

民生创新:机器绣娘与水下机器人

在中国设计大展的展厅里,常常左边展区是大国重器,右边展区就是轻巧的家用电器,这种案例式的展陈方式,也是中国设计大展的一大特色。

在常规的设计展中,习惯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服饰设计、平面设计等门类来进行展陈,但从第二届开始,中国设计大展就开始启用案例的方式。

这种案例的展陈好处在哪里?杭间说:“我们的策展人是从200多个案例里面反复讨论出一百多个案例,每个案例大约有5-6组不同的设计师的作品。比如说公共艺术,我们的设计师在这个新农村建设当中,怎么样通过公共景观以及文创扶贫,产生一些面貌上的变化。比如说城市地铁,集中展出几组地铁站的设计。通过这样的一个很多案例集中起来展示的形式,来说明设计的逐步进步发展的过程。”

也因此,本届大展分为主体展和湾区特展两部分,主体展分为“展现国家形象”“推动产业转型”“助力文化建设”“引领社会风尚”“改善生态文明”5个板块。每个板块都由大大小小的案例组成。

在“助力文化建设”板块,一组关于苏绣的案例,让我感受到高科技与设计的交融,项目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叫《苏绣与拓扑学的邂逅相逢》,案例展示了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与清华美院研创团队对苏绣针法的拓扑学研究成果。

这组案例中,有《骷髅幻戏图》人机交互程序,《骷髅幻戏图》是知名宋画,画面奇幻而诙谐,观众通过团扇入画进入幻境,大骷髅控制着悬丝,小骷髅随着乐律跳动。通过交互技术对大小骷髅进行实时操控,在即时的交互体验中感受操控与被操控的关系,促进观众理解和感受作品背后所塑造的生死之幻和诙谐之趣。

更有趣的是“机器绣娘”,视频里,机器人的手正在灵活地拿着针,绣出一幅苏绣。策展人介绍说:“苏绣的核心技艺在于针法,针与线的轨迹变化主要靠绣娘自行领悟。经过对苏绣针法的拓扑学研究,将针法归纳和转化为函数,以此为基础就可以生成可以记录与创新针法的计算机程序,机器绣娘就是这么诞生的。”

数字化的针法作为一种抽象语言,为设计的跨界融合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在未来,可以拓宽到其他绣种,甚至是所有纺织、编织领域,比如织锦、竹编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传播。

在整个大展中,像这样以数字化与设计结合的案例非常之多,人机共生的“AI智能纠错健身衣设计”“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以及由深圳公司研发设计的“DoraHand多指灵巧手产品设计”“FIFISH V6S水下机器人设计”等,让人深深感受到,设计早已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比如DoraHand多指灵巧手就是通过视觉感知、力触感知、抓取规划等算法,独立控制每个手指关节,组合并切换出各类手势。能适应大部分生活场景中的物体抓取,包括狭小空间物体的抓取,像用剪刀、端茶倒水等精细动作,都不在话下。

而FIFISH V6S水下机器人则是水下小能手,可以应用在水产养殖、救援打捞、水库大坝巡检等等场景。

策展召集人、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说,大展与专业设计展有很大的区别,“设计大展是以案例的方式去描述设计作品,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切入去解决问题,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等有很多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

展示中国设计的三年成果

回想在2018年12月的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参观感受,同此时正在展出的第四届大展相比,虽然中间经历了3年的疫情,但中国设计力量一直在进步。

现场的一位观众指着“智慧家居”区域的一个小家电说:“这种设计不是早就有了吗?我前几年就用上了。一点都不新鲜呐!”

这也是很多认真的观展市民提出的疑问,“这里并不都是最新的设计呀!”

没错,作为一个国家级综合性的设计类展览和研究平台,这个大展也是阶段性观察和检阅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机,设计大展就是要反映过去三年来的设计的成就。

杭间指出,观众觉得展品过时了,正说明我们的设计发展得很快,“大家知道设计是一种生活。比如说手机,年轻人觉得3年前的手机在现在肯定落后了,已经有了更新的型号了。在展览中,观众会觉得中国的设计跟不上时代,3年前设计师的创新设计,在3年前的百货店里是最新的,但3年后放在展览上来看,确实不是新的,但是这正是设计的一个过程,我觉得恰恰是反映了中国设计发展之快。”

因此,在展览中,有很多关于过去几年的重大历史记忆的设计。比如疫情暴发初始,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快速建造创造了“不可能完成的奇迹”,成为武汉疫情转折的里程碑。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对社会的应急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改善生态文明”板块,“抗疫建造:从快速空间策略到日常公共卫生安全”案例以设计的方式从日常生活中的抗疫产品、空间方案、材料使用、公共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方案。

现场展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国家重大庆典活动中的优秀设计作品,它们以生动的视觉语言展现新时代国家形象。

现场一个巨大的冰墩墩也成为市民合影打卡点,在冬奥会、冬残奥会、亚运会、亚残运会等国际重大赛事活动的徽标、吉祥物、运动图形等相关设计作品,不仅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更是唤醒了人们的火热记忆。

首设湾区特展:设计之都的魅力

看完位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主展区,不要忘记再跨过红荔路,到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看“湾区特展”。这是中国设计大展首次设立“湾区特展”,旨在以设计和公共艺术的形式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湾区特展分为“魅力湾区”“共生湾区”“潮流湾区”“视觉湾区”“创想湾区”5个板块。

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生活中的设计场景你是否注意过?比如《深圳轨道交通》公共艺术,每天地铁通勤的路上,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大型艺术装置?在“在地亲和的湾区公共艺术”中,作品围绕农村城市化、城中村、新旧工业的发展更替、移民与流动人口、本土文化与城市精神等展开创作,展现了湾区公共艺术面貌,推动了湾区现代城市文明发展。

作为湾区名片,“格力”“创维”“TCL”“OPPO”“大疆”“飞亚达”等品牌凭借创新的设计和过硬的品质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湾区的一张张响亮的名片。这些案例也汇集了湾区众多设计驱动型品牌的最新创意设计。

近年来,湾区设计师在设计市场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产品、环境、建筑设计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湾区设计师,立足本地文化特色,兼顾时代性、国际性、前沿性等特点,创作出一批与当代生活和市场需求密切结合的设计作品。

本届设计大展, 122个案例,1331件作品,是具有中华审美风范的设计和公共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除了线下两大展馆之外,还同步设立了线上展览,综合运用图文、视频、三维动画、实物等形式,多维度展示案例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杭间说:“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是一个反映中国3年来的设计成就的一个表彰性的展览。可以看出3年间我们的设计在这个专业上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且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国际的先进水平,我们的市民可以通过这样的展览,在了解大的宏观方面的同时,再细细观察一下我们中国设计的发展。”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来源│晶报APP

统筹:李岷

记者:谢晨星

制图:勾特

编辑:李慧芳


相关阅读

  • 秦刚同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通电话

  • 2023年2月20日,外交部长秦刚同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通电话。秦刚表示,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是世界重要大国,良好的中英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助于世界的和
  • 中国一拖启动劳动竞赛 职工收入下降一票否决

  • 2月19日,记者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工会获悉,中国一拖2023年“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活动已经启动。和以往相比,这次劳动竞赛把职工收入列为一票否决项,全年职
  • 香山街道党员干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2月14日下午,香山街道组织理论中心组成员和机关党员干部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 “大鹏公主”号交付使用

  • “大鹏公主”号LNG运输船 受访者供图是全球最大的浅水航道第四代LNG船,可实现江海联运,将用于保障深圳城市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羊城晚报讯 记者郭起报道:深圳燃气集团2月20日发
  • 我校作为理事单位受邀加入脑机接口产业联盟

  • 2023年2月8日,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
  • 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近代以来
  • 数字化转型没有作业可抄|读+

  • 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内的关注热点。何为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该怎么做?会遇到怎样的难题?本期《读+周刊》专访了中国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席、信通院数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元故事 │在深圳,看中国设计大展!

  • 2月20日,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在深圳开幕,为“设计之都”深圳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谢晨星2月20日下午,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实验剧场,黑暗中,一个裸眼3D
  • 北平说 | 酒喝多了如何快速解酒?

  • “北平说”开栏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
  • 金山村:赏田园风光 品传统文化

  • 山不高而优,景不繁而奇。中国传统村落——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金山村有着莽莽苍苍、松涛阵阵的原始森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云顶梯田,蜿蜒曲折、马蹄哒哒的古代驿道。今天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