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武城剪纸艺人孙玉芝:巧手剪美好

日期: 来源:德州日报收集编辑:德州日报

  手起刀落,随着一刀刀剪刻,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跃然纸上……2月6日,在武城县祥云庄园小区,记者见到孙玉芝老人时,她正在家中创作剪纸作品《大展宏图》。
  “我从小就喜欢画喜欢剪,剪纸于我而言不仅是立志传承的非遗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一份美好的祝福。”孙玉芝边说边展示着刚完成的剪纸作品,像这幅《大展宏图》就寓意前程远大,希望欣赏这幅作品的人也能收到同样的祝福。
  孙玉芝今年67岁,是武城县广运街道东关村人。她从小就喜欢画画、剪纸,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因需要照顾家里老人便回家务农,结婚生子,但她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一直没有丢。“最初是跟我姨学习剪纸,她手巧,在十里八乡都出名,我便学着剪,慢慢地村里谁家有喜事就让我帮忙剪窗花,这也成了我的爱好。”孙玉芝回忆道。
  2017年,有一次孙玉芝陪孙子到德州游玩,机缘巧合认识了德州非遗建志剪纸第五代传人张建志,刷新了她对剪纸的认识:除了单纯用剪刀剪,还可以先画出更为复杂的图样,一刀刀镂空剪刻。渴望学习新技艺的孙玉芝专程拜访了张建志,并表达了想要学习的愿望。学习技艺非一日之功。因孙玉芝平日需要照看两个孙子没办法在德州专门学艺,张建志便大致讲授了方法,也没想她能真正沉下心来学。孙玉芝回到家后就自己琢磨,还多次打电话请教。张建志深受感动,专程带着剪纸用具来到孙玉芝家,手把手教。
  用什么样的工具、如何绘图、如何剪刻……张建志教得耐心,孙玉芝学得认真。因为之前有剪纸基础,她很快就上手了。平日送孙子上学后就待在家里剪刻。“完成一幅作品要先绘制图样,为了达到好的效果,有的图要反复修改很多遍,之后再用刻刀剪刻,下刀时必须全神贯注,刻刀须与纸面垂直,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孙玉芝边介绍边演示,她说,在这一刀刀剪刻过程中,心沉静下来了,功夫也慢慢练成了。一捧青莲、淡雅的梅花、南湖红船……她将工笔、年画、国画等元素融入一幅幅作品中,大多数图样是原创。在今年县里举办的“黄河大集”启动仪式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优秀传统文化展演现场,孙玉芝的多幅作品被展出。
  不仅自己会剪,孙玉芝还想带动更多人学习剪纸。她成立了孙氏手工艺坊,免费教授周边的留守妇女学习剪纸;经常到小孙子就读的状元小学教孩子们剪纸;不管是县里还是社区组织活动,只要能弘扬剪纸技艺,她都积极参与。受孙玉芝的影响,她的大儿子和小孙子也喜欢并学会了剪纸。“只有越来越多人喜欢并学习这门技艺,才能让剪纸真正传承下去。”孙玉芝说。

  □文/图本报记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王丁


相关阅读

  • 学非遗传承 习糕点技艺

  • 孔府糕点是曲阜传统名吃,也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风味糕点,闻名于明、清两代,《孔府糕点制作技艺》更是入选山东非遗特色美食60强。为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助力文
  • 西北旺镇社区活动丰富多彩点亮居民缤纷生活

  • 近期,西北旺镇多个社区举办健步走、香薰蜡烛制作、非遗剪纸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辖区数百名群众参加。六里屯社区组织青少年儿童,开展了手工香薰蜡烛线下实践活动,为开学复
  • 传承与创新 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观察

  • 新华社西安2月19日电(记者蔡馨逸、邹竞一)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正在陕西榆林举行,200余项非遗、500余名非遗传承人运用匠心巧思,共同展示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近年来,
  • 潍坊非遗亮相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

  • 2月18日上午,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开幕。作为年会三个主宾省之一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精选全省各地46个非遗项目和百余名传承人参加年会各项活动,策
  • 乐享云南 | 好礼·德宏傣族剪纸

  • 今天带大家走进“乐享云南·好礼”板块一起看看云南这些值得带回家的伴手礼本期分享内容——德宏傣族剪纸“傣族剪纸”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武城剪纸艺人孙玉芝:巧手剪美好

  •   手起刀落,随着一刀刀剪刻,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跃然纸上……2月6日,在武城县祥云庄园小区,记者见到孙玉芝老人时,她正在家中创作剪纸作品《大展宏图》。  “我从小就喜欢画喜
  • 小交课堂 | 这6种行为太危险

  • 经过路口,一定要按照按照信号灯指示通行。春暖花开,随着交通的日渐繁忙,仍有个别市民群众存在骑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乘车不系安全带、酒醉驾等危险行为,影响交通安全。今天,厦
  • 二月二 龙抬头|龙头一抬 好运自来

  •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