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北京中轴线,担得起“全世界最伟大”

日期: 来源:北京印迹inBeijing收集编辑:北京印迹inBeijing

沿着69级台阶拾级而上,就能登上北京鼓楼。陡峭的阶梯直通南侧外廊,这里是北京中轴线的最佳观景点。

鼓楼,北京最美的“时间建筑”。置身丈量岁月的“报时中心”,抬头可见一碧万顷的开阔天际,耳边会荡起暮鼓晨钟的悠远绵长。

更为壮阔的景象,是一条纵贯南北、穿越古今的中轴线尽收眼底。轴线之上,可见景山公园制高点万春亭;轴线两侧,饱览青瓦灰砖的老城风景。

如同城市的“脊梁和灵魂”,中轴线托起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古都篇章;探寻首都历史文脉,中轴线上每一处古迹都值得细细丈量。

前后纵置的鼓楼与钟楼,是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从这里出发,径直向南,可依次穿越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直至永定门。全程7.8公里的中轴线两侧,闻名世界的文物古建鳞次栉比,蔚为大观。

1951年,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盛赞这条中轴线,称其为“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认为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全世界最伟大的北京中轴线,究竟伟大在何处?

前所未有,从无到有

初秋的北海公园,游船如织,人来人往。

史海钩沉,我们回到金中都。如今人声鼎沸的北海还位于城北郊外,这里坐落着金世宗营建的太宁宫,供帝王皇家郊游踏青。

当大蒙古国可汗忽必烈率领铁骑一路南下,南移都城的愿望日益强烈。建宅选址,近水为先;建造都城,更需水源补给。1267年,受忽必烈委托至燕京相地的刘秉忠,决定以北海所处的“高梁河水系”为依托、以太宁宫为核心,建造大都。北海,自此成为新都选址的重要依据。

泱泱大都如何规划?南北中轴贯穿其间;皇宫大内如何定位?传统文化“以中为尊”。

中国城市规划的理念,早在周代已形成制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匠人》中的这句话,说的是国都的规模该是九里见方;四面城墙各开三个门;道路横九条竖九条;王宫左面设祖庙,右面设社稷;前面是朝,后面是市。这是中国先人构建的理想国都模式,是城市营建中彰显传统礼仪的规整公式,体现了古老民族对秩序之美的极致追求,对“天人合一”的无限向往。

然而,要把“居中不偏”的构想,扎扎实实在大都化作现实,无疑是一项困难重重的浩大工程。在积水潭的东北岸,选定城市的中心点,被称为中心阁;再以中心阁为北端,紧傍积水潭东岸,穿过万宁桥,垂直南下至丽正门(今正阳门)。南北之间,串起一根约3.75公里的无形轴线,这就是北京中轴线的最早雏形,也奠定了北京的城市雏形。

1271年,忽必烈正式将都城定在北京。北京,从此踏上作为全国统一王朝政治中心的浩荡历史。

气势恢宏的元大都,正是因为这笔巧妙的中轴之墨,形成了方正中直、多元一体的阔大格局。在对《周礼·考工记》设计理念的严格遵从上,元大都远远超过了历代都城,不仅巩固了其作为国家政治统治中心的都城地位,对巩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也有深远意义。

此后,历经几百年重修与扩建,日渐延伸的中轴线伏脉千里,一面见证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面续写独属东方的华夏文明。一路走来,托起巍峨的紫禁城,托起雄伟的天坛,托起一片片对称交错的胡同和四合院,不断演绎北京都城文化的传奇巨制。

绝无仅有,无奇不有

古都中轴,撑起了纵横捭阖的空间格局;中华文明的精神气度,令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惊叹不已。

穿越陆上丝路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至少在元大都度过了9年时光。《马可·波罗行纪》中,留下了这位意大利旅行家对东方都城的美好印象:

“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也。各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

沉醉于“犹如棋盘”般的地面规划,马可·波罗赞叹不已:

“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

1601年,同是意大利人的利玛窦,开启了先后两次进京、与古都作伴十余年的跨国旅程。在他撰写的札记中,清晰记载着中轴线在明清对城市建筑的统领作用:

“皇宫建筑在南墙之内,像是城市的一个入口,它一直延伸到北墙,长度贯穿整个的城市并且一直穿过城市的中心。城市的其余部分则分布在皇宫的两侧……其建筑的雅致和优美由于它细长的线条而显得突出。”

1654年,荷兰使者约翰·尼霍夫出使中国。他绘制的《北京皇城平面图》中,有一条清楚凸显的主轴线贯穿紫禁城中央。除了画稿的直观再现,他对紫禁城还有比较通俗的描述:

“这个皇宫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大门,所有建筑物沿十字形中轴道路分布,很整齐地被分成几个部分……”

这些带着外国文学风格的考察纪实,与中轴线的变迁实况大致吻合。明清北京城的风貌,正是对元大都城市规模与架构的继承与沿用。明代自永乐迁都时期开始系统营建北京内城,又于嘉靖年间开始修建北京外城,形成了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的7.8公里城市轴线,串联了天桥、正阳门、棋盘街、千步廊、紫禁城、景山、地安门、万宁桥等重要建筑,轴线两侧还分布社稷坛、太庙、天地坛、山川坛等坛庙建筑。

清代则在元明两代的基础上,对轴线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完善。自此,中轴线上的建筑以及景观的规模,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外国使者对北京中轴线的描摹和刻画,印证了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不同时代的外国使者,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对北京中轴线不吝赞美之辞?

在世界文明的画卷上,多个国家城市的轴线各美其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就是巴黎的中轴线,它诞生于17世纪,自东向西贯穿多个城市地标,总长4.5公里;柏林传统中轴线所在的林登大街,最初是狭窄的骑马御道,始建于1573年,长约1.5公里;巴塞罗那、华盛顿和堪培拉的中轴线与北京传统中轴线的长度相差不大,但它们建成已在19或20世纪。

放眼世界城市中轴线体系,北京中轴线的规模和魅力独占鳌头——7.8公里之一贯到底、700多岁之阅历沧桑、规划理念之完整先进、山水道路之元素丰富,以及由此蕴藏的深邃审美观念与人文内涵,每一样均为北京所独创,为中国所独有。

长度对应都城的规模和气魄,理念折射先人的智慧和理想,样态则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包容格局。北京中轴线显然不只是简单的物理概念,更不是建筑物下的静态标识,它是一段古老又鲜活的历史,是城市文化的符号和百姓精神的坐标。随着文明的不断演进,雄踞在北京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也成为古代都城营建、国家印象秩序、社会文化发展的特殊见证。

包罗万有,世界共有

历史进程奔涌向前,北京中轴线兼收并蓄,其物理形态仍在不断延展,价值内涵也在不断丰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巨大“脚印”从永定门出发,沿着古老的北京中轴线,一步步走向鸟巢。北京中轴线,在空间概念上北延成为城市奥林匹克公园轴线——东侧建造国家体育场,西侧矗立国家游泳中心,向北则穿过奥林匹克公园,抵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落座”中轴线。

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同时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中轴线则见证并参与了这份“双奥之城”的无上荣光。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冰丝带”,与鸟巢和冰立方并列成为北京奥运中轴线上的地标建筑,强化了北京中轴对称的城市景观风貌。古老文物遗迹与现代体育场馆交相辉映,折射中国文化和奥运盛会的双重魅力,奏起文化传承创新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交响华章。

日新月异的发展之轴、未来之轴上,不仅有速度与激情,还承载着国脉与文运。

2022年7月,坐落于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正式开馆。立足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主旨,在经过多次现场考察后,中央总馆的选址最终确定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线上一片青山绿水之间。

把历朝历代的珍贵版本保护起来,版本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展示场所;把北京城700多年的人与事串联起来,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代表成果。基于“一脉”,建造“一馆”,既是在守护中轴上的古都,也是在守护版本里的中国。中轴线古代建筑与现代化版本馆遥相呼应,共同展现大国风范,赓续中华文脉,见证时代文明。

曾经,北京中轴线上门禁重重,外城、内城、皇城、宫城肃然矗立。如今,城池街巷四通八达,正阳门成为北京雨燕种群最大的栖息地,故宫博物院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中轴线两侧往日的宫闱禁苑,成了博物馆、市民公园、休闲广场、美食街区。在国家整体规划下,围绕中轴线还发展演化出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大区域,市民生活其中,游客徜徉于此。北京中轴线,已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空间和历史记忆。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也是属于人类共同的财富和记忆。这条中轴线如同元气充足的大动脉,供养着老城生生不息的生命,连通着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向世界展示着一座伟大都城的历史骨骼,以及不断新生的美丽面容。

北京中轴线,担得起“全世界最伟大”。

它是非凡的创造。当先辈还无法像鸟儿一般在空中俯览大地,却能凭借惊人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工艺,制定出如此平衡对称、结构整肃的壮美格局;

它是文化的自信。中华文明在这里汇集、交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在这里绵延不绝;作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卓越才能,集中展现了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它是历史的舞台。多少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在这条中轴线上;多少壮怀激烈的故事,在这条中轴线上演绎;曾经踏过千军万马,走过王侯将相;也刻下百姓影像,升起炊烟袅袅;

它是文明的延伸。当全世界最老的中轴线,与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融为一体;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必将焕发更加蓬勃的时代活力,推动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篇;

它是如此完美地贯通了一座城,又是如此和谐地融汇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 国庆出游没有抢到票怎么办?国铁回应

  •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自9月13日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第一天即9月27日火车票以来,至9月16日开始发售放假第二天即9月30日车票,铁路火车票售票
  • 25所普通中专今年拟在京招11060人

  • 近日,北京市教委、市发改委公布2023年北京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北京共有25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京招生11060人。同时,本市还明确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招生工作,各
  • 没有抢到票怎么办?国铁回应

  •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自9月13日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第一天即9月27日火车票以来,至9月16日开始发售放假第二天即9月30日车票,铁路火车票售票
  • ​预计2024年底,张家口再增一进京通道

  • 张涿高速与北京市国道G109新线高速连通工程项目,目前,京冀界隧道工程左洞完成进尺512米,占总工程量的24%;右洞完成进尺519米,占总工程量的26%,预计2024年底通车。届时,我市将又增加
  • 2287.7万!历史新高!国铁局最新回应

  •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消息,自9月13日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第一天即9月27日火车票以来,至9月16日开始发售放假第二天即9月30日车票,铁路火车票售票火热
  • 京津冀首次“组团”招商破千亿

  • 2023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服贸会现场报道“这么近,这么美,投资到河北。”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河北商务厅的工作人员为企业
  • 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教育

  • 2023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服贸会现场报道站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面对当今世界之变,我国未来教育应该秉承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成为亟待解
  • 服贸会上的“新文旅”

  • 2023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服贸会现场报道今年以来,文旅消费一路高歌,不断掀起热潮。文旅服务,是历届服贸会上最受欢迎的专题展区。今年,主
  • 感受创新魅力 提升科学素养

  • 9月16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市首钢园开启。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104家单位、360个展项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科普盛宴。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新兵运输工作全面展开

  • 风华正茂抒壮志,参军报国踏征程。9月16日上午,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首批新兵在北京西站、北京南站正式起运。新兵们身穿戎装,胸戴大红花,精神抖擞,在军人候车厅内整装待发,携带着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北京中轴线,担得起“全世界最伟大”

  • 沿着69级台阶拾级而上,就能登上北京鼓楼。陡峭的阶梯直通南侧外廊,这里是北京中轴线的最佳观景点。鼓楼,北京最美的“时间建筑”。置身丈量岁月的“报时中心”,抬头可见一碧万顷
  • 评论 | 让首乘旅客出行更便利更舒心

  • “第一次坐飞机需要注意什么?”“第一次坐飞机怎样才能不手忙脚乱?”在网上,关于第一次乘坐飞机的攻略和指南,总能引发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为进一步提升首次乘机旅客的出行体
  • 小村庄开办“长者食堂” 老人乐享幸福“食”光

  • 9月15日,仙游县赖店玉山村“长者食堂”开饭,全村50多名老人来到这个“幸福驿站”,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感受“舌尖上的温暖”。 仙游县赖店镇玉山村,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360人。
  • 贵定:“旧巢”引“新凤” 闲置资源“活起来”

  • 近年来,贵定县将盘活闲置厂房作为精准招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县域资产盘活工作,让“沉睡”厂房“活起来”,助推贵定县高质量发展。连日来,在贵定县云雾镇铁